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5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七年级第2单元教案等
妈妈不教拿手菜 曾 颖 ①我的一位成都媒体朋友,平时老给父母打电话,吩咐他们为自己做这做那,一副依赖心十足的样子。有一次,她委托父母去乡下给她采些桑叶拿回来晒干泡去火茶,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数落她: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依赖心还这么重?哪有这么懒,把老人们支去东跑西跑的? ②她听后没有辩解,反而笑了,给我讲了个前段时间听到的故事,说一个公司的老总经常用轮椅推着腿脚不便的母亲去菜市场买菜,让老太太替他讲价,买好菜之后,听着老太太得意的唠叨回家。你说,那老总是缺钱吗?他的资产,把整个菜市场买下都没问题,可为什么为老太太砍下的那一两块钱高兴呢?因为他知道,这事让腿残在家的妈妈觉得自己“有用”,儿子还需要她。 ③这个故事,为我心里郁积了很久的一个谜团给出了答案:过去十多年,我在外打工,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从一个人在外,到后来有了小家,整天埋头于工作与生活,偶尔偷空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也多是胃的思念多于心的思念——母亲亲手做的炖兔子、凉拌鸡、椒麻汤圆和回锅肉。美国电视剧《人人都爱雷蒙德》里,母亲每次看到儿子时,第一句话总是问:“你饿吗?”这和我母亲何其相似,稍有不同的是,我妈妈问的是:“你想吃点啥?” ④这种以食物为象征和联系纽带的母爱延续了很多年,直至去年,母亲被查出患了癌症,我们全家一致投票将她赶出厨房。虽然手术后她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但我们依然怕把她累到。 ⑤ 但是,她的拿手菜的确太好吃了,妻儿有时忍不住会馋她做的烧三鲜、糖醋排骨之类的菜。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向她讨教学习。她最初很高兴地教我,还热心地找来纸笔,用她那只读过一年半小学所识不多的字为我写菜谱,但写着写着,她突然停了下来,很认真地端详了我很久,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哽咽地问我:“学完这些菜,你就不再需要妈妈了吗?” ⑥我从来没有见过母亲那么无助的表情。也深深困惑于她的头脑,怎么会把如此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扯成一件,直至听了朋友讲的那个故事,我才恍然大悟。 ⑦从离开母亲身体的那天起,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独立的过程。当我们不能爬、不能说话,只能凭哭叫来提请求时,只有妈妈能读懂我们的真实需求,为我们提供舒适与温饱的生存条件。之后,我们在她们喜悦的眼光里学会语言和走路;在她们耐心的教导里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在她们喜忧交集的期盼中读书、毕业、参加工作;又在她们的祝福声中成家并生儿育女。这个过程,是母亲“作用”逐步减弱的过程,从一秒钟不离的哺育,到逐渐成长的身体独立,到后来居上的经济能力的独立。孩子的逐渐强大的过程,就是母亲衰退的过程。而强大起来的孩子如果不明白此时母亲的心态,便会干出自以为是的事情,伤害到母亲,如同我曾经做过的那样。 ⑧听了朋友的故事之后,我给母亲打了电话,一改往日害怕她受累而刻意的客气,告诉她我想吃什么,并请她帮我准备。这样做的后果,是时不时会收到她托人带来的几十斤香肠、几麻袋红薯、十几斤剥好的白果,这种食堂级的送货方式,让我的小家里的冰箱变态式地经常挤满各种食物,但一想着老太太乐呵呵地做这些东西时的样子,心里忍不住有一种想落泪的温暖。 (选自《意林》2015年第2期) 秋天的怀念 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 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 “我”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 (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 PPT呈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预习内容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我要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a、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瘫、痪”等4个生字;会写“雁、待”等7个生字。 b、我要认识多音字“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我要把生字、新词带入文本中,感知课文内容。 d、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e、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二)、我要梳理本文结构。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1、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文__ _部分: 第一部分(第_ __自然段):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我要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 1、通过预习思考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提示:可以分解成“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抓住概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要素去思考)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 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基础练习 1、试着把第五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拓展练习 1、母亲走了,带着对子女深深地挂念;母亲走了,遗留给儿子永无偿还的心情。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课外阅读《同步》中的史铁生《合欢树》一文及之后的话题,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检测题: 1、看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 yàn zhèn shì nòng chuí dǎ ( ) ( ) ( ) ( ) Wān dòu mǐn gǎn xǐchū wàng wài ( ) ( ) (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腿 ( )的歌 ( )的脸 ( )的神色 ( )地捶打 ( )地注意 3、照例句扩写句子。 例:小丽在前边引路。 小丽挎着个篮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 (1)教室里摆着桌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墙上贴着奖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下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步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设想:本文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住朗读和感悟,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在“寻美’中把握文章的人性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家,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家,让我们的生命沐浴着阳光成长,家,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飞翔。在你的眼中怎样才是温馨、和美的家庭哪?(学生交流)不错,大家认识很深刻,尊老爱幼是家庭和美的条件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去随莫怀戚从《散步》中去体会这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莫怀戚qī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分歧qí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思考: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概述散步过程。 示例:劝母亲散步----一起散步----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决定----“背”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 (2)感悟人物: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为什么? 参考示例: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文章寓意深刻、语言感染力强。请在阅读中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在班内交流。 