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新人教版

激趣导入人们到南京旅游,大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我国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目标导航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默全文。2、了解先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译文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读准字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jǔmùguānfènwùshuān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读出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疏通文意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行:施行。为:是。与:同“举”,选举。天下为公: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修:培养。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因此。亲:动词,以……为亲。其:代词,指自己的。亲:指父母。子:动词,以……为子。子:子女。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 疏通文意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皆:都。养:供养。分: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 疏通文意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疏通文意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财货。现代汉语中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恶:憎恶,厌恶。其:前一个指“货”,后一个指“力”。(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疏通文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故:因此。闭:闭塞。兴:兴起。乱:作乱。贼:伤害,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故:所以。作:兴起。户:门。闭:用门闩插上。是:这。谓:是。 疏通文意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文言知识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一、通假字: 文言知识1、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货;今义:货物或商品。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3、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今义:宽阔的路。4、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由、属于。5、是谓大同:古义:代词“此,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非”相对。6、不独子其子:古义:子女;今义:儿子。二、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三、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文言知识四、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v雕刻(2)天下为公:v是(3)不必为己prep为了3、能(1)选贤与能:n有才能的人(2)能以径寸之木:v能够 文言知识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闭塞(2)故外户而不闭:把门闩插上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v以……为亲(2)其亲:父母 文言知识8、谓(1)是谓大同:是(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兴起(2)水波不兴:起,作。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 文言知识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 文言知识五、成语: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2、【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3、【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4、【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文言知识六、用原文语句回答: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2、《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文言知识3、文中说明“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句子是:4、说明社会成员互相交往要求的句子是?5、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文言知识6、全文纲领性句子是:7、全文总结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写作思路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男有分,女有养;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即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本探究 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什么是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具体解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文本探究 “天下为公”是,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与“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防止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文本探究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文本探究(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文本探究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2)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 文本探究6、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 文本探究7、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文本探究8、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文本探究9、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文本探究10、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大同;陶渊明:世外桃源;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康有为:小康。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文本探究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大道之行也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总括全文,折射现实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文章结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