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初一语文 第 1 页 共 11 页 成都南开为明学校 20~21 学年度 11 月半期 初一(23 届) 语文试题 (说明:本卷满分 150 分,其中 A 卷 100 分,B 卷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A 卷(共 1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搓捻.(liǎn) 抚.弄(fǔ) 蹒.跚(mán) 酝酿.(niàng) B.停滞.(zhì) 黄晕.(yùn) 感慨.(kǎi) 争执.(zhí) C.屏.息(bǐng) 徘徊.(huǐ) 蜷.曲(juǎn) 树杈.(chà) D.倾.向(qīn) 芦苇.(wěi) 水藻.(zǎo) 清冽.(liè)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C、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历临人间。 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淩凌的鱼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街上寂静无人,这条街还沉睡着,再过几个钟头,这里就会人声鼎沸....了。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人们常把童话中的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 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7 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初一语文 第 2 页 共 11 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 饭.疏食 饭:粮食的一种。 C.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D. 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6. 下列语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温故而.知新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博学而.笃志 C. 四十而.不惑 D. 相委而.去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好好对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 人。” B.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学习好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C.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D. 孔子说:“了解别人的学问不如喜爱它的人,学习好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论语十二章》只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内容 都有时代局限性。 B. 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中,曾子具体讲到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 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初一语文 第 3 页 共 11 页 C. “贤哉,回也!……”这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食物,住着陋巷,忍住贫困,不改 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包括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是孔子的感喟。该语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 第Ⅱ卷(其他类型的题 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请默写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全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10 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 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 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楸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 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 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 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的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 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 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 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 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 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 初一语文 第 4 页 共 11 页 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 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 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 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 高烧 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 雪,多多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 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 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 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 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 外面盯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在墙壁的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 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和,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 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 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 春天。 ⑭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 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 天气预报了。我诺诺的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 如果可以,我多愿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疼痛的关节。 10、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划线句“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净的雪里 ‘胡作非为....’。”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第十一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 分) 13、天真无邪的童年已远走,带着憧憬和梦想,在漫漫的人生之旅中不知不觉地成长。成长中 有快乐,有感动,有挫折,有惆怅…… 初一语文 第 5 页 共 11 页 请以《在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一个词,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叙述具体,感情真挚。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B 卷 (50 分) 一、诗歌鉴赏(4分,每小题2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 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 管宁①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 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 看,宁割席分坐③,曰:“子非吾友也!”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注: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 以“管宁割席”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窃.见管神色 窃:偷盗 B. 又尝.同席读书 尝:曾经 C. 宁读如故. 故:原来的样子 D. 歆辄难.之 难:感到为难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段文字均选自《世说新语·德行》,“德行”是《世说新语》的第一章,记述了汉末至东晋士 族阶层人物认为值得学习、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美好道德品行。请结合文章,说说文中人物身上 的哪些美好品行值得我们学习。(4 分) 初一语文 第 6 页 共 11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面 A、B 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 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 B 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 面了。 (《五猖会》) 6、A、B 这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情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我”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共 18 分) 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从来我的作晶 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 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 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 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 “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 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唱酒, 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 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 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 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 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 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④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 是要父亲接着去睡。我叮咛爱人,把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 初一语文 第 7 页 共 11 页 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追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 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 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 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 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已不对,又不想拾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 里情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⑤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 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 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 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 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 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找喝酒, 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 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 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 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 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 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 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 ⑥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 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⑦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 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 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8、标题“酒”,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是揭示主题的催化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6 分) (1)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父亲把毕生的经验倾诉给儿子,其中有许多“爆款金句”。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 第 8 页 共 11 页 11、示例:父爱不在言语表达,有时甚至会简单粗犷,但在最需要的时候会成为你坚强的依靠,停 泊的港湾。父爱博大深沉,含蓄内敛。(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 分)[来源:学科网]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龙泉北校开展 “书信与阅读” 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 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 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 9.8 分, 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 2 亿,而受众当中, 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 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 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 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2、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材料三】,如果你是本期《见字如面》的节目主持人,请向观众介绍读信节目开播的意 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 谈你对“阅读的力量” 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 第 9 页 共 11 页 成都南开为明学校 20~21 学年度上期 11 月期中考 初一(23 届) 语 文 (说明:全卷分 AB 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命题人:彭维勇) A 卷(1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 1、B 2、A 3、B 4、C 5. B (饭:吃。) 6.D(都是表顺承) 7.C(落实“知”“好”“乐”) 8. A(《论语十二章》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其中许多内容超越了时代。) 第Ⅱ卷(其他类型的题 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 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10 分) 10、 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年迈的 母亲张望、等待春节不回家的“我”(3 分) 11、①“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 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②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 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3 分) 初一语文 第 10 页 共 11 页 12、 示例 1:我认为第 ⑪ 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 勤劳,丰富了母亲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示例 2:我认为第 ⑪ 段纯属多余,理由:第 ⑪ 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 系不大,且“雪”贯穿全文,第 ⑩段最后写“雪”,而第 ⑫ 段紧承“雪”来写,表达更加流畅. (4 分) 五、作文(60 分) 13、略 B 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4分,每小题2分) (1)(2 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评分细则: 2 分。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 1 分,三点給满分。 (2) (4 分)答: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细则:4 分。划线处各 2 分,意思对即可。如第一点表达为“失望”,第二点表达为“希望隐居”等, 应当给满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3、A(窥:暗中,偷偷地) (3 分) 4、(1)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落 实“废”1 分,判断句式 1 分,大意 1 分,注意:此处“坐“为通假字) (2)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落实“急”1 分,“宁”1 分,大意 1 分) 5、参考:①管宁不贪金钱。他视金钱为瓦砾,依然“躬锄如故。 ②管宁读书专注(专心)。豪车经过门前而不为所动,”读如故“。 ③华歆信守承诺。华歆不因情况紧急就抛弃所救之人,坚持不失信于人。 (任意写出两点即可得 4 分:其中每点概括出文中事件 1 分,写出具体品质 1 分)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 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偷看到管宁的神色(不好),于是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 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 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 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 初一语文 第 11 页 共 11 页 “(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 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 三、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6、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 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 7、A、让“我”感受到了阿长发自内心的关爱,使“我”以后更多地关注绘图书。 B、让“我”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共 18 分) 8、开端父亲不让喝酒,然后又主动一起喝酒,最后自己留着喝剩的半瓶酒,酒为本文的线索,把文 本串联起来;酒又是本文主题的触发点、催化剂,父亲借喝酒,把内心的想法倾诉给儿子,才让儿 子体会到了真正的父爱,把文本主题显现了出来。(6 分) 9、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6 分) (1) 心理描写,运用比喻修辞,以及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既朴实无华,又生动形象,写出了“我” 苦恼胆怯的心情。(3 分) (2) 神态、动作描写,把父亲不胜酒力,勉强入口,压抑很久却又不吐不快的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分) 10、示例:“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只有经历人生的挫折,才会从教训中反思,积 累经验。如果能正视困难,想办法克服它,翻越-一座座高山,人生就能更加辉煌璀璨。(3 分) 11、示例:父爱不在言语表达,有时甚至会简单粗犷,但在最需要的时候会成为你坚强的依靠,停 泊的港湾。父爱博大深沉,含蓄内敛。(3 分) 四.语言运用(12 分)[来源:学科网] 12、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 75%。(或 24 至 29 岁占多数,30 岁以上的占少数)。 (4 分) 13、例: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4 分) 14、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 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