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71课时从数据谈节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十章第71课时从数据谈节水

‎1 0.3从数据谈节水 一、教材分析 ‎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器年级(下)教材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 ‎2、教学目标 ‎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 6‎ ‎ ‎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 ‎ 3、重点和难点 ‎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说明 ‎ 新课引入 ‎ ‎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 ‎ 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 借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 6‎ ‎ ‎ 探究新知 ‎ 活动一: ‎ 阅读课本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 ‎(1) 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 ‎(2) 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 ‎(3) 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 ‎(4) 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 活动二: ‎ 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 ‎(1) 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 ‎  ‎ ‎  ‎ ‎  ‎ ‎  ‎ ‎  ‎ 6‎ ‎ ‎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 ‎(4)如果每人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 活动三: ‎ 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 课堂小结: ‎ ‎1.当前水资源状况, ‎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 ‎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 ‎ 布置作业 ‎ ‎  ‎ ‎ ‎ ‎ ‎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 ‎  ‎ ‎ ‎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 ‎  ‎ ‎  ‎ 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 ‎ ‎  ‎ 6‎ ‎ ‎ ‎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 ‎ ‎ 六、自我评价 ‎ 这个课题学习,应该用比较长的时间,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学习、探究.‎ 6‎ ‎ ‎ 这需要学生的充分准备,然后可安排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交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个课题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才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6‎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