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11讲 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11讲 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七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1讲 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1、能够辨别人物描写的种类,分析人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2、能够综合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对人的分析与解读引出本节课主题,强调阅读时,要了解分析人物形象;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通过人物事迹熟悉与分析人物品质。‎ 一、导入:‎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 ‎“人”字一笔写出生时那哇哇哭声,一笔写临终时那欣慰的笑容,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生时,自我的哭声是向他人证明了我们生的艰辛,他人的笑是迎接我们生命的到来。死时,自我的笑是表白了平生了无憾事。他人的哭,说明我们一生为他人奉献过、付出过,从而赢得了他人的不舍。‎ ‎ “人”字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快乐和烦恼是人生腾飞的两翼,相伴而生,如影相随。快乐和烦恼、幸福与痛苦、高兴与忧伤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经过烦恼、痛苦和忧伤的洗礼,才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 ‎ 人,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话题,了解人、了解自己,是我们人生的必经过程。‎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教法指导:分两块知识进行讲解,可采用以下方式: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等都可以,重点突出细节与情节的分析,并通过典型实例的讲解进行强化,加粗题为重点讲解题。‎ ‎【知识梳理】‎ 一、抓住细节,展示人物风采 ‎ 理解人物性格的关键在于抓住细节,尤其是典型细节。因为人物性格是由许多的细节“装备”起来的。一个眼神,一个心思,一个动作,一句话,无不是人物形象的展示。‎ ‎1.抓住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 如《七根火柴》一文中对托付火柴的革命战士的肖像描写:“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的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这一段表现了这位战士怎样的经历?怎样的处境?‎ 从无名战士的姿态、脸色、头发、眼睛、嘴唇等方面对无名战士作了细致的描绘。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风雨冰雹的摧残、饥饿的袭击,再也没有力气前进了,已经到了垂危的地步,为下文写他临终前献火柴做铺垫。‎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如《秋天的怀念》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这一段话体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她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不说话?‎ 母亲在儿子同意去北海之后非常快乐,所以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她回忆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因为儿子现在不能走路,所以当母亲说到表示走路的词语的时候,自知失言,又会勾起儿子的伤心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谨小慎微,所谓“爱”之深也。‎ ‎3.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背影》中对父亲攀爬铁道的动作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就是这篇散文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从这个角度观察,不仅看到父亲“形”的特点,还洞察到他“神”的方面的种种本质特性。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他的灵魂。‎ ‎4.揣摩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 英子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终于满足了爸爸对她闯练的要求,她内心非常兴奋,急于回家去,把这一天的收获告诉爸爸,并且希望爸爸在院子里种上自己刚看到就非常喜欢的蒲公英。这段心理描写体现了小姑娘在经历磨练之后内心的成长成熟,体现了爸爸教育的成功。‎ 二、抓住情节,丰满人物形象 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情节的发展,正是随着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也就是说,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伴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而逐步丰满、完善的,因此,抓住情节,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 ‎1、理清情节,演绎人物性格发展史 将作品中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具体生动的事件一条条理清,这些事件就是人物性格的演绎发展史,在我们面前展示的就是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样分析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完善,更丰满。‎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围绕着父女的亲情,作者写了这样几件事情:‎ ‎①英子毕业典礼,爸爸病重不能参加 ②一年级时,英子赖床,受到爸爸的责罚 ‎③爸爸爱花,院子里种满了花 ④爸爸让英子独自去银行汇款给他的朋友 ‎⑤英子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沉着镇定 在爸爸的教导下,在爱的鼓励下,面对家庭变故,英子已经明白“长大”的真正含义。她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渐渐变得成熟、有责任感,能够坦然面对人生当中如此重大的变故。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她必须要积极面对她所面临的一切。对于成长,年龄不是记号,责任才是标志,长大就是一种勇气与承担。成长在这里还是生命的延续、责任的延续。‎ ‎2、找准冲突,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愿望要求的不同,总会产生诸多矛盾,人物的性格就会在这矛盾冲突中表露无遗。‎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狠下心来打女儿的场景,体现了此时人物的矛盾冲突:‎ ‎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典型例题】‎ 兄弟 ‎  ①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  ②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  ③‎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  ④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  ⑤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⑥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的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  ⑦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 ‎  ⑧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  ⑨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 ‎1、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 ‎ ‎2、根据具体情景,回答下面问题。