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试卷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基础(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8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雍也》) ‎ ‎(2)树木丛生,   。 (曹操《观沧海》) ‎ ‎(3)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4)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ān xiáng ( )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2)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 jìn gù( )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3)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 ‎(4)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 xiāng jìng tíng( )。‎ ‎3.下面材料中,其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亲爱的敏,当年同窗,我幸得在下的悉心照顾,二十年的友谊我怎会忘记呢,当年分别时你惠赠我一块表,我至今仍然视若珍宝。‎ ‎ A.同窗 B.在下 C.惠赠 D.视若珍宝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数学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没算出答案来。(把“都”改为“几乎”)‎ B.商店里排满了毛巾、肥皂、饼干、牙刷等日常用品。(删掉“饼干”)‎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删掉“通过”)‎ D.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职责不清”和“体制不顺”互换位置)‎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秋,以她的豪爽潇洒、辉煌成熟夺人魂魄;( ),( )。‎ 二、阅读(40分)‎ ‎ (一)狼(8分)‎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解释下列加线字词的意思。(3分)‎ ‎(1)止有剩骨 ( )‎ ‎(2)顾野有麦场 ( )‎ ‎(3)一狼洞其中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目似瞑,意暇甚”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张之万之马(7分)‎ ‎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尝日行千里/方欲行 B.询其故/温故而知新 C.遂牵而去/遂成枯落 D.驯良如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11.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2分)‎ ‎(三)猫(节选)(10分)‎ ‎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2.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4分)‎ 讨厌——( )——( )‎ ‎1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要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分)‎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文中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 B.文章结尾的三个感叹句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之情。‎ C.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构上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内容上,照应文章开头。‎ D.从作者养猫的经历,特别是从第三只猫的悲剧,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心存偏见,主观臆断,否则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原谅的错误。‎ ‎(四)对一只蝴蝶的关怀(15分)‎ ‎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上,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一朵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 ④‎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比孩子们淡漠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没有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帮助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没有与日俱增,反而与日俱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地去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 (选自《读者》,有删改)‎ ‎15.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① ( ) ‎ ‎② ( )‎ ‎③( ) ‎ ‎16.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4分)‎ ‎ ‎ 18. 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 ‎ 三、作文(40分)‎ 请以《带上( )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如下:‎ ‎①记叙文;‎ ‎②请生动地叙写真实故事,抒发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500‎ 附加题(5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 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反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有理。如比旧时标致, 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上面选段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或哪一回)?(2分)‎ ‎ ‎ ‎ ‎ ‎2.请结合小说情节说说孙悟空的人物特点。(3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 (参考答案)‎ 一、‎ ‎1、‎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百草丰茂 ‎ ‎(3)归雁洛阳边 ‎ ‎(4)闻道龙标过五溪 ‎2、‎ (1) 安详 ‎(2) 禁锢 ‎(3)怪诞不经 ‎(4)大相径庭 ‎3、B ‎4、D ‎5、示例:冬,以她的不畏严寒、纯洁宁静令人深思。‎ 二、‎ ‎6、‎ ‎(1)仅,只 ‎(2)看,视 ‎(3)挖洞 ‎7、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D ‎9、B ‎10、方 乘/ 遂 为 掀 下/ 连 易 数 人/ 皆 掀 坠 ‎11、从“日行千里,不喘不吁”可以看出这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马;从“连易数人,皆掀坠”“比公乘之,驯良如故”可以看出这是一匹忠于旧主人的好马。‎ ‎12、‎ 讨厌——( 愤怒 )——( 悔恨(内疚、伤痛、后悔) )‎ ‎13、因为前两只猫,“我们”给予了很多关爱和温暖,而第三只猫“我们”并不喜爱和关注,“我”冤枉了它,并打跑了它,它的死亡使“我”的内疚无法弥补。‎ ‎14、C ‎15、‎ ‎① ( 用柳条营救花蝴蝶 ) ‎ ‎② ( 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 ‎③( 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意思对即可) )‎ ‎16、‎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17、‎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18、‎ 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三、 作文(略)‎ 四、 ‎ ‎ ‎1、作者是吴承恩。出自《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或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2、“大闹天宫”突出孙悟空桀骜不驯、勇于反抗的性格;“三借芭蕉扇”突出他足智多谋、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性格;西天取经路上降妖伏魔表现了他疾恶如仇、机智勇敢、信念坚定、责任心强的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