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8-2019 学年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50 分) 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 态度的是(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2.如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果要为她撰写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重用人才,发展农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B.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农民使用筒车灌溉 ②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弈棋等活动 ③人们能在长安“市”里买到西域商品 ④唐三彩受到人们的喜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热播,诗词诵读蔚然成风。细读下列诗句,能够反 映唐朝 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5.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如图 ).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6.“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遣唐使来华③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出什么?(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8.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蔡。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得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 A.开元盛世 B.黄集起义 C.官官专权 D.安史之乱 9.“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我们都耳熟能详,那么这些典故都与哪 位皇帝息息相关(  ) A.唐太宗 B.辽太宗 C.宋太祖 D.元世祖 10.《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 签书施行。”为分知州权力,北宋在地方设置了(  ) A.通判 B.枢密院 C.行省 D.御史台 11.宋朝时在地方设置“转运使”一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 A.为都城运送粮食 B.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为皇室采办衣物 D.为皇帝搜罗民间珍宝 12.《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北宋 13.南宋初年郾城大战,迫使女真军节节后退的是一支军纪严明,作战英勇的“岳家军”与之相关 的历史事件是(  ) A.澶渊之盟 B.宋辽议和 C.岳飞抗金 D.宋金对峙 1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 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15.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16.张小明同学选用了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断,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7.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 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18.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当汴州。”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心态(  ) A.立志收复中原 B.与金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19.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下事迹属于成吉思 汗的是(  )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先后灭西夏、金、南宋,统一中国 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1.忽必烈继承汗位后,热衷于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下列哪些不是汉族儒臣给他提的建议(  ) A.“行汉法” B.“行仁政” C.“不屠杀” D.“收军权” 22.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 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23.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 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24.假如穿越历史回到元朝,你生活在元代的山东地区,那么管辖山东地区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辽阳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25.如图是元朝官方文书中宣政院的印戳,这一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哪一边疆地区的管辖?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台湾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50 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即位后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 腹,腹饱而身毙”•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 民衣食有余”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依据材料一回答唐太宗 为治理好国家采取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材料三“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 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闲,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唐)杜佑《通典》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状况?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出现了什么样的治世局面? 27.(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 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合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笫,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1)材料一反映的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与前朝相比,隋朝选官制度的标准有什么 重大不同? 材料二载初元年(690 年),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这次皇 帝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考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统计,武则天时期的 10 位宰相其中 6 位是出身的低级官吏和平民,晚唐官吏中也有 14%出身寒门,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范围和统治基 础,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远官 制度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攫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逕渐形成了庞大的文 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在考 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加强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编自《宋朝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改革时期》 (3)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宋朝选官制度的改革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 28.(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经济发展 领域 成就 农业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从越 南传入①    手工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辉煌 时代,②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瓷都;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 口设置③   以管理 商业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④   。 (1)请在上述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正确内容。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在中国哪个朝代最终完成? 材料三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 难、宋金对峙、蒙古灭以金,战乱不休。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南方 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归纳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8-2019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 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50 分) 1.【分析】本题以“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 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选项,结合所学可知,“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中胡曾只看到了 开凿大运河的劳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灭亡;胡曾对隋朝大运河持完全否定态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开凿的时期、内容与影响。 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评价。 【解答】由图片可知此人是武则天。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 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评价。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社会现象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 筒车。在唐朝,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射箭、弈棋等 活动。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人们能在 长安“市”里买到西域商品。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的社会现象的相 关史实。 4.【分析】本题以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热播,诗词诵读蔚然成风为切入点,考查的 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杜甫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他的《忆昔》,反映唐朝开元盛世 经济繁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 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 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建筑业发展的知识点. 【解答】材料“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唐都 长安,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全城街道整齐,布局严整。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唐都长安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都长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6.【分析】本题以“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 点。 【解答】①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②遣唐使来华,日本向中国学习促进中日的交流;③玄 奘西游天竺,唐朝时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促进中印文化交流;④鉴真东渡,唐朝时鉴真东渡 日本,促进中日的交流;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 ABC 三个选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 次排除。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 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许多大食商人往来于陆路与海路,在 做商品交易的同时也将伊斯兰教带入中国,并开始在中国的西安、广州、泉州等地定居。唐代墓 葬中发现的大食人俑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东罗马的金币、 银币流通到中国;图片非洲黑人俑反映出了唐朝与非洲有交往,所以图片能证明唐代唐代与阿拉 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C 是正确的选项;ABD 都不是问题的实质,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唐朝对外文化 交流的相关知识点。 8.