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平移的特征教案2
10.2.2平移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 2.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移的特点与基本性质。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诊断测试。 1.什么叫平移?平移的定义里说明了哪两点? 2.让学生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两个平移后的三角形,总结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观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引导观察。 如图,在画平行线的时候,有时为了需要,将直尺与三角板放在倾斜的位置上。 但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推得: A′B′∥AB,A′B′=AB,∠B′=∠B。 同时也有:A′C′∥_____,A′C′=____,∠C′=____。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得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由上面的操作得出了结论,教师可再补充一点: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三、探索,概括。 1.观察下图,△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得出: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生总结出:AA′∥BB′∥CC′,AA′=BB′=CC′。要求生会用语言叙述。) 2.试一试。 将上图中的△A′B′C′沿着RS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 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3.例 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的方向, 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4.课本 “试一试”。让学生在课本方格纸上作出。 四、开放性练习。 如图,直线m∥n,它们的距离是1.5厘米,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B′C′,再做△A'B'C'关于直线n对称的△A″B″C″。△A′B′C′可以看作是由△ABC如何得来的?并说出相关的方向、距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那些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第1、2、3题。 【教学反思】: 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