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8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人教新课标
初一地理(上) 地球 地球形状与大小 1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 赤道周长是 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米。 3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月食 登高望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 纬线与经线 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纬度与经度 经线(子午线) 纬线 定义 圆弧状况 长度 指示方向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 长度不相等;就全球而言, 纬线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相等。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本初子午线( 0 度经线) 赤道( 0 度纬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 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 以西为西经。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 以南为南纬。 东经“ E” 、西经“ W” 南纬“ S” 、北纬“ N” 西经 20 度、东经 160 度的 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 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 球,以南为南半球。 20 0 W 160 0 E 本初子午线 东半球 西半球 赤道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A B 请问 A 与 B 一样长吗 ? 几条重要的纬线 0 0 是最长的纬线 ,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 30 0 是中低纬的分界线 ; 60 0 是中高纬的分界线 ; 90 0 为南北极点 ; 23.5 0 为回归线 , 是热带、温带的分界线; 66.5 0 为极圈,是温带、寒带的分界线 . 几条特殊经线 0 0 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 20 0 W 、 160 0 E 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 热带 北回归线 23.5 0 N 赤道 0 0 南回归线 23.5 0 S 北极圈 66.5 0 N 有阳光 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南极圈 66.5 0 S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北极 90 0 N 南极 90 0 S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终年寒冷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90 0 N 60 0 N 30 0 N 0 0 30 0 S 60 0 S 90 0 S 低纬度照射的面积小,换句话说,低纬度太阳照射强,相同面积上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所以,受纬度影响,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30 0 30 70 90 70 90 90 120 150 180 150 120 90 A B C 120 0 E 、 70 0 N 120 0 E 、纬度 0 0 120 0 W 、 70 0 S A 属 半球(东西), 半球(南北), 属 纬度(高中低),属温度带中的 带。 写出 ABC 的地理坐标 东 北 高 北寒 地球运动 1 、自转 自转中心:地轴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天( 24 小时) 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 2 、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365 天) 地轴是倾斜的 , 且倾斜的方向和角度( 66.5 )保持不变。 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变化与四季变化 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往赤道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由赤道往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地 图 1 、 概念 2 、三要素 比例尺 A 、线段式 B 、数字式 C 、文字式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图例 3 、种类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及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 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比“中国地图”的大,描述的内容比“中国地图”详细,但范围没有“中国地图”大。 略 大 小比例尺 详 小 大比例尺 内容详略 范围 比例尺大小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及内容详略关系 北 西 A 南 东 A B C 北 南 西 东 北 北 南 南 西 西 东 东 北极 海拔与相对高度 等高线 : 海拔相同各点连接形成的线。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密集,坡陡 根据等高线地形判断地形类型: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甲的海拔为1500米,甲乙相对高度为 1 000米。 山顶 ; 海拔 268 米 鞍部 山脊 ; 等高线往海拔低处凸 山谷 ; 等高线往海拔高处凸 缓坡 陡坡 等高距为 10 米 2. 把下列四种地形与其特点搭配组合: ( 1 )丘陵 A 、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 2 )平原 B 、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不超过 200 米 ( 3 )山地 C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 4 )高原 D 、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 ( 5 )盆地 E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辽阔 海陆分布 海陆面积比例 :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地球上共分为七个大洲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太平洋 大 西 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二、气候: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下面哪句话是说天气的,哪句话是说气候的?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昆明四季如春。 3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4 、在未来 24 小时内,本地区将有 6 至 7 级偏北风,气温下降 6 至 8 摄氏度。 天气: 气候: 1 、 4 2 、 3 2 、气温曲线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 ( 1 )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 12 段,逐月标上月份。 ( 2 )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 3 )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 4 )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0 -10 -20 10 20 30 气温( °C ) 一月 四月 七月 十月 (月份) 月 平 均 气 温 曲 线 图 0 -10 -20 10 20 30 气温(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月 平 均 气 温 曲 线 图 A 、 B 、 C 三地各在哪一带(寒带、温带或热带) ?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 在同一 纬度 陆地 海洋 气温高低 气温高低 原因 原因 夏季和白天 冬季和夜晚 比海洋高 比海洋低 受热快 放热快 比陆地低 比陆地高 受热慢 放热慢 想一想 1 、从赤道到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变化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同。 