‎ ‎(1)兄弟吃月饼时,为什么福生总附和着春旺说话?‎ ‎ ‎ ‎(2)春旺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吃得很香,为什么会“尴尬”?‎ ‎ ‎ ‎3、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 ‎ ‎ 答案:‎ ‎1、春旺得知福生特意买月饼送给他。‎ ‎2、(1)福生对哥哥很尊重,很顺从。‎ ‎ (2)春旺觉得自己给福生的月饼没有福生给的好,有点过意不去。‎ ‎3、“塞”表现了春旺想用自己的热情掩饰自己的私心;“捏”表现了福生感受到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巩固提升】‎ 女儿的“遗产”‎ ‎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上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烫得像一团火,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 ‎  ③我将女儿抱了起来,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  ④“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来到屋里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心里十分酸楚。‎ ‎  ⑤“妈,真的不用去医院,我明天就会好的……”我扭头看见女儿已靠在我的房门上,她显然已看到了我刚才的窘态,她穿得很单薄。‎ ‎  ⑥“快去穿上衣服,我们马上打的去!”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着女儿的手说。‎ ‎  ⑦“不,你蹬三轮车去,医院反正又不远。”女儿说着就挣脱了我的手,踉跄地走向锁在院子里的三轮车。当我蹬着小三轮在寂静的街上急驶时,身后传来她微弱的呻吟声,以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见她这么哼哼过,我有点怕了。3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下岗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出摊赶夜市。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  ⑧赶到医院挂上急诊,接下来是检查、肌注、物理降温,忙碌了一阵后,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松了一口气。值班医生告诉我,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  ⑨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我感到了疲倦。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  ⑩“别瞎想,你肯定不是。”‎ ‎  ⑪“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你记住了,我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一些钱,留给你……”‎ ‎  ⑫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的眼睛了。我抓住了女儿的手,“孩子,你不会有事,因为有妈妈在。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在一起勇敢地活下去,孩子,你记住了啊!”‎ ‎  ⑬女儿怔住了,她异样地、静静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 ‎  ⑭待女儿睡着时,东方已经透亮。我来到门外,我想透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号啕大哭。打丈夫去世后,多少年没有哭过了,此刻才体会到了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会是那么可怜。‎ ‎  ⑮第二天上午,女儿做了脑脊液检查,显示正常。接着又做了胸片检查,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医生说不要紧,住院两三天就可以出院。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我们都哭了。‎ ‎  ⑯回去后,我偷偷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袋,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下来。‎ ‎  ⑰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却是这所同样令人垂慕的军医大。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免去我的负担。这是她真实的“第一志愿”。‎ ‎  ⑱这些年来,我始终珍藏着女儿那只布袋,那是她曾经郑重留给我的13元“遗产”‎ ‎。它记录了我们母女间那段相依为命、刻骨铭心的经历。‎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所叙述的故事。‎ ‎ ‎ ‎2、应该如何理解女儿本来病得“满脸通红”、“烫得像一团炭火”,却以“不舒服”、“躺会儿”来隐瞒病情,敷衍母亲的做法?‎ ‎ ‎ ‎3、第11段“好一会,我感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他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眼角滚落而下。”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 ‎ ‎4、文章以“女儿的遗产”为题,又在文中反复三次出现,有什么深刻含义?‎ ‎ ‎ ‎ ‎ ‎5、从文中女儿身上,我们感受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身为人子的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对待父母?(已预习,可直接让学生讨论分享)‎ ‎ ‎ ‎ ‎ 答案:‎ ‎1、叙述了女儿在病中感觉“怕是不行”时,郑重留给妈妈遗产——13元钱的感人故事。‎ ‎2、怕耽误了妈妈出摊赶夜市的时间,担心治病要花钱。显示了女儿的成熟、节俭和坚强,对妈妈的理解,体贴和支持。‎ ‎3、动作;一个“攥”字,写出了抓妈妈手指头的力度,写出了女儿对妈妈的难割难舍的依恋,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4、①小心翼翼地收着,说明13元钱在女儿心目中的珍贵,反衬出母女生活的贫苦艰难。②13元钱全是角票,表明女儿是如何的节省,多日的积攒。③表明妈妈被女儿的举动深深感动,对远离自己的女儿的永久惦念。一言蔽之,女儿的“遗产”寄寓着母女深情。‎ ‎5、开放题,合理即可。示例:成熟、节俭、无私、坚强、善解人意;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奉贤区南桥镇初中九校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自信第一课 ‎ ‎①1972年的一天,我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 ‎②入学后,从基础课讲起,有一次,考临床病例的诊断和分析,要学员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那是一个不复杂的病案,大致的病情是由病毒引起重度上呼吸道感染,我提出方案的时候,除了采用常规的治疗外,还加用了抗菌素。‎ ‎③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菌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④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⑤教务老师说:“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屈一指的。