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课件人教部编版
快速对答案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zhuì jiǒng shǎo kāo xiá dān mínɡ shàn 2 ( 1 )连接、紧跟 ( 2 )跟从 ( 3 )追随、追赶 旧、原来 ( 4 )处境困迫,为难 ( 5 )攻击 ( 6 )看,视 ( 7 )解除,卸下 ( 8 )凶狠注视的样子 ( 9 )闭上眼睛 ( 10 )这里指神情、态度 ( 11 )突然 ( 12 )睡觉 ( 13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 C (柴草。A.前面/向前;B.攻击/敌人;D.这里指神情、态度/打算) 4 C (其:指屠户) 5 A (“亦毙之”和A项中的“之”都是代词;B.结构助词,的;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凑足音节的助词) 6 D (A.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B.洞,名词作动词,挖洞;C.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7 ( 1 )后 狼 止/而 前 狼 又 至 ( 2 )其 一/犬 坐 于 前 ( 3 )转 视/积 薪 后 ( 4 )禽 兽 之 变 诈/几 何 哉 8 ( 1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3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4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5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 ( 1 )目似瞑 意暇甚 ( 2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 3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 )盖以诱敌 ( 5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0 ( 1 )蒲松龄 清 聊斋志异 ( 2 )书斋 记述奇异的故事 11 ( 1 )遇 晚归 途中 屠户 两狼 开端 ( 2 )迁就退让 凶恶贪婪 发展 ( 3 )御 果断抉择 不甘罢休 12 最后一段是议论,而前面是记叙。作用是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13 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阴险: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 14 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屠户形象。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动作描写:“暴起、劈、毙、断”等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B 15 D 16 狼:懂心理战,懂配合作战;熊:知道人肚子饿,给人吃果子;自己搬家,还把人救出来。 17 示例:我认为两篇文章的落脚点不同。甲文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文中通过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将屠夫与狼进行对比,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更突出了屠夫的勇敢、镇定。乙文反衬了人的渺小,文中猎人掉入小熊居住的坑里,以为自己要没命了,熊不但没有伤害他,还养着他。后来,熊搬家了,人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熊反而救了他。作者以熊的情义反衬了人的狭隘、渺小。(认为落脚点相同,能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亦可) 18 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__ _______ __ (2)一狼仍从__ ____ (3)并驱如故___ ________ _ ____ _____ (4)屠大窘 ___ ___ __________ _ (5)恐前后受其敌___ __ _ (6)顾野有麦场 _ ____ ___ · · · · · · 连接、紧跟 跟从 追随、追赶 旧、原来 处境困迫,为难 攻击 看,视 (7)弛担持刀 _ __ ______ __ _ (8)眈眈相向____ ___________ (9)目似瞑___ _______ (10)意暇甚____ _______________ (11)屠暴起___ __ _ (12)乃悟前狼假寐__ __ __ (13)盖以诱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闭上眼睛 这里指神情、态度 突然 睡觉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 .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C.场主积薪其中 转视积薪后 D.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 · · · · · · · 前面/向前 攻击/敌人 柴草 这里指神情、态度/打算 4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C · · · · 其:指屠户 5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亦毙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久之 A · · · · “亦毙之”和A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凑足音节的助词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D · · · · 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7 . 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标一处)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转 视 积 薪 后 (4)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 / / 8 . 翻译下列语句。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 . 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_ ___ ___,__ __ __。 (2)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__ __ __ __ ,___ _________ ,____ _______ 。 (3)“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 _。 (4)“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 ______ __。 (5)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 目似瞑 意暇甚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0 . 填空。 (1)《狼》的作者__ _____ __是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 ______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 __ 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 __________ 。 蒲松龄 清 聊斋志异 书斋 记述奇异的故事 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1 . (1)文中第一自然段写屠户____狼。点明时间的词为“_ __ __”,表明地点的词为“___ __ _”,矛盾双方是___ _ _与___ _ _。这是故事的____ _ 。 (2)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屠户____狼。表现屠户的___ _____ _和狼的___ _____ _,这是故事的__ __ __。 (3)文中第三自然段写屠户____狼。表现屠户的__ _____ __和狼的___ ____ _,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12 . 文章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与前面有何不同?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遇 晚归 途中 屠户 两狼 开端 惧 迁就退让 凶恶贪婪 发展 御 果断抉择 不甘罢休 最后一段是议论,而前面是记叙。作用是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主 旨。 13 .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哪里? 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阴险: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4 . 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及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屠户形象。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动作描写:“暴起、劈、毙、断”等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拓展提升 【甲】《狼》 【乙】熊与坎中人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据《搜神后记》编写) 15 .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B.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C.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D.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B 16 . 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担中肉尽 子既出尽 B.顾野有麦场 然顾此熊 C.复投之 而熊母复还 D.意暇甚 人解其意 D · · · · · · · · 17 . 《聊斋志异》的“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搜神后记》的内容多为“神异鬼怪的故事”。这两篇文章的“狼”和“熊”分别“异”在何处?结合内容作答。 狼:懂心理战,懂配合作战;熊:知道人肚子饿,给人吃果子;自己搬家,还把人救出来。 18 . 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示例:我认为两篇文章的落脚点不同。甲文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文中通过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将屠夫与狼进行对比,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更突出了屠夫的勇敢、镇定。乙文反衬了人的渺小,文中猎人掉入小熊居住的坑里,以为自己要没命了,熊不但没有伤害他,还养着他。后来,熊搬家了,人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熊反而救了他。作者以熊的情义反衬了人的狭隘、渺小。(认为落脚点相同,能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亦可) 【 乙译文 】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一定会伤害自己。过了很久,大熊拿出果子分给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这个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个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果子,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来活命。后来小熊渐渐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已经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一定会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那人身边。那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所以(那人)就没有死。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