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一、 单元教学目标解读 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六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气温 气温分布 等温线图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 年降水量图 降水量的测定 (㎜) 气候 天气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 响 气候的因素 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温的测定 (0C) 日变化 年变化 气温曲线图 降水 学习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理解) ●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了解、初步学会) ●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初步学会) ● 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理解、学会、) ●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会) ● 读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理解、学会) ●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了解)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学会) ●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初步学会) 学习重点:1、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3、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学习难点及突破建议: 1、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方法建议:教师先板图指导,再训练。要点是任一根风杆都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风尾画在哪段,即指示哪个方向。如一根风杆指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如果风尾画在东端,那风向就是东风。)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建议: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从图上去总结规律,解释好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而不是14时。解释:太阳穿过大气照射到地面,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把热量传给靠近地面的空气。大气的受热,主要是受地面放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就像太阳透过玻璃照到室内,玻璃并没增温一个道理。) 3、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简单解释赤道、两极、大陆东岸、西岸降水多少的原因,注意从图上寻找规律。) 4、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会根据气温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最好通过回忆复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因素分别对气温降水的影响,气温降水组合起来即气候。) 二、单元活动设计 (一)、课堂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方法1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师生同唱“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 方法2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 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2、课前布置学生收听并记录近两三天的天气预报,课上进行播报展示。 3、阅读材料3-2的资料,总结天气对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天气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4、比一比:看谁答得快! 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电视、电话(手机)、广播、报纸、上网、看云识天气、农谚、节气……) 5、学生自主空间: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认识卫星云图;发挥想象,寻找规律,快速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经过学生的准备后,进行天气符号抢答竞赛。 6、挑战主持人——争当天气预告员 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告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告,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7、我阅读 我收获——快速读课本56页文字,回答:有关空气质量的高低及污染指数等问题。 8、展示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图片,引出活动——大自然的审判会。 原告:人类 主题:污浊的大气危害人类 被告:大气 主题:人类不合理活动污染了大气 法官:教师(评判) 要求:(1).原告与被告必须用事实证据指控对方,但过程中不得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2).声音洪亮、语言准确、逻辑清楚。 【提示文稿一 原告可从以下几方面举例控诉: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农业生产; ③影响交通、旅游、气候;④造成各种间接的经济、精神损失。 提示文稿二 被告可从以下几方面举例反驳: ①工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②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③人们日常生活污染大气。】 9、小组合作:人类怎样做才能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呢? 讨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10、共同阅读,感悟提升(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回眸北京奥运空气质量。 ………从2001年申奥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北京良好的空气质量受到运动员和媒体的称赞。 11、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反映的是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哪方面的关系?(衣着、饮食、住房、交通、体育运动、农作物等) 然后再让学生举例说明生产生活对气温的影响。 12、我自主,我收获。——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完成气温的观测。 13、出示投影,让学生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那么怎样由日平均气温推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呢?小组合作完成。 14、读图观察:投影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和年变化曲线图,进一步探究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气温年较差。 投影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变化比较图(四幅图),进一步探究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 大 陆 海 洋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必须明确南半球气温年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的相反。 15、画一画 比一比。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16、师生互动:投影“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一步步引导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 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2)在图中北回归线(其他纬线也可)上,描出两点A和B(一点在陆地上,另一点在海洋上),观察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气温有什么不同,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海陆因素) (3) 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爬山的时候,在山顶和山脚感觉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影响气温的第三个因素。 投影展示“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两地同在30°N以南)。观察思考,计算出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 (1)两地海拔相差多少米?(2839米) (2)两地的气温约相差多少度?(16℃) (3)根据两地的高度差和温度差,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度? 17、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春夜喜雨》和《清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液,润物细无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提问:a.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分别品味出哪种感情?b.是什么使诗人触景生情? c.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除了雨,大气降水还有哪些形式?从而导出本节题目: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8、让学生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降水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都有一定影响。) 19、生活经验大比拼——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用实例或推测的办法,说出如下降水状况给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 阴雨连绵一个月。 某地突降冰雹。 ; 某地下了大雪。 20、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师: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谚语,你能说出多少? 竞赛: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老师提示)_________。(课外收集谚语、俗语,课堂竞赛,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1、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然后,对号入座——展示几幅降水柱状图,把适当的降水柱状图的代号填到横线上: 1)全年多雨——— 2)夏季多雨——— 3)冬季多雨——— 4) 常年湿润——— 22、动手试一试。 