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5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期末综合测试(共53张PPT)
七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劳动工具也成为了划分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标准之一。据此可知,北京人所生活的时期是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青铜时代 B (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A ( )3.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是这样描述华夏族的形成:“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材料,华夏族 A.由单一民族形成 B.和诸夏没有渊源 C.近代以来才形成 D.融合多民族而成 D ( )4.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开始于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禹取代舜 C.舜取代尧 D.启继承父位 D ( )5.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A ( )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B ( )7.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的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B ( )8.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穿越千年时间隧道,你来到战乱纷纷的春秋古战场,可能看到的“无义”之战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A ( )9.《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C (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丁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D ( )1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 )12.“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 ( )1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 C.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D.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B ( )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④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西汉王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 )15.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共同点是 A.都废除苛捐杂税 B.都提倡节俭 C.都释放奴婢 D.都注意整顿吏治 (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 B C ( )17.“(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D ( )18.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A.两汉时期 B.商周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A ( )19.《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B ( )20.“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C.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B ( )21.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B (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局面,这反映了 A.江南气候的温润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南方经济的发展 D.淝水之战的胜利 C ( )23.右图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大一统 B.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 D.繁荣开放 C ( )24.“……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 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北魏迁都的条件 C.北魏迁都的原因 D.汉化措施的问题 C ( )25.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A ( )26.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 A.《春秋》——孔子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C ( )27.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D ( )28.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丹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C ( )29.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A ( )30.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31.走近遗迹,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龙川县境内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陶器和石锛、石斧、石锥、石锤等石器, 还有众多的纺轮、石镞等磨制石器,制作精良,专家称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纺织厂”。 ——广州文史网 材料二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华夏第一陵”,陵园里的轩辕庙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装饰精致华丽。 ——百度百科 材料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境内,是秦献公至孝公时期(孝公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汉刘邦初期的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遗址15处。 ——中国考古网 材料四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的司马迁祠,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陕西省韩城市韩奕坡悬崖上。 ——陕西旅游网 (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哪一原始居民也掌握了纺织和制衣的技术?(1分)为了适应黄河流域的气候,这一原始居民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1分)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1分) 原始居民:半坡居民。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粮食作物:粟。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轩辕庙正殿如果要挂一个称号牌匾,你认为上面应该书写什么内容?(1分)和轩辕黄帝同一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还有谁?(1分) 内容:人文初祖。部落首领:炎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栎阳城是不是商鞅第一次变法时的秦都?你的依据是什么?(3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栎阳城是商鞅第一次变法时的秦都,秦朝后来迁都咸阳。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司马迁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1分)其代表作是什么?(1分)这一代表作的历史地位是什么?(1分) 时期:西汉。代表作:《史记》。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2.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材料三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设立学校(太学),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作地方官府的卒吏。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其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2)阅读材料二,请指出图一是什么文字?(1分)图二是哪位皇帝采取的改革措施?(1分)这一措施有哪些历史作用?(2分) 名称:中央集权制。制度:郡县制。 文字:甲骨文。措施:秦始皇。作用: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意思相近即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建议?(2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有哪些?(2分) 原因:实现大一统。特点:崇尚儒学教育;选用儒生做官;推荐与考核相结合(方式多元化);任人唯才。积极作用: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试举一例说明“2 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2分) 东周末年,诸侯争霸,最终秦统一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长期的分裂与动荡,隋朝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意思相近即可) 33.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 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材料一中“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1分)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2分)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者:司马迁。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材料二反映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1分)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2分) 目的:寻访金人的来历。意义: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1分)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1分)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思想:儒家思想。政策: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2分) 材料一更可信;我们应该尽量的多选用第一手材料,因为第一手材料更接近历史事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