他讲得很有道理。你有什么不服的呢?”‎ ‎⑥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菌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菌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⑦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⑧我说:“分数并不重要。”‎ ‎⑨教室门开了,老先生又要来了。这一次,他满头白发,面容黢黑如铁,身板挺直如笔管,目光如锥,直视大家,音量不大,但在江南口音中运了力道,话语中就有种清晰的硬度了。‎ ‎⑩他说:“听说有人对我的讲评有意见,好像是一个叫毕淑敏的同学。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站起来,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认识你一下?”‎ ‎⑪我只有站起来。‎ ‎⑫老先生很注意地看了我一眼,说:“好。毕淑敏,我认识你了,你可以坐下了。”‎ ‎⑬全班寂静无声。‎ ‎⑭老先生说:“毕淑敏,谢谢你。你是好学生,你讲得很好。你的话里有一部分不是从我这儿学到的,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教给你那么多。是的,作为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不能全搬书本,一定不能教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上,你们要记住,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我没有去过毕淑敏所在的那个‎5000米高的阿里,但是我知道缺氧对人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她主张使用抗菌素是完全正确的。我要把她的分数改过来……”‎ ‎⑮老先生紧接着说:“但在全班,我只改毕淑敏一个人的分数。你们有人和她写的一样,还是要被扣分。因为你们没有说出她那番道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现在再找我说也不管事了,即使你是冤枉的也不能改。因为就算你原来想到了,但对上级医生的错误没敢指出来。对年轻的医生来说,忠诚于病情和病人,比忠实于导师要重要得多。必要的时候,你宁可得罪你的上司,也万万不能得罪你的病人……”‎ ‎⑯这席话zhì地有声。事过这么多年,我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先生如锥的目光和舒缓但铿锵有力的语调。‎ ‎⑰我的三年习医生涯,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从生理上明了了人体,也从精神上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任。‎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zhì_____地有声 ‎21、从全文看,关于治疗方案,老先生认为抗菌素无效的理由是① 教务老师认为老先生讲的很有道理的主要依据是② ;毕淑敏使用抗菌素的具体理由是③ (3分)‎ ‎22、第⑨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其表达效果是什么?(3分)‎ ‎ ‎ ‎ ‎ ‎23、作者在结尾处强调“事过这么多年,我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先生如锥的目光和舒缓但铿锵有力的语调”,从内容看,目的之一是 ;目的之二是 。(4分)‎ ‎2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赞扬老先生虚怀若谷的气量和磊落的品格。‎ B.批评唯权威是从,没有独立见解的行为。‎ C.告诉人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坚持正确的想法。‎ D.体现医生忠诚于病情比忠实于导师更重要。‎ 答案:‎ ‎20、掷 ‎21、①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②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医院的内科主任,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屈一指的;③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缺氧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22、肖像;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严厉、刚直而有权威的老医生形象,让读者如见其人,也突显“我”能坚持自己观点的不易。‎ ‎23、强调作为医生不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强调要从精神上对自己有更多的信任。‎ ‎24、C ‎ ‎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如何抓住细节,展示人物风采 ‎1.抓住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4.揣摩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如何抓住情节,丰满人物形象 ‎1、理清情节,演绎人物性格发展史 ‎2、找准冲突,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 巩固练习 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 ‎①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 ‎②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一惊,猛地蹬了一下她前面一桌女生梁夏的板凳。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 ‎③贺琼的脸,以及梁夏的脸,红得像一块布。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 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也许太过匆忙,她刚刚拽下的语文课本还没有把她想要遮掩的东西全部遮掩住——刚做过的物理题的一角露了出来。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 ‎ ‎④学校规定,每一节晚自习都分给各科老师,在这样的自习课上,只能学习与本科相关的知识。学生们一般很忌讳“逆势而动”,毕竟,谁也不愿与科任老师对着干。尤其是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我在教室转了两圈,然后坐在讲台上。我看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去安慰她,说老师没有看到你做物理题,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或者说,你做吧,老师什么也不会说的,那样的话,是不是她会更难堪?那一个晚自习,我没着没落的。 ‎ ‎⑤不过,令我释然的是,以后的日子,梁夏非但没有表现出多少不安来,相反,还突然和我很亲近,有说有笑的。我也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这不是我所在意的。我在意的是,一个学生,已经把存在心里的不快统统扔掉了。梁夏考上的是北京的一所学校。前年,我去外地参加一个笔会,路过北京的时候,和在北京的学生们一起吃了顿饭。梁夏端起酒杯说,老师,我得谢谢你啊。我说,老师也并没有为你们多做出过什么,不必言谢。不,梁夏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给我写过一张字条呢,也许,你早忘了,不过,我还记得呢,而且,一辈子也忘不了。一张字条?我有些纳闷,我没有给她写过字条啊! ‎ ‎⑥老师,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来,我给你背背字条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你要相信,生活都不会为难你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老师永远站在你的一边,坚定地支持你。背完后,梁夏突然泪光闪闪,说,老师,你知道,那天晚上,本来是你的自习课,我却做了物理题,你发现后,我都吓傻了,一个晚上,我都心神不宁,没有看下书去。不过,第二天上午,你就给了我这张字条。你知道吗,你给我这张字条的时候,我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度的老师。 ‎ ‎⑧我给了你字条?我在记忆中极力搜寻着,是的,印象中,我曾写过类似的字条,可是……梁夏见我还在纳闷,说,老师,你真是,你写完了,是让班长贺琼转交给我的。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记得,贺琼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张字条鼓励她。也许,那一个晚上,当她看到心神不安的梁夏后,灵机一动,把我曾经给她的字条给了梁夏。 ‎ ‎⑨那天,我没有点破这个秘密,默默地接受了这原本不属于我的感恩。生活中,也许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秘密。一些人,在生活背后,悄悄地帮助了你我: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而且,生活也最终没有为我们道出过真相。就这样,这些秘密也永远成了秘密。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也永远藏在了生活深处。 ‎ ‎⑩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过这样一些好人,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无论是多是少是重是轻,他们都曾经帮助过我们,尽管我们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但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添了生气,多了底蕴,有了魂。‎ ‎1、本文以 为线索,叙述了 这件事。(3分)‎ ‎2、联系上下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3分)‎ 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 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 A.很气愤 B.很随意 C.很严厉 D.很刻意 选 (填序号)。理由是 ‎ ‎ ‎ ‎3、文中画线句子“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表现了“梁夏”复杂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表示其心理活动的文字。(2分)‎ ‎ ‎ ‎ ‎ ‎4、班长贺琼在故事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请谈谈你对她的认识。(3分)‎ ‎ ‎ ‎ ‎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感受。(3分)‎ ‎ ‎ ‎ ‎ 答案 ‎1、一张字条(字条);班长贺琼把老师写给自己的字条转交给梁夏,使她放下了包袱。‎ ‎2、B;“很随意”表面是说我漫不经心,不在意,其实是用故作的随意来探明梁夏在做什么。同时与下文“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相照应,表明我不想点破此事,不想给梁夏造成心理压力。‎ ‎3、示例:糟了!老师看到我做物理作业了?可他既然看到了,又为什么没有批评我呢?我该怎么办呢? ‎ ‎4、她是一个值得感谢的人,因为她不仅帮了梁夏,也帮了我,更重要的是她善解人意,默默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精神可贵。‎ ‎5、示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不一定要大声说出来;世界也因那些默默帮助他人的人而更加美好。‎ 二、预习思考 ‎(一)下节课主题:《课内宋词复习》‎ ‎(二)预习作业:回顾课内学过的宋词,梳理重要知识点(下节课有相关检测)并完成下列练习。‎ ‎ ‎ 苏轼《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写作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柳七郎”是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不同于婉约派的另外一派,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 ‎ ‎2、理解分析 ‎(1)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狂”字 ‎(2)本词上阕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作者的狂放?‎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 装备(齐全)。‎ 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 ‎②“千骑卷平冈”体现了什么?“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 随从众多(阵容庞大)。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 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 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 ‎ ‎③“为报倾城随太守”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为什么老百姓如此热情呢?‎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这句话存在语法上的倒装,应该是“为报太守,倾城随之。”‎ 苏轼是一位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西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苏堤。‎ ‎④“亲射虎,看孙郎”。 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苏轼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 ‎ ‎⑤“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中,有哪个词不能完全体现出“狂”? ‎ ‎“聊”字,有点无奈和落寞,因为苏轼年纪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暂且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这英雄少年只能暂时做一回。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老夫”,由于身陷北宋当时的新旧党争之中,长期不受重用,让苏轼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 朗读指导:这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少年狂”上,并且要读得激扬一点。而“老夫聊发”几个字则缓慢、低沉。读这一句的时候情感应是丰富的:前四个字是缓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无奈和不受重用的积郁;后三个字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张狂,要读得铿锵有力。 ‎ ‎(3)让苏轼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请你结合下阕的词句谈谈。‎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此时因老当益壮而狂,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天狼”怎么理解?‎ ‎“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会”是定将的意思,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实际已经发生的事情吗?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 不是,是想象。前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淡淡的悲哀,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4)本词的上下阕分别怎么概括?‎ 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下阕为我们刻画了一幅赤胆忠诚的报国图。‎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