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泊秦淮》 (18)_苏教版(2016)
泊秦淮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诗人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他是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他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他的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当他来到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南京),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写作背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读诗歌明内容 初读思考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轻烟寒水淡月细沙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副怎样的图画?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的秦淮河和岸边的细沙。秦淮河的夜景淡雅而有韵味。朦胧迷茫清冷凄凉 诗句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营造了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夜泊秦淮近酒家叙事。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讽刺那些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之情,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 问题思考作者看到了、听到了什么?这首诗实际上是批评谁?哪个字最有力度?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品意境析感情 借诗境学手法1、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2、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第三、四句在抒情时用了什么手法?互文承上启下引用典故,借古讽今。 小结作者夜泊秦淮河畔,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背诵诗歌泊秦淮杜牧烟笼()月笼(),()泊秦淮()。商女不知(),()后庭花。 1.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下来。2.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