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3分)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3分)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木结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3.(3分)黄帝陵位子队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黄帝( ) A.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B.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 C.实行禅让制 D.建立了夏朝 4.(3分)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5.(3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 第24页(共24页)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3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不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B. C. D. 7.(3分)学习历史应注重培养时空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应填的是( ) A.西周 春秋 B.西周 战国 C.西周 东周 D.春秋 战国 8.(3分)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 A.秦孝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9.(3分)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第24页(共24页) 10.(3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记载中描述的应是( ) A.都江堰 B.长江三峡 C.长城 D.灵渠 11.(3分)琅琊石刻中这样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这段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12.(3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3.(3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大唐盛世 14.(3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尚书》 C.《春秋》 D.《道德经》 15.(3分)“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6.(3分)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汉 C.东晋 D.西晋 17.(3分)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第24页(共24页) 18.(3分)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 A.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北方人南迁开发建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19.(3分)北魏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诏令反映的改革内容是( ) A.把鲜卑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改鲜卑语言为汉语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 D.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的习俗 20.(3分)2016年3月14日,人民网报道:今天,也就是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也是国际数学节。人们背诵“π”吃派庆祝国际圆周率日。早在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圆周率。他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王羲之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请在上面示意图中的①②③④⑤处填写相应内容。 第24页(共24页)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2)材料二、三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评价有何不同?(不得照抄原文) (3)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 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天下为家”说明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了? 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制度?为此,秦始皇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来管理地方? 材料三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与材料中“战国是实验”相关的改革。 第24页(共24页) 以这一改革中的具体措施说明材料三中制度的“实验”。以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巩固一统的措施,说明“秦汉是完成”(政治、经济各举一例)。 2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填写 A、E 两处的名称。西汉朝廷的哪一举措,标志着图中C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材料三 汉对西域战争的胜利,西方道路的畅通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外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张骞传来《摩诃兜勒》一曲,乐府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朝廷用作武乐。西汉晚期,印度佛教哲学与艺术,通过大月氏传入中国。希腊罗马的绘画也在一世纪中传到天山一带。这些西方文化特别是佛教哲学的东来,大大影响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翦伯赞《中国通史》 (3)归纳概括是分析史料的有效方法。请依据材料三完成表格。 分类 传入的具体内容 影响 第24页(共24页) 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 乐器乐曲、佛教哲学、绘画 第24页(共24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3分)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解答】A.元谋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境内,生活时代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地区; C.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地区; D.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故选:A。 【点评】对于史前原始人类的考查以识记能力的方式为主,要熟练掌握各原始人类生存的时间、地点、掌握的生活技能等内容。 2.(3分)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木结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解答】 第24页(共24页)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3分)黄帝陵位子队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黄帝( ) A.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B.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 C.实行禅让制 D.建立了夏朝 【分析】本题以黄帝陵位子队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 4.(3分)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重要的制度世袭制。 第24页(共24页) 【解答】舜传位于禹用的是禅让制。从“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等开始。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中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不多。另外,通过题干中的时间信息“近四千年”,也能推断出“禹传子,家天下”。 故选:B。 【点评】要注意对重要制度的识记。 5.(3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 【解答】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B,C,D是以后演变的书法字体,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6.(3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不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B. 第24页(共24页)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文物。注意掌握商代文明。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A是司母戊鼎,B是秦始皇陵兵马俑,C是四羊方尊,D是甲骨文。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 7.(3分)学习历史应注重培养时空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应填的是( ) A.西周 春秋 B.西周 战国 C.西周 东周 D.春秋 战国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知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东周结束,建立秦朝。 【解答】 第24页(共24页)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东周结束,建立秦朝,因而空框中应分别填西周、东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东周结束,建立秦朝。 8.(3分)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 A.秦孝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分析】本题以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9.(3分)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初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的趋势. 【解答】根据材料“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材料反映了古代诸侯国数目越来越少,诸侯国之间的为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不断减少,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说明了历史发展的逐渐趋于统一的趋势。 故选:C。 第24页(共24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10.(3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记载中描述的应是( ) A.都江堰 B.长江三峡 C.长城 D.灵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据“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记载中描述的应是都江堰。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11.(3分)琅琊石刻中这样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这段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知道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解答】“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意思是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我皇的土地,故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统一六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12.