-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0课静默草原教案2
10 静默草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二、教学难点 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学生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预习要求 1、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情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 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励同学自主发言。 3 4、同学发言完毕后,老师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对课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课文,选取重点句段讲解。 A.从“辽远”、“苍茫”“困惑”这几个词语归纳出“看不到”这个特点,第七段归纳出“看不尽”这个特点。 B.“看不到”“看不尽”——单一,但是单一中的丰富体现在哪里呢?在与海的对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触,抚摸,打滚儿,过夜等)。 C.重点段,第11自然段,结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觉。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为什么作者要说愿意像“母牛”和“烈马”一样,温柔和刚烈的对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怀抱中。草原可以给人感受到宽容温柔的一面,也可以体会残酷坚硬的一面——丰富人的性情。 E.最后两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升华至内心情感。 F.总结,作者对草原怀有什么样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赏感觉;牧人和城里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觉;草原和大海的对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对比;母牛和烈马的对比;草原与人的对比。 6、理解完课文,请同学分组分段把整篇课文朗读一遍。之后,检查同学背诵情况,请两位同学背诵第11自然段。 7.结束课文,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预习任务。 八、板书(部分): 静默草原 草原的特点: 辽远、苍茫、困惑——看不到 草一直延伸到天际——看不尽 单一(单纯)——丰富(包容性) 3 相关对比: 壮阔无边 ——无拘束、自由 局促、无措——不自由 母牛——烈马 草原与人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