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7)_鲁教版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丁肇中(1936~),美籍华人,被誉为最有实验能力,最善于观察的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父母都是大学教授。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在大陆度过童年,十三岁时去了台湾,20岁时赴密执安大学攻读。1959年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双学士学位。1960年取得硕士学位。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在中美两国科技交流上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丁肇中以朴实而诚挚的语言发表了这场精彩的演讲,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诚恳地呼吁我们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要通过不断实践和体验去探求知识和真理。 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抽象: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检查预习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开场白以自身的受教育经历来引出问题,指明演讲的内容——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国际著名科学家谈如何了解科学,谈教育,自然万众瞩目。 提出问题后,丁肇中指出《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概念,指出现代学术的基本精神就是格物致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正文2.探察物体的过程在现代学术、作者看来就是什么?实验观点: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即实验精神。1.“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用文中话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呢? 3.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淹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因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探求新知识,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格物致知”的最终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有没有做到格物致知?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为先。——朱熹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继续支配中国一些读书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2)这样做的依据是:(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①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②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依靠经验获得知识是不可取的。“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6.真正的实验过程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获得新的知识?要有实验精神5怎样才能获得新知识?第一,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索的过程。第二,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7、“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8、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缺乏实验精神,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指出轻视实验、不愿动手是无法取得学术上的进展的。 9.如何培养实验精神?结尾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10.实验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保持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提出希望:正真的格物致知精神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主题归纳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以王明阳和自己的事例为例,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乃至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 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13)提出问题再次,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端:不重视实验精神。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2~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6~12)(1)文章结构首先,借大学提出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各抒己见中国基础教育注重基本技能教学,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