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历史下学期时间轴精品+复习提纲归纳整理大全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初一历史下学期时间轴精品+复习提纲归纳整理大全集

部编版初一历史下学期 时间轴精品+复习提纲归纳整理大全集 七年级下册历史 ‎ 581年 杨坚(隋文帝)长安 隋朝建立 ‎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③隋 ‎589年,隋朝灭陈 隋的统一 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 ‎ 隋朝繁荣 “开皇之治”‎ ‎ ‎ 隋朝 (隋文帝在位时,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 605年 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 ‎ 开创科举制 ‎618年 隋朝灭亡 (暴政亡国)‎ ‎ 唐朝建立 李渊 唐高祖 长安 ‎ 626年 李世民(唐太宗) “贞观” 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 统治 唐朝 ‎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唐玄宗 ‎754年 鉴真第六次东渡 ‎755年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907年 唐朝灭亡 ‎ 朱温 后梁政权 ‎ 五代十国 ‎ (907-979)‎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 开封 北宋 北宋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契丹(辽)上京临潢府(宋辽澶渊之盟)‎ ‎1125年 金灭辽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成吉思汗灭西夏(1227)宋夏和约 ‎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赵构(宋高宗) 临安 南宋 ‎1115-1234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会宁 1234年 蒙古灭金 ‎1134—1140 岳飞抗金 南宋 ‎1260年 ‎ 忽必烈 继汗位 ‎ ‎1271年忽必烈 ‎ 元 大都 ‎1276年 元灭南宋 ‎1279年 元 统一全国 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 行省制度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明 应天府 ‎ 1405-1433(明成祖)郑和7次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戚继光抗倭 明朝 ‎1616年 努尔哈赤 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 ‎1636年 清 ‎ ‎1644年 李自成 攻进北京城内 崇祯自缢 吴三桂降清 清军入关 ‎ ‎ 1661年 郑成功到达台湾 ‎1662年荷兰投降 收复台湾 ‎ 1683年 清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 台湾省 ‎1727年设驻藏大臣 强化君主专制 文学艺术 《红楼梦》 昆剧与京剧 ‎1912年 清朝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 ‎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 ‎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guan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人物 贡献 ‎ ‎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guan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 ‎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车书本一家”。‎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 ‎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三、玄奘西游 ‎ ‎ 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 ‎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长安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 ‎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 ‎ ‎ ‎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书法 书体 书法家 代表作 颜体 顔真卿 ‎《多宝塔碑》‎ 柳体 柳宗元 ‎《玄秘塔碑》‎ ‎ ‎ ‎2、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 ‎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画圣 五、艺术宝库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 ‎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 ‎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李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 ‎ ‎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 ‎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 ‎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 ‎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2)海运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                       西藏——宣政院辖地 地方:行中书省        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澎湖巡检司。‎ ‎                                广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岭北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 ‎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及◇◇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 ‎ ‎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 ‎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 ‎ ‎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6、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guan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 ‎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设备 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 ‎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 ‎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 1999年 12月 20日 ,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 ‎ 第17课  君主JiQuan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2、  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 ‎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JiQuan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1)雍正帝时设立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 ‎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nai、班禅的制度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nai“达nai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3)以后历世达nai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 ‎ 巴尔喀什湖 ‎ ‎ 西伯利亚 ‎ ‎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 ‎ 葱岭 ‎ ‎ 太平洋 ‎ 南海诸岛 ‎ ‎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 ‎ 喜马拉雅山 ‎ ‎ ‎ ‎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 ‎ ‎ ‎ 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 清朝中央政府 ‎ 确立册封达nai、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 ‎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 ‎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 ‎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 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 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 建立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 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  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 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  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姚崇     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 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仿照科举制度的。 衣食住行时尚:①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还好吃面食;②唐人喜好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③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④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原因: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②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表现:体现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宏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时代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天可汗 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 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吐蕃和亲等。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催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②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③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唐朝的对外政策) 谴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鉴真 唐朝高僧 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后双目失明,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 唐朝高僧 唐太宗时期,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历尽九死一生,贡献:促进了中国与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 长安 唐朝都城 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大明宫在长安城的北部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雕版印刷 唐朝初年发明,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火药 孙思邈书中记载,在唐初发明,开始运用于军事上是在唐朝末年。