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都亭初级中学、民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利川都亭初级中学、民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湖北省利川都亭初级中学、民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 ‎ ‎1.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 ‎ ‎ ‎2. 在历史剧“半坡居民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 A.居住干栏式房屋 B.种植水稻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青铜器 ‎ ‎ ‎ ‎3.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 A.牧野 B.涿鹿 C.马陵 D.巨鹿 ‎ ‎ ‎4. 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 A.盘庚迁殷 B.商汤灭夏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 ‎ ‎5.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东汉 B.商朝、战国、秦朝 C.商朝、战国、秦朝 D.周朝、商朝、秦朝 ‎ ‎ ‎ ‎6. 下面是我国1982年发行的第二套《殷代铜器》中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 ‎ ‎7.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 ‎ ‎8. (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 ‎ ‎ ‎9.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的时期为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 ‎ ‎10. 图是甲骨文中的“人”字,与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甲骨文是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C.商朝时我国历史有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 ‎ ‎11.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A.A B.B C.C D.D ‎ ‎ ‎12. 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 )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大泽乡起义 二、辨析题 ‎ ‎ ‎ 情景分析 情境一:一日,秦王嬴政无事,到民间微服私访。在饭馆吃饭时,听到一人口中咒骂声不断,便让随从去打听。随从打听回来禀报说:“陛下,这人是秦国人。他到临淄做布匹生意,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布。然后他又到郢,由于秦楚两国的尺寸不一样,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又到邯郸,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还是没有买到。而且由于各国车轨不同,又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空手而归,因而骂声不断。” 分析:上述情境中的老秦国人买布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情境二:生活在关中地区的赵二在公元前‎350‎年后发迹的故事: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分析:赵二的发迹与秦国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他直接受益于哪些具体的国家政策? ‎ 三、综合题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后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 ‎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 这一核心主张?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 ‎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得以实现?  材料四 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同学们一致认为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英语孙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 ‎ ‎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数学、政治老师的管理风格类似于古代哪个思想学派?‎ ‎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消逝),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 材料三: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 ‎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局面的出现标志着什么制度的确立?‎ ‎ ‎ ‎(2)材料二体现了周王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周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 ‎ ‎(3)材料三中秦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推行了哪一制度?‎ ‎ ‎ ‎(4)结合所学,分析政府建立和调整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北省利川都亭初级中学、民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境内,生活时代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A符合题意。北京 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地区,B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地区,C不符合题意。河姆 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 ‎【答案】‎ C ‎【考点】‎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项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B项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C项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D项青铜器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半坡居民使用的是彩陶。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相传,双方在涿鹿展开激战,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使炎帝和黄帝部落迷失了方向,后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才打败了蚩尤。与牧野有关的战役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亡商朝的战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巨鹿之战是项羽打败奏军的战役,A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D ‎【考点】‎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牧野之战,纣王当时的主力部队在江南打东夷,周武王见国内空虚遂乘势发难,商王不得已发囚徒参战,布阵时囚徒在前,京 都卫戍精锐在后,本意是消耗叛军战力,不想囚徒倒戈,战场局势不可逆转,一溃千里。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奏朝、西汉。故应该填入依次为商朝 、战国、秦朝,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 ‎【答案】‎ C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题中邮票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据 此可判断出,这套邮票中的器物属于青铜器,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 ‎【答案】‎ D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的认识。‎ ‎【解答】‎ 生产工具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故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故选D。‎ ‎8.‎ ‎【答案】‎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D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 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修建与战国时期,为奏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B项符合史实;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答案】‎ B ‎【考点】‎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11.‎ ‎【答案】‎ B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目的关键信息是奏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 ‎12.‎ ‎【答案】‎ D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本题考查了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 根据题干给出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可知是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和国人暴动都与亡秦无关。‎ 二、辨析题 ‎【答案】‎ 情境一:问题:货币、度量衡、文字不统一,各地车轨不同,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 对策: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情境二:事件:商鞅变法;政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考点】‎ 商鞅变法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情境一:本题考查秦朝的货币、度量衡、文字问题。识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 情境二: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重点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解答】‎ 情境一:根据材料“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布。然后他又到郢,由于秦楚两国的尺寸不一样,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又到邯郸,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还是没有买到。而且由于各国车轨不同,又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空手而归,因而骂声不断”可知,老秦国人买布时遇到了货币、度量衡、文字不统一,各地车轨不同,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等问题。秦朝建立后,统一了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了度量衡。秦朝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情境二:战国时期,为确立封建统治,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本题描述“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其中“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得益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得益于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得益于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三、综合题 ‎【答案】‎ ‎(1)背景: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共同问题:如何治理国家。‎ ‎(2)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重视严刑重罚(重视法律、法治);奏国。‎ ‎(4)数学—道家,政治—墨家 ‎【考点】‎ 百家争鸣 老子和孔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 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根据“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可知,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 何治理国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 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援引材料二中的 来实现这一核心主张一句原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根据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重视严刑重罚(重视法律、法治);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 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 ),著有《韩非子》。他的主张后来在奏国得以实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根据“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可知,数学、政治 老师的管理风格类似于古代的道家、墨家思想学派。‎ ‎【答案】‎ ‎(1)标志:世袭制的确立。‎ ‎(2)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政权)。‎ ‎(3)制度:郡县制。‎ ‎(4)原因: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 ‎【考点】‎ 历史开放性问题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西周的分封制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尧舜禹的禅让 ‎【解析】‎ ‎(1)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3)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 ‎(4)本题考查政府建立和调整制度的原因。‎ ‎【解答】‎ ‎(1)由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世袭制开始确立起来,“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出现。‎ ‎(2)由材料二可知,这反映的是分封制,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政权)。‎ ‎(3)由材料三可知,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郡县制。‎ ‎(4)据所学知,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有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等。‎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