(3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第24页(共24页)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13.(3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大唐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4.(3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尚书》 C.《春秋》 D.《道德经》 第24页(共24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史记》的地位。 15.(3分)“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分析】本题以“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 【解答】依据题干中“烈火西焚”和“周郎”等信息可判断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为依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16.(3分)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汉 C.东晋 D.西晋 【分析】 第24页(共24页) 本题考查了西晋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解答】“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西晋。 17.(3分)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解答】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AB发生在东汉末年,D发生在秦朝末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淝水之战。 18.(3分)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 A.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北方人南迁开发建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第24页(共24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解答】东晋时期,建康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北方南迁人民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 19.(3分)北魏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诏令反映的改革内容是( ) A.把鲜卑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改鲜卑语言为汉语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 D.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的习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解答】根据题干北魏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诏令反映的改革内容是把鲜卑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A符合题意。 故选:A。 第24页(共24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3分)2016年3月14日,人民网报道:今天,也就是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也是国际数学节。人们背诵“π”吃派庆祝国际圆周率日。早在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圆周率。他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王羲之 【分析】本题以人民网报道为依托,考查祖冲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中“国际圆周率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圆周率的祖冲之。南朝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请在上面示意图中的①②③④⑤处填写相应内容。 第24页(共24页)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2)材料二、三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评价有何不同?(不得照抄原文) (3)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解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民贵君轻;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错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据材料二“……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可知,材料二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巩固了封建政权,但对文化的危害深远。据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可知,材料三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使国民信仰一致,功大于过。 (3)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我认为应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评价等。 故答案为: (1)①孔子;②仁;③战国;④焚书坑儒;⑤独尊儒术。 第24页(共24页) (2)材料二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巩固了封建政权,确对文化危害深远;材料三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使国民信仰一致,功大于过。 (3)评价: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评价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百家争鸣、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天下为家”说明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了? 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制度?为此,秦始皇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来管理地方? 材料三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与材料中“战国是实验”相关的改革。 以这一改革中的具体措施说明材料三中制度的“实验”。以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巩固一统的措施,说明“秦汉是完成”(政治、经济各举一例)。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天下为家”说明这种制度后来被世袭制取代了。 第24页(共24页) (2)依据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分封制,为此,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来管理地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中“战国是实验”相关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中的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说明中央集权制度战国是“实验”。汉武帝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或削爵除国夺地或刺史制度),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或铸币权收归中央)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是完成”。 故答案为: (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郡县制。 (3)改革:商鞅变法;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政治:实施推恩令(或削爵除国夺地或刺史制度)。经济:盐铁专卖(或铸币权收归中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第24页(共24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填写 A、E 两处的名称。西汉朝廷的哪一举措,标志着图中C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材料三 汉对西域战争的胜利,西方道路的畅通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外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张骞传来《摩诃兜勒》一曲,乐府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朝廷用作武乐。西汉晚期,印度佛教哲学与艺术,通过大月氏传入中国。希腊罗马的绘画也在一世纪中传到天山一带。这些西方文化特别是佛教哲学的东来,大大影响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翦伯赞《中国通史》 (3)归纳概括是分析史料的有效方法。请依据材料三完成表格。 分类 传入的具体内容 影响 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 乐器乐曲、佛教哲学、绘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域都护的设置以及意义、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交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为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A、E 第24页(共24页) 两处的名称为A长安、B大秦(欧洲)。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朝廷的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图中C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根据表格“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可知,这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物产,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根据表格“乐器乐曲、佛教哲学、绘画”可知,这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文化,这些文化的传入,大大影响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故答案为: (1)张骞通西域。 (2)A长安、B大秦(欧洲);举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3) 分类 传入的具体内容 影响 物产 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 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 文化 乐器乐曲、佛教哲学、绘画 大大影响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通西域以及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域都护的设置以及意义、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交流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8 18:13:0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4页(共24页) 第24页(共24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