【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 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蔡。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 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首诗描写的是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 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 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安史之乱的影响。 9.【分析】本题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建立的相关 知识。 【解答】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 集权,宋太祖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太祖赵匡胤的 有关活动。 10.【分析】本题以《宋史•职官志》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由材料“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可知,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通判一职,以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 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 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所以答案选择 B。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朝经济发展 的相关知识点. 12.【分析】本题以岳飞的《满江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北宋灭亡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材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知,“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 指北宋灭亡,1127 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岳飞抗金、北宋灭亡的有关 内容。 13.【分析】本题以“郾城大战”“岳家军”为切入点,考查了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解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郾城大战” “岳家军”与岳飞抗金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4.【分析】本题以“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的影 响。 【解答】由材料“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可知 ,这说明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1005 年 1 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 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宋辽订立的和议后, 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 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15.【分析】本题以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辽、宋、西夏的并立、南 宋与金的峙。 【解答】依据所学,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史称 西夏。D 示意图,西夏和辽位置不对,再是南宋建立时,辽已灭亡。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辽、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峙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 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点,应把握宋朝经济发展的历史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交子》、《清明上河图》等,结合所学知识:交子和宋代针铺商标的 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南宋海船图片反 映了南宋对外贸易的发展。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宋朝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17.【分析】本题以“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为依托,考查宋金和议。 【解答】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宋金和议后出现的情况。南宋初年,金 军几次南下,双方战争不断,岳飞坚持抗金,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 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 18.【分析】本题以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为依托,考查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 知识。 【解答】公元 1127 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 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与金议和后,形成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 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 ,寻欢作乐。“山外山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 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 深切忧虑。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 19.【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诗词为切入点考查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解答】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最高首领,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 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 相关史实。 20.【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为依托,考查元朝 的建立。 【解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1271 年,蒙古族忽 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 固统一的措施。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 农桑,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 相关史实。 22.【分析】本题考查文天祥抗元的相关知识,把握题干中“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 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所述说的 事迹就是文天祥所经历的。 【解答】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他至死不屈、誓死效忠朝廷。题干“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 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 ,就是说的文天祥。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 周围的在片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 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24.【分析】本题以假如穿越历史回到元朝,你生活在元代的山东地区为依托,考查中书省。注意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假如穿越历史回到元朝,你生活在元代的山东地区,那么管辖山东地区的是中书省。元 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 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10 个行省。在 行省制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 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宣政院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 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据元朝官方文书中宣政院的印戳,这一机构的设置是为 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宣政院的相关史实。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50 分) 26.【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 而身毙”“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 余”可知,唐太宗的“为君之道”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为治理好国家采取的具体 措施有重用贤才,轻繇薄赋等。 (2)由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 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之间的关系。 (3)由材料三“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 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闲,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可知,这反映了唐 朝粮食丰收,社会安定的社会状况。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清明,经济 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是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 (1)以民为本;有重用贤才,轻繇薄赋等。 (2)开明;文成公主入藏。 (3)粮食丰收,社会安定;贞观之治。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知识。 27.【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科举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 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 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合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笫,一律委任官职”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科举制;与前朝相比,前朝选官制度 的标准是门第;隋朝选官制度的标准是考试成绩(才学)。 (2)据材料“武则天时期的 10 位宰相其中 6 位是出身的低级官吏和平民,晚唐官吏中也有 14% 出身寒门,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范围和统治基础,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武则天创立殿试(或武则天亲自面试考生);依据材料二可知,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 范围和统治基础,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据材料“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攫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逕渐形成了 庞大的文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 度。在考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加强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是录取范围扩大,名额增加,考试内容注重实用。 宋朝选官制度的改革与宋朝重文轻武有关。 故答案为: (1)制度:科举制;不同:前朝:门第;隋朝:考试成绩(才学)。 (2)改革:武则天创立殿试(或武则天亲自面试考生);影响: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和统治 基础,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特点:录取范围扩大,名额增加,考试内容注重实用;政策:重文轻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的相关知识。 28.【分析】本题以 宋代经济发展的图表、宋代谚语、《宋史》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南方经 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①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 推广。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②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③根 据所学可知,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④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或经济重心南 移)。两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依据材料三分析可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政府重视兴 修水利等。 故答案为: (1)①占城稻;②景德镇;③市舶司;④交子。 (2)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期。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经 济中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