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2、过程目标: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课时:1‎ 四、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 五、教学过程 精河县的总目标:大事小事都不能出。‎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学生对照“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到不同处,引出韩、赵、魏三家分晋。‎ ‎2.引导学生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得出易记的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频繁,都有哪些著名战役呢? ‎ ‎4.组织学生活动:让我们穿越时空,重回战国,代替孙膑,将如何营救赵国?‎ ‎5.引导学生讲述马陵之战中孙膑采用的“减灶计”。[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 ‎ ‎ ‎ ‎6.指导学生在“战国形势图”中找到长平,了解长平之战的时间及交战双方。[来源:学科网]‎ ‎7.由学生讲述成语“纸上谈兵”的故事。‎ ‎8.参与课本第35页“活动与探究”,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 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专家辨伪正误。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采取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辞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五、 板书设计 ‎ 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教学反思[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