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晋江的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唐诗 著名诗人有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杜甫,人称诗圣,诗被人称为“诗史”。创作风格是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唐诗兴盛的原因:①唐代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②唐朝帝王大都喜爱或能创作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 乐舞 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的《 敦煌莫高窟 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 第二单元  第十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  建立民族:契丹族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建立时间:916年 都城:上京  北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建立时间:960年 都城:汴京  西夏 建立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都城:兴庆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每年送岁弊,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不好的影响);但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好的影响)。 榷场 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 杨家将 北宋抗击辽的代表 第十一课 宋金南北对峙 金 建立民族:女真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建立时间:1115年 都城:会宁 先后灭掉辽,北宋 南宋: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建立时间:1127年 都城:临安   靖康之变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宣告北宋的灭亡。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 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郾城大捷 1140年,岳飞取得的一场对金军的大胜。 岳飞抗金的意义  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宋金南北对峙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由此形成双方的南北对峙局面。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目的:加强统治 措施:①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  完成:南宋  原因: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 农业: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② 手工业: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著名的制陶点有五窑,景德镇。 ③ 商业: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 海外贸易: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广州、杭州) 泉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士农工商  士:主要指当时的读书人,地位最高,相当部分官员来自这一阶层。 农: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工:身份相对自由。 商:行商(卖眼药图)和坐商,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乡村生活  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元旦、寒食、冬至。王安石的《元日》就是指元旦。 城市风貌  瓦舍:宋代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蹴鞠:类似现代的足球运动。 第十四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铁木真:又称“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主要贡献有建立蒙古族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元朝  建立民族:蒙古  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  建立时间:1271年,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1276年 忽必烈改制  原因:巩固统治  具体内容:①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人分四等 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元朝的民族政策有悖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 回族  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人通婚的产物,信仰伊斯兰教,产生于元朝。 第十五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  发明时间:北宋  发明者:毕升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 ‎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  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叫司南;北宋时期,加以改进变成指南针;意义: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唐朝就已经发明;宋代时期,得到改进后,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绵纺织技术革新  革新者:黄道婆  革新时间:元朝 重要发明: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意义: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绵纺织业中心;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资治通鉴》 成书时间:北宋  作者:司马光  体例:编年体通史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具体内容: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共1362年的历史。 意义: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词 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出现于宋代。 代表人物:苏轼 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交著名婉约派词人,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词人,又是著名抗金将领,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元杂剧 著名作家有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生活于元代,1958年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东西方各国普遍举行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 第三单元 第十八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朝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建立时间:1368年  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后金  建立者:努尔哈赤。建立民族:满族 清朝  建立者:皇太极   建立时间:1636年  都城:北京 皇权高度膨胀  “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 ① 废除宰相制度  使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消失,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设立厂卫制度 其中东厂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③设立廷杖制度 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飞禽走兽);④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八股取士 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允许自由发挥。目的是实行文化专制。 文字狱  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第十九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戚继光抗倭  倭寇: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戚继光:著名抗倭将领,人们把他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最初在浙江一带抗倭,著名的台江战役就在这发生的。后来又到福建、广东进行抗倭。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在明末的时候,被荷兰殖民者给侵占,荷兰人在当地残酷压榨台湾人民。 ‎ ‎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登上台湾,把台湾从荷兰手中收回(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雅克萨反击战  背景: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并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过程:康熙皇帝决定反击,进行2次雅克萨反击战,分别在1685年,1686年,重创沙俄,最终双方谈判。 〈尼布楚条约〉中国和俄国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也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1689年签定。 具体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以过境进行贸易。 条约签定的意义: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第二十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  准噶尔:蒙古族的一支,17世纪上半叶逐渐强大。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平定叛乱的意义:重新统一了x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对x藏的管理措施: ①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五世班禅受到康熙接见。 ②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x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 ③ 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这些措施稳定了x藏政局,密切了x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x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x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伊犁将军:管理整个x疆。 