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7)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7)_鲁教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题解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词语理解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 词语理解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1、听课文朗读录音2、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本文侧重谈的是“格物”还是“致知”?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5、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6、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8、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为什么学术上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9、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10、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1、丁教授认为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本文侧重谈的是“格物”还是“致知”?出自《四书》之一的《大学》一书。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本文侧重谈的是“格物”。 《大学》中有关“格物致知”的原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以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P99)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不一样。丁: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5、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作者举此例是为了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儒家所谓的“格物致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 6、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实验精神重要性: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P100) 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8、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为什么学术上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P10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9、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0、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一面临研究工作就不知所措。这是属于举例论证。 11、丁教授认为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P103) 小结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第四部分(13段)第一层(6~10段)第二层(11~12段)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2~5段)第三部分(6~12段) 一、介绍演讲基本内容:二、分析指出:三、分析的重要性。1.指出2.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四、提出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研究中轻视实验、不愿动手是无法取得学术上的进展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语言品味体会句中划线词的作用 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强调实地实验对获得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2、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强调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3、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强调实验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4、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强调“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