用所给降水量数据,参照课本62页“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23、小组合作探究: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的影响,可出示右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24、随歌谣,记(分布)规律。 赤道多,两极少。回归线,分两半,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要看好, 沿海多, 内陆少。 25、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为什么? 26、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 2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重、难点) 思路:三个活动: 一个竞赛活动 一个旅行活动 一个练习活动 a小组竞赛活动 ①分小组,按照所抽到的气温、降水数据,在分发的气温、降水坐标图中绘制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所绘制图反映的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总结出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并查找分布地区。 ②根据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按照抽签的探究问题,大家讨论决定选取衣服、雨具、特殊日常用品等。 ③最后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发言。 b旅行活动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制作一个动画。乘坐飞机依次飞越九种主要气候类型分 布地区,一一呈现气候名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c练习活动 结合课本66页活动3,查阅世界气候分布图填写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教师先说一个 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28、联系所学的气温、降水等知识,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是什么特点?描述一下当地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29、游戏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抽一小纸条(如下内容),经分组讨论后得出答案。这些现象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穿单衣。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4).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30、举例讨论:气候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8活动1-3,分成学习小组,谈谈这是气候对人类活动哪方面的影响,互相交流感想。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投影展示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出汗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P69“气候变暖”。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课外活动设计 1、实践探索-留意身边 到农贸市场做个小调查。看看这个季节市场水果蔬菜的品种和来源,分析气候与人们的餐桌上蔬菜品种的关系。 2、学校气象站 成立地理活动小组,有条件的学校可安置百叶箱,每天4次观测气温并记录,绘制气温日变化或年变化曲线图;有风向标的学校每天观测风向;也可以派专人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并向全校播报。 3、活动与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堂的讨论,以及通过调查、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一星期后,组织一次论文交谈评比活动。 材料1 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成群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度,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材料2 4、技能实验:海洋、陆地哪个吸热快? 提出问题:比较沙和水的升温率和降温率。你认为沙和水哪种材料升温较快?依据是什么?写下你的猜想。 准备材料:2支温度计、300毫升水、300毫升干沙、30厘米细线、环形台、环形夹钳、2个400毫升的烧杯、100瓦电灯。 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装入300毫升干沙,在另一个烧杯中装入300毫升水。 2)、把容器放在环形台的下方。在每个容器中每个容器中放入一支温度计。 3)、用细线把温度计悬在环形台上,确保温度计不会掉下来。 4)、调整夹钳的高度,是每支温度计的水银球都埋入沙或水中约0.5厘米。 5)、把灯放在距离沙或水上方约20厘米处。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8厘米。 注意,小心别把水溅到热灯泡上。 6)、打开灯,每三分钟读沙和水的温度一次,持续15分钟,把温度记录下来。 7)、关掉灯,每三分钟读沙和水的温度一次,持续15分钟,把温度记录下来。 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哪种材料温度增幅较大,更容易吸热?哪种材料冷却的较快? 生活应用: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哪种物质在晴朗的白天升温较快,是湖中的水还是湖畔的沙?在夜里哪种物质降温更快些? 进一步探索: 你认为所有的固体物质升温速度都和沙一样吗?比如石块、泥土等,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5、研究性学习:利用假期时间,小组成员到市气象局、市统计局收集莱芜市2007年和2008年的月均温、月降水量数据,分别绘制这两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年际之间气温与降水有无差异,总结本地的气候特点。 6、信息搜集:今年台风“莫拉克”施威,对我国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很大影响。请搜集有关信息,自己整理总结灾害性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7、研究性学习: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气候的地区差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气候会对当地人们的饮食、服装、房屋建筑、交通等很多方面产生一定影响。请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选择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来感悟气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8、调查访谈:生活中有很多民间谚语、俗语与天气和气候有关,而且里面蕴含着一定的地理原理。课下询问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街头的长辈,收集这些谚语,思考其中的道理,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三、教学素材参考 本单元可以说难度较大,虽然与生活密切相关,但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像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等,学生必须真正理解了,才容易学会。教材内容少,跨度大,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资料,来补充整合教材内容,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我认为本单元可以适当增加这些素材: 1、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采用大家喜欢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 2、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可以提供几张沙尘暴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这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引出“大自然的审判会。” 还可以提供2008年北京为迎接奥运改善空气质量的相关资料。 回眸北京奥运空气质量 2001年申奥时,北京对于空气质量作出三项承诺,一是每天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二是致力于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三是奥运会期间,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保障奥运会有良好的空气质量。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空气质量为优的一级天10天,二级良好的7天。各项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浓度都明显下降。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创下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北京良好的空气质量受到运动员和媒体的称赞。 3、学习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时南半球气温年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的相反。可投影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变化比较图。 气温 北半球大陆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北半球海洋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南半球大陆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南半球海洋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月份 4、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是学生必须学会的内容,课堂上完成很费时间,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绘制过程,再让学生去画。 5、请学生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描绘0℃、10℃、20℃等温线,在图中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会有很多发现。 如: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特别是第四条必须给学生总结出来,学会判断南北半球的等温线。 6、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补充台湾、福建今夏暴雨袭击的资料。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7、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时学会分析课本3-19图后,最好提供全年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几种降水柱状图,让学生比较认识。 