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 避暑山庄:专门供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的地方,有台湾的高山族。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作用:对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十一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明清皇宫  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以后,明清都把北京作为都城。 京城的构造  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宫城的前方左右分别有太庙和社稷坛,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是当时规格等级最高的建筑、,凡是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 故宫的地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雄伟的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 东西起止点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大同,后来被称为塞上明珠。 长城又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医学、药物学、矿物学、生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后来还传到世界各地去,如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与李时珍、宋应星齐名的有朱载育、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清小说  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 著名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前三部成书于明朝,最后一部成书与清朝)。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取材于民间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塑造孙悟空的形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第二十三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郑和下西洋  条件:①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时间: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书上的表格)。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郑和在第五次下西洋的时候,到过泉州来行香。 闭关政策  含义: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实行的原因:①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②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表现:①限定通商口岸;②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③提高关税,抑制进口;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对我国社会的影响: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好的影响);②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明清经济发展  我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最后一个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中间有康熙、雍正、乾隆,史称“康乾盛世”。 1700年—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世界上有一半的白银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商业也发达,山西、安徽有商帮。 19世纪初,世界上有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见书上的注解1)。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是从明中期(明中叶)开始的,商人在这一时期,地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当官。 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英国在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随后一些欧美国家也先后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而康乾盛世的帝王毫无认识,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 影响:最后,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迅速逆转,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一些题目: ‎ ‎1、“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势     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他是鉴真,要到日本,弘扬佛法。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矢志不渝,坚贞勇敢。   从中可以学到他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吐蕃;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   (2)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答:驻藏大臣;x藏自治区。 3、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二描述的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 答:唐太宗;唐玄宗。  ⑵历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⑶他们统治时期的局面有什么共同点?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勤于政事。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是唐朝哪位皇帝说的?                               答:自古以来,都认为汉族尊贵,边疆少数民族卑贱,我认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 唐太宗                                                                            ⑵他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什么政策?                                                 答:开明政策。    ⑶这位皇帝被各族首领拥戴为什么?                                               答:天可汗。                                                                5、简述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答:.⑴战争给双方带来损失;                                                         ⑵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⑶北宋每年向辽夏交纳大量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6、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 ‎  ⑴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⑵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                                                        答:棉纺织业 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                          答:交子;会子。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话谁说的?答:戚继光。此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答:爱国“海波”是指什么?答:倭患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个省进行抗击?答:浙江、福建、广东。    ⑵材料二的话是谁说的?答:郑成功。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收复台湾。       8、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答:清朝。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应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答:闭关政策;评价:在抵御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9、“形如彩虹、千年不垮的赵州桥,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故宫,延绵万里、坚不可摧的长城,还有横贯南北的大运河,它们为世人所赞叹,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答:李春。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何地位?                     答: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⑵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它在世界宫殿建筑的地位如何?                      答:明清;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⑶明朝重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抵御蒙古族的进攻。明长城西起哪里?答:嘉峪关。                              ⑷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答:洛阳。起止点分别在哪里?答:余抗—涿郡。                                    10、“英国大文豪、哲学家培根认为它们(中国的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一个教派、或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三大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培根所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是指什么?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⑵培根的见解是否正确?正确。                                                                  11、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完善的?答:唐朝。(2)这时的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答: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3)科举考试有明经和进士两科,你比较喜欢哪一科?为什么?明经,因为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隋朝大运河:‎ ‎⑴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⑵范围: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⑶时间:605年至610年,共分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 ‎⑷连接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⑸地位: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⑹意义: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二、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首都:长安。