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醉翁亭记 (6)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醉翁亭记 (6)_鲁教版

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岳阳楼(岳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 范仲淹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城西,耸立在820平方米的城台上,巍峨壮观,是座集历史、文化、艺术、旅游、建筑诸价值于一身的古建筑精品。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与洞庭湖和君山合称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岳阳楼初建于公元220元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三国时期用作鲁肃阅兵台;唐玄宗时张说在其上建造楼阁,得名“岳阳楼”。到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友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嵌在二楼,从此,岳阳楼名声大振。岳阳楼于1998年1月,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1998年8月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第八条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名重古今,誉满中外。 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听课文录音 滕谪郡浩浩汤汤晖霪霏霏樯楫冥芷浩偕嗟宠(zhé)(Jùn)(shāng)(huī)(yín)(fēi)(qiáng)(jí)(míng)(zhĭ)(hào)(xié)(jiē)(chŏng)(téng)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到了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同“俱”,全,皆同“嘱”,嘱咐 第一段中难字词:(1)越:(2)百废具兴:(3)乃重修岳阳楼:(4)增其旧制:(5)谪守:(6)属予作文以记之:到了具=俱(jù)通假字,全,都于是、就原来的规模被贬谪,被降职属=嘱(zhǔ)通假字。嘱咐,嘱托。作文:写文章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级到巴陵当郡守。到了第二年,便做到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情都重新振兴起来。于是他就重修岳阳楼,扩充它原有的规模,又把唐代诗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一部分(1段):重修背景及写作缘由。着重说明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结构分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胜景,好景色日光雄伟景象(既然)这样,那么……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我看那巴陵郡最美的景致,都集中在洞庭湖上。它口中象是含着远山,腹内好似吞吐着长江,浩浩汤汤,无边无岸。清晨阳光灿烂,傍晚暮霭沉沉,气象真是千变万化。这些都是岳阳楼的宏伟壮观景象。前人已经说得很详细了。既然这样,那么我想说的是,它向北可以沟通巫峡,往南可以到达潇水和湘江,贬谪到边远地区的官吏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风光时的心情,怎能不因各自的遭遇而有所不同呢?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分别划出:1.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2.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3.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放晴迫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在那阴雨绵绵、连月不晴的日子里,阴风发着怒吼,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芒,高山峻岭掩藏了雄姿。商人和旅客不敢上路,帆樯被吹倒,船桨被折断。傍晚时节,一片幽暗,虎在咆哮,猿在哀鸣。此刻登上这座楼啊,便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指责的情绪涌上心头。举目一片萧条冷落,不禁感到无限悲凉。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掌握难词难句: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虎啸猿啼:难句翻译:“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迫近)(长声吼叫)(悲啼)(离开)(国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日光zhǐtīng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荣耀(xié,一起)持,执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节,湖上风平浪静,天光水色,在万顷碧波之上连成一片。沙鸥或飞或停,锦鳞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滩上的幽兰,摇曳着茂盛的花叶。于是漫天烟雾,扫荡一空;皓皓明月,清辉千里。水面上浮动的光圈,象跳跃着万点金星;月影停留在静止的水中,又象是沉在水中的玉璧。渔船上飘来此唱彼和的渔歌,悠悠扬扬;这是多么快乐啊!此刻登上这座楼,便觉得心情开朗,精神愉快,可以暂时忘记一切荣誉和耻辱,在清风中举杯畅饮,是多么喜气洋洋啊!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讨论:1.第3、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语句。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写这样的景物,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两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体会写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动有静---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岸芷汀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句式骈散结合的句式和对偶句的运用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阴一晴,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32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阴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晴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喜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因景阴睛和职升降而或喜或悲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探求或许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朝廷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可叹哪!我曾经琢磨过古时候志士仁人的内心,也许与以上两种心情有所不同吧。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感到可喜,也不因为自己的遭遇而觉得悲哀。居于朝廷的高位,则为他们的百姓担忧;退身于辽远的江湖,则为他们的君主忧虑。这真是进也忧,退也忧。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唉,除了这样的人,我还将崇敬谁呢?时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1、或异二者之为: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是进亦忧,退亦忧4、微斯人,吾谁与归或许因为这,在朝廷作官,不在朝廷作官没有同“吾与谁归”,我和谁是一道的呢?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讨论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2、本文寓情于景很成功,愁苦之景、欢乐之景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是怎样渲染气氛的?3、古仁人之心跟什么有关系?他们有无快乐的时候呢?4、作者引古仁人之心有何用意?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议论悲喜一(1)重修背景及写作缘由结构:二(2-4)写岳阳楼周围景色,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描写抒情叙事岳阳楼大观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记叙一、交代修楼背景,说明作记缘由二描写抒情描绘岳阳楼大观,转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景“异”阴暗景色………悲明媚春光情似“异”情“同”以已悲以物喜议论三、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迁客骚人谪古仁人以“阴”悲以“晴”喜“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景抒情)(由情入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简要概括中心思想: 通假字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具,同“俱”,全,都属,同“嘱”,嘱咐小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面山而居居十日一词多义。国或居国防国家国都有时或许处在居住停了 初极狭,才通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则有心旷神怡土地平旷,屋舍严然通通过顺利通晓旷开朗宽广 虚词。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所以动心忍性其必曰其喜洋洋者矣必先苦其心志以其来因凭用来代词:他,他们语气词代词:他的 ㈡下面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㈠下面用谈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属予/作文/以记之。C.予观夫/巴陵/胜状。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用课文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1全文的点精之笔是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做到没这样做,的结果是,见到“哀景”见到“乐景”思考:作者的目的是否在写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挑战文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挑战文才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自托胸臆范仲淹再绘洞庭湖抒发抱负 挑战文才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挑战文才春和景明画霪雨阴风图 挑战文才迁客因物而喜骚人为己而悲 挑战文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绘欢乐之色则喜气洋洋 挑战文才居庙堂当忧其民处江湖应思其君 要学仁人志士莫做迁客骚人为国为民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岳阳楼的美景并未给他添喜悦,凭栏吊古,反而惹恨添愁,勾起了他满腹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愁。眼看山河破碎,自己空怀愁绪,怎不悲从中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示例:①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使对寂寞身世的感溉和壮阔的白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感悲壮。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生气勃勃,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希求张垂相引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山水小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yíng),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自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力主革除弊政,曾屡次被谗受贬,勤政爱民,有政声,民间流传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城无事有希文。” 宋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滕子京想让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了了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