预设示例: 意境之美:我读出了意境美,看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语言美:1、语言对称之美: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在对称中内容相互映衬,很有情趣。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表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亲情、人性之美:我读出了亲情之美,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在分歧中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这也是他们家庭和美的原因。 我读出了亲情之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从字面看,表现了他们走的很小心,唯恐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这样摔跌的。 表现了人到中年,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责任重大,即要对“整个世界”负责。 拓展延伸: 1、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揣摩拟题艺术,鼓励学生创意。①交叉路口 ②家③感人的画面④责任等 2、对比阅读:对《三代》与课文比较,那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说出理由。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由要充分。《散步》突出了孝顺第一;《三代》突出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基础上教师总结):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散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好的生活,创造温馨的家园。 作业:1、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诗句或语段。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 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法指导: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解决生字词。 嫩芽( ) 霎( )时 拆( )散 熬 ( )过 分歧 ( ) 水波粼粼( ) ( )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 (1)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2)相信并佩服 ( ) (3)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 ) 2.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F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讨论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 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4.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况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写甲与乙二者时,说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妙句。 ) 我的发现: 四、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剧,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为什么? 3.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自由讨论) 五、联系生活,抒写亲情 亲情是(如)…… 要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组排比句。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七、课后作业: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文诗两首 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29—132页。这两首诗体现了子女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2.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突破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感受情与景进入新课。 2.整体感知。 2.整体感知。 3.体验反思。 3.体验反思。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整体感知(约分钟) 三、体验反思(约分钟)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合作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3.体验反思。 3.结合自己实际,谈谈自己看法。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约分钟) 二、组织学生讨论(约分钟) 三、总结全诗,布置练习(约分钟) 本课总结 《金色花》这首诗,篇幅短小,意蕴却十分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以儿童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 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领悟诗歌的能力。《纸船》写的是离家的游子对母亲日夜思念。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意义。教学中,抓住这个关键,最后明确了诗歌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很多学生并不太清楚,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关于金色花的常识,这样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了《纸船》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还可以仿照课文,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花瓣()匿笑()倘若() 祷告()沐浴()叠着() 2.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作家,诗人________,主要诗集有________。 (2)《纸船》的作者是________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1.略2.(1)印度泰戈尔《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2)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个性练习设计 1.从《金色花》孩子对母亲的爱的背后,感悟到一种什么爱? 2.阅读《纸船》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结合后面叠纸船的行为,说说这句诗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诗人明明知道纸船无法漂到母亲身边,为什么仍“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3)第三节诗将作者思念母亲,热爱母亲的感情推向了高潮,透过“至爱”、“含着泪”、“求”几个词,我们看到了怎样一个场景? 答案与提示:1.感悟到母亲对孩子之爱,母爱的伟大。正因为孩子从小领受到母爱,才有文中回报母爱的行为。2.(1)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并非这一次出远门才有此举动。(2)诗人远走他乡,叠纸船是他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3)我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至爱母亲,悲戚难抑,边叠纸船边流泪的感人场景。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关键,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试着边朗读边背诵。对于诗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些短小的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补充资料 1.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隆普营一海军军官家庭,其父谢葆璋曾任清朝海军巡洋舰副舰长。1912年考取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了3个学期,1913年随父母迁往北京,1914年 进入贝满女中,1918年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成员。1921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与吴文藻(后为其夫)、许地山等赴美留学,在波士顿威尔斯利大学读书。