2 、年平均气温高于 20 0 C 和低于 -10 0 C 的主要纬度范围是多少?分别属于哪些温度带 ? -10 0 C 10 0 C 20 0 C 30 0 C 20 0 C 10 0 C 0 0 C -10 0 C 0 0 C 北极圈 南极圈 赤道 直射 斜射 年平均气温高于 20 ℃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低于 -10 ℃ 的地区主要 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 属于寒带 . B 。 A 。 思考? 纬度相近的 A 、 B 两点年平均气温相同吗?为什么? B 高于 A 。 A 是青藏高原,受地形影响气温要比同纬度的地方低。 为何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 受海洋影响 , 温差较小 , 所以等温线比较平直 . 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B 、同纬度海陆温度不一样 、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C 、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0 C A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下图是某个地方的平均气温线分布图 , 回答以下问题: 1 、 图中 A 、 B 两点哪点气温高? 2 、 图中描述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依据是? 20 0 C 16 0 C 12 0 C A 。 。 B 南半球;因为气温自北向南降低,北是低纬度,南是高纬度。 B 高于 A ; B 大于 16 0 C , A 小于 16 0 C 。 3 、如果 A 为陆地 B 为海洋,请问这是什么季节? 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这是冬季。 夏季多雨区 全年多雨区 常年湿润区 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赤道附近 南北纬 30 0 — 50 0 附近大陆东岸 南北纬 40 0 — 60 0 大陆西岸 南北纬 30 0 — 40 0 附近大陆西岸 内陆地区、两极地区 降水季节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A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C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中纬度 中纬度 A B C D E F 各地降水状况及影响因素: 图中降水多的有: A 、 C 、 D 图中降水少的有: B 、 E 、 F 说出 ACDBEF 气候类型: 有人说 F 地是一块“白色的沙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出理由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寒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赤道附近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南北纬 10 0 -25 0 之间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明显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 南北纬 10 0 到南北回归线 (23.5 0 ) 附近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100 200 300 400 500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少雨 地中海气候 分布: 南北纬 30 0 到 40 0 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 南北纬 40 0 到 60 0 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 常年温和湿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南北纬 25 0 到 35 0 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 南北纬 35 0 到 50 0 之间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气候 分布: 温带大陆 气候特征 : 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少雨。 寒带气候 分布: 高纬度地区 气候特征: 终年寒冷干燥 把相应的地理事物连起来 A 热带雨林气候 1 、终年寒冷 赤道两侧 B 热带草原气候 2 、常年温和湿润 雨林气候两侧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夏季 亚洲东部地区 D 地中海气候 4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E 寒带气候 5 、终年高温多雨 南极大陆 F 温带季风气候 6 、分明显干湿两季 终年高温 中纬度大陆内部 G 温带海洋性气候 7 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中纬度欧洲西部地区 据科学家测算:现在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工业发展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够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使大气增温,如果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会部分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会升高,危及某些岛屿和大陆沿海的低平原和城市。 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怎样设法防止? 甲、乙、丙、丁各是什么气候类型 ?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对流雨示意图 (2) 降 水 的 四 种 类 型 地形雨示意图 背风坡,少雨 迎风坡 , 多雨 锋面雨示意图 台风雨剖面示意图 从图中看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世界人口的增长是逐渐加快的。 也说明了世界人口的“多”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世界人口的分布 返回 世界 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分布 地区 分布 规律 分布 原因 亚洲东部和南、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苔原和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原和山区 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 纬度高、赤道附近、干旱地区、地势高的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和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迅速 寒冷湿热干旱高寒 二、世界的人种及分布 看图说明世界人种的分布及成因: 世界的人种特点及分布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 波状 鼻高、唇薄 多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 黄种人 黄色 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东亚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非洲、大洋洲、美国 世界的语言 世界上共有 2000 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世界的语言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世界的宗教: 看图说出哪三大宗教?熟悉建筑物的标志。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 分布地区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 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 聚落 乡村 城市 乡村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村 落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乡村的形成 聚居 分散的乡村聚落 固定的乡村 聚落(定居地) 畜、农 业起源 农业生产水 平逐渐提高 地理 环境 圆形、多边形 带状村落 乡村形成的条件 呈多边形的村落 呈带状的村落 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乡村 集市 城市 剩余产品 商品生产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城市起源的条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