8、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可以进行多媒体演示,也可以自己画示意图分析。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9、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让学生明确“以温定带”,根据气温划分了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以水定型”,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又分别把三带划分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10、各种气候的特点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比较典型的几种气候,其特点又是经常考查的知识,可以通过投影气温降水图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让学生整理到课本图3-23图例旁。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而且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秋季节。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寒带气候特点:终年严寒 1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异同 相同点: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旱雨(干湿)两季。 不同点:季风气候旱雨两季更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有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少。(主要通过降水量柱状图量化数值来分析讲明草原气候的干湿与季风气候的旱雨的区别。) 12、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个因为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的国家是哪国? 图瓦卢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50年内图瓦卢九个小岛将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 图瓦卢总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属于热带海洋性 气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人们将构成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 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并不过分,因为在很多人眼里, 图瓦卢真的像一个世外桃源。 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发表了一份不 仅令图瓦卢人民,也令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人闻之心焦的“讣告”: 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由此造成的温室 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 之灾。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 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四、教学案例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 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有关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师生同唱“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 方法2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讲授新课] 一、 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及其特点 [教师引导] 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天气的变化状况,请大家想一想你都见到过哪些天气现象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 最近几天的天气状况如何?请同学们出示你们的观察记录。 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近几天天气变化情况,总结一下天气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略) 2、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3图3.2中的资料,看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 启发学生从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关系,参照已有资料至少再补充一个资料。 正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天气对我们人类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比一比:看谁答得快? 天气预报是人人每天都关心的话题,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4图3.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从A至E,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预报是运用了许多先进设备,并由许多专业人员、许多单位共同参与制作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2)师生共同归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A.获取情报B.接收信息C.制作成图表D.得出结论E.电视播报(具体内容不需要求学生掌握)。 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天气预报通常要预报哪些主要内容呢? 2.天气预报的内容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图3.4,说明这是刊登在报纸上的天气预报,请大家通过阅读分析,归纳出天气预报通常要预报的主要内容。并对图中提到的天气要素加以解释,以便为今后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排除障碍。还需给学生补充说明:温度的两个值依次是当日的最高温度(3℃)和最低温度(-8℃)。 2).在学生归纳出天气预报通常是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等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列举比赛,说明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 3).教师评价后并概括: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那么,你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 卫星云图。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含义? (2)发挥想象,寻找规律,快速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尝试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学生准备后,对照屏幕展示学习效果。 学生合作交流降水概率和风向风力的知识。 投影展示风向标,指导学生如何识别风向、风力,以及画法。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 学会了这些知识,你就可以进行模拟天气预报播报了——挑战主持人,看哪个同学模拟的逼真,播报的准确。 让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进入“中国气象在线”网站(www.nmc.gov.cn),获得更多的气象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又能使学生多了一条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并希望全体同学把学到的收看天气预报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承转)你知道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展示两幅空气状况不同的图片,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为什么? 我阅读,我收获——快速读课本56页文字级-9图,回答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空气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却不容我们乐观。展示沙尘暴图片,告诉学生这就在我们身边!引出活动——大自然的审判会。 原告:人类 主题:污浊的大气危害人类 被告:大气 主题:人类不合理活动污染了大气 审判官:教师(评判) 要求: (1).原告与被告必须用事实证据指控对方,但过程中不得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声音洪亮、语言准确、逻辑清楚。 【提示文稿一 原告可从以下几方面举例控诉: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农业生产; ③影响交通、旅游、气候;④造成各种间接的经济、精神损失。 提示文稿二 被告可从以下几方面举例反驳: ①工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②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③人们日常生活污染大气。】 小组合作:人类怎样做才能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呢? 讨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共同阅读:回眸北京奥运空气质量。 自我检测 能力提升 2008年1月9日,鲁南、鲁中南部和半岛南部地区出现了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山东省气象台因此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许多汽车站全线停运。青岛轮渡早晨运行一段时间后,也与8点50分停航。 大雾使山东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得十分糟糕。济南市环保局提供的检测数据表明,从2007年12月19日至21日,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分别为101、117、302,济南市环保局为此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方案。 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雾的是 。A B C 2、由材料可判断大雾天气严重影响了 和 。 3、空气质量高低与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 来 表示。 4、材料中数据302表示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这种空气质量属于 。A 良 B 轻度污染 C 中度污染 D重度污染 结束语:同学们,空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防止大气污染,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让我们周围的空气更加清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