1926年夏,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1936年吴文藻赴欧美讲学,冰心同往,七。七事变时回国。1937年9月举家迁居昆明,1940年到重庆,任《妇女文化》主编,1941—1947年担任国民党政府国民参政会议参政员。1946年随丈夫赴日,1949年应邀在东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课程,羁居日本5年,1953年入中国作协,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1958年续写《寄小读者》。1970年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1980年《小桔灯》获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荣誉奖,《空巢》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创作涉及新诗、小说和散文等领域,且多有成就,为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关于女人》等。学习泰戈尔写的小诗体诗集《繁星》,《春水》,曾被公认为小诗的楷模。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2.冰心眼中的泰戈尔 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喷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恨,当他所 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的气味。他的人民热爱他所写的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当农夫、渔民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地方,和着自己的劳动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欢乐和忧愁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唱出自己情感的歌词是哪一位诗人写的。 我最初选择他的《吉檀迦利》,只因为它是泰戈尔诗集中我最喜爱的一本。后来我才知道《吉檀迦利》也是他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从这本诗里,我游历了他的美丽富饶的国土,认识了他的坚韧温柔的妇女,接触了他的天真活泼的儿童。1953年以后,我多次到印度去,有机会看到了他所描写的一切,我彻底地承认泰戈尔是属于印度人民的。 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越了他的国界。我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学过富于音乐性的孟加拉语。我翻译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都是从英文翻过来的——虽然这两本诗的英文,也是泰戈尔的手笔——我纵然尽上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传达出这些诗中的一点诗情和哲理,至于原文的音乐性就根本无从得到了。 我是那样地喜爱泰戈尔,我也到过孟加拉他的家,在他坐过的七叶树下站了许久,我还参观过他所创立的国际学校。但是“室迩人远”,我从来没有拜见他本人。1924年泰戈尔来到中国的时侯,我还在美国求学。后来我听到一位招待他的人说,当他离开北京,走出寓所的时候,有人问他:“落下什么东西没有(Any-thingleft?)?”他愀然地摇摇头说:“除了我的一颗心之外,我没有落下什么东西了(Nothingbutmyheart.)。”这是我间接听到的很动我心的话。多么多情的一位老人啊! 散文诗两首 学案 【预习课导学】(自习20分钟) 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这两首散文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自主积累:将文中重点的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通过朗读,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 预习步骤: 第一步:了解作者泰戈尔及冰心的相关常识,初读文本 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诵读的节奏尝试读出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两篇散文诗的内容。2、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探究课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诗的有关知识,理解积累“祷告、菡萏、 徘徊、攲斜”等词语。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 2、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诗文基调,理解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验人间至爱真情,学会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代表作有 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文体知识介绍: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文体知识介绍: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预习检测】 泰戈尔, (国籍)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和 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冰心,女,原名 ,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散文集 ;诗集 、 ;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她的著作收集在《冰心文集》。创作内容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写字。 匿( )隐藏:不让人知道。 (dǎo) 告,向神祈求保佑。 嗅(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沐浴(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整体感知】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点评文中的红莲荷叶“这是一朵 的红莲;这是一张 的荷叶”并说出你的理由。 【自研自探导学】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呢?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 (提示:联系资料助读中作者的创作特色介绍,体会孩子对母亲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情感) 导入:(约3分钟) 明确目标:(约4分钟) 教师阐述学习目标,梳理并精要概述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以物喻人的写法并区分以物喻人和托物言志。引导学生如何去把握散文诗的内容。 预习检测:(约5分钟) 教师用课件打出“预习自测”题,学生独立在白板上完成。教师巡察,根据巡察情况随机提问学生展示,纠错。注意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国籍、评价、代表作品等并重点强调“祷”的写法和沐浴的比喻意义。 预习梳理:(约1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自研情况巩固自学成果主要是文学知识和重点字词。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整体感知:(约4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谈初读文章后对文中的“孩子、妈妈、荷叶”的认识的认识,让学生并说出理由,对于文中的句子应让学生朗读。 讨论探究:(约8分钟) 教师对每个探究点都提出方向和方法的指导与要求,探一提示学生联系资料助读中作者的创作特色介绍,体会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探二与拓展延伸让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探三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探四提示学生联系资料助读并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分析作用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探六提示可 2、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提示:不分对错,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提示: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提示:联系资料助读分析“心中的雨点”在文中应该指什么?