‎ 三、贞观之治:‎ ‎⑴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⑵主要内容: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⑤(P18),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⑶表现:政治比较清朝,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他的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四、女皇武则天:‎ 评价:武则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 统治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科举制度,选拔贤才政策。‎ 政绩: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五、开元盛世 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 原因(措施):⑴唐玄宗即位时,唐朝政局稳定;⑵任用贤相,励精为治⑶整顿吏治,亲自考核地方官员;⑷崇尚节俭,戒奢从简。‎ 经济繁荣表现:‎ ‎⑴农业:①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⑤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构成曲辕犁;⑥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⑦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 ‎⑵手工业:①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折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③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秒为开元盛世。‎ 六、科举制度 ‎1、背景: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能做官,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2、诞生(隋朝):‎ ‎⑴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完善(唐朝):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时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5、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七、中外文化交流 ‎1、与日本: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与古代印度: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遣唐使: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八、建筑: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由隋朝李春设计,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大明宫含元殿。‎ 九、印刷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金刚经》(唐朝)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十、诗歌: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史”、“诗圣”。‎ 十一、书法: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体”《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后人把柳书和颜书被称为“颜筋柳骨”。‎ 十二、绘画:‎ 阎立本(唐朝)《历代帝王像》《步辇图》,擅长人物画。‎ 吴道子(唐朝)《送子天王图》“画圣”“吴带当风”,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展子虔(隋朝)的《游春图》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 十三、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宋代南方生产发展 ‎1、南方生产发展的原因:‎ ‎⑴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⑵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的表现:‎ 类 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景德镇后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 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开封是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唐朝中后期 ‎ ‎2、完成:南宋 三、蒙古兴起的概况:‎ ‎⑴铁木真(成吉思汗)逐渐统一蒙古。‎ ‎⑵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四、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定国号为元。 首都:大都。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 五、南宋的灭亡:‎ ‎1276年元灭南宋。 抗元将领:文天祥。‎ 六、元世祖的统治措施:‎ ‎⑴重视农业: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并开凿了两段新运河。‎ ‎⑵开辟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运到大都。‎ ‎⑶加强中外交往: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⑷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七、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⑴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⑵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⑶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⑷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⑸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八、四大发明:‎ ‎⑴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⑵印刷术——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⑶指南针——‎ 战国时期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司南,北宋中期出现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传到外国 ‎⑷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九、文学艺术:‎ ‎⑴文学:①词——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 杰出词人: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 南宋辛弃疾,年轻时参加过抗金斗争,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②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窦娥冤》‎ ‎⑵绘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赵孟兆页,他的画属于“神品”。‎ ‎⑶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明朝建立:‎ 时间:1368年 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首都:南京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⑵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⑷明成祖迁都北京,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二、戚继光抗倭概况:‎ ‎⑴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他们被称为倭寇。‎ ‎⑵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又同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平息东南沿海倭患。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三、清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强化:‎ ‎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⑵由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四、收复台湾:‎ ‎⑴背景:明朝后期,荷兰侵占台湾。 ⑵时间:1662年 ‎⑶结果: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五、雅克萨之战:‎ ‎⑴原因: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实际上是入侵雅克萨和尼布楚)。‎ ‎⑵‎ 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⑶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⑷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六、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⑴顺治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封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⑵1727年清朝(雍正帝)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对新疆的管辖(措施)‎ 乾隆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 土尔扈特部落在渥巴锡的领导下于1771年回归祖国,得到乾隆帝的妥善安置。‎ ‎(四)对台湾的管辖 ‎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五)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同时《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线。‎ 七、闭关锁国政策:‎ ‎⑴表现:P118‎ ‎⑵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清政府闭关锁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八、建筑:‎ 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明成祖时修建了北京城,由宫城(又叫紫禁城)、皇城、京城(外)三部分组成。‎ 九、医学:‎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学。‎ 十、农学:‎ 徐光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十一、宋应星:‎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书中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十二、文学:‎ ‎⑴小说:四大名著 ‎①罗贯中《三国演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吴承恩《西游记》——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④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⑵戏剧:①汤显祖《牡丹亭》;‎ ‎②以徽居、汉调为基础在19世纪中期形成京剧。‎ ‎⑶《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