分析作用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试比较两篇散文诗的异同(提示:可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入手) 【当堂检测】 (A)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 )姊妹( )莲蓬( )菡萏( ) 徘徊( )荫蔽( ) 白瓣儿( )欹( )斜 dǎo( )告 罗摩yǎn( )那 pāo( )下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仿写句子。 母爱是冬天里那一件温暖的棉袄,暖流入心 母爱是夏天里的那一把小伞,遮风避雨 请以母爱是(像)……,是(像)……,是(像)…… 仿句: (B)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瓣 ( biàn )抛下( pāo ) 沐浴(yù )膝( xī ) B、摇摆( yáo )祷告( dǎo )徘徊(huái )嗅 ( chòu ) C、覆盖( fù )匿笑( nì )打湿( shī)摩( mó ) D、倘若( tǎng )无端( ruì )牛棚( péng )叠( dié )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偷偷地笑。( ) (2)向神祈求保护。( ) 倾斜,歪斜。( ) (4)仁慈而怜爱。( ) 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杯清茶,让你的思想即使在烦躁的环境也能变得心平如镜。 仿句:父爱是 父爱是 【归纳小结】 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入手。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巡视学情并参与其中。并根据巡视情况,在讨论即将结束时,分配展示任务到小组。 展示质疑:(约18分钟) 教师把控互动,对重要、必要、典型的问题或做出精讲。教师指导点评同学的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对抗。并做好评价。 当堂检测:(约5分钟) 教师用课件打出检测题目,学生用白板作答。教师巡视并准备提问展示、组织纠错,重点注意指导学生仿句的方法。若有错误教师用课件打出矫正题目(B),只针对当堂检测出现的一道典型错题,组织学生用白板作答矫正,并由学科班长讲解。 归纳小结:(约2分钟)教师(或学科班长)回扣目标,总结本节重点知识如写作技巧,重点语句的分析方法等,最后评出优胜小组等。 【教学反思】 【日清过关】 《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冰心原名为 ,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诗集 ________、 ________ 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其写法。 匿( )笑 祷( )告 沐( )浴 罗摩衍( )那 菡萏( )( ) 徘徊 ( )( ) 攲( )斜 荫( )蔽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通过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到_________。 4、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⑧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在空格处仿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9、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出示课件) 3、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出示课件)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 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 …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来源:学科网]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 (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最大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咏雪》教案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 (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四、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颂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起事。《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课堂探究 一、阅读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1)注音:谢太傅 何所似 差可拟 无奕女 尊君在不(2)分角色阅读。指导句读、语调。 二、 疏通文义。 1、自己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义,不理解的划出来。 2、分组讨论解决不理解的文义。 (1)口头解释:俄而 欣然 拟 未若 期行 乃至 期行 因风起 (2)口头翻译: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思考: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的是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何不同? c、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何?请你积累几句咏雪的诗句! d、“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的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e、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三、课外冲浪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其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划线字注音: 2、解释划线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3)恬若不见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或牵其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 》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自主学习 ⒈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 撒( )盐 差可拟( )( ) 柳絮( ) 尊君在不(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⒊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⑶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尊君在不? 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5、《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找一些和咏雪有关的佳句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8、《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9.《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课外拓展 讲讲你知道的诚信小故事 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 )雪骤( )柳絮( ) 无奕( )在不( )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待君久不至,已去。 被注意的花饰 泰戈尔 呵,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谁使你的温软的肢体穿上那件红的小外衫的? 你在早晨就跑出来到天井里玩儿,你,跑着就像摇摇欲跌似的。 但是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 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 妈妈站在门边,微笑地望着你。 她拍着她的双手,她的手镯叮当地响着;你手里拿着你的竹竿儿在跳舞,活像一个小小的牧童。 但是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 喔,乞丐,你双手攀搂住妈妈的头颈,要乞讨些什么? 喔,贪得无厌的心,要我把整个世界从天上摘下来,像摘一个果子似的,把它放在你的一双小小的玫瑰色的手掌上么? 喔,乞丐,你要乞讨些什么? 风高兴地带走了你踝铃的叮当。 太阳微笑着,望着你的打扮。 当你睡在你妈妈的臂弯里时,天空在上面望着你,而早晨蹑手蹑脚地走到你的床跟前,吻着你的双眼。 风高兴地带走了你踝铃的叮当。 仙乡里的梦婆飞过朦胧的天空,向你飞来。 在你妈妈的心头上,那世界母亲,正和你坐在一块儿。 他,向星星奏乐的人,正拿着他的横笛,站在你的窗边。 仙乡里的梦婆飞过朦胧的天空,向你飞来。 (选自《新月集》) 韭菜饺 父母心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30分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摘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