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且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请选出该选项,并将其字母代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2.(2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 C.水利工程的兴修 ‎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4.(2分)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分别是(  )‎ A.齐国和秦国 B.楚国和燕国 C.赵国和韩国 D.赵国和楚国 ‎5.(2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6.(2分)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第16页(共16页)‎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7.(2分)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8.(2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干年的历史上,有这样几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其中“第一次的革命”是指(  )‎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 C.秦统一中国 D.陈胜、吴广起义 ‎9.(2分)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中的秦皇汉武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B.统一文字和货币 ‎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2分)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深重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11.(2分)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12.(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第16页(共16页)‎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彩陶 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3.(2分)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 A.推行郡县 B.统一货币、度量衡 ‎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 ‎14.(2分)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在历史的时期应该是(  )‎ 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 ‎ B.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 ‎ C.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0世纪 ‎ D.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0世纪 ‎15.(2分)刘秀为巩固统治,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②惩处贪官污吏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 ‎16.(7分)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第16页(共16页)‎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什么时候开始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变法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请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 ‎17.(11分)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者1: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1)材料一上述是四位学者的观点,请任选两位学者代表,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思想?‎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请列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主张。‎ ‎(3)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你会如何治理国家?请简述。‎ ‎18.(12分)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中国历代王朝最为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发展到“天下为家”反映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具体变化?‎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宗亲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宣的屏障)‎ ‎﹣﹣《左传》‎ ‎(2)西周的建立者是谁?“封建亲戚”的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16页(共16页)‎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示)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弟(不)能禁止。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3)秦始皇为了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优点?汉武帝又是采纳谁的建议,如何解除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材料四: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写出三点即可)‎ 第16页(共16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且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请选出该选项,并将其字母代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远古人类的生活年代。‎ ‎【解答】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②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③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④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 故选:D。‎ ‎【点评】排序型题目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2.(2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的进步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形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第16页(共16页)‎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的石器,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生,开创原始农耕文化,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会制作陶器。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和采集水果为生,群体生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形的相关史实。‎ ‎3.(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 C.水利工程的兴修 ‎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的认识。‎ ‎【解答】生产工具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故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史实。‎ ‎4.(2分)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分别是(  )‎ A.齐国和秦国 B.楚国和燕国 C.赵国和韩国 D.赵国和楚国 ‎【分析】本题以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端和最北端的诸侯国为切入点,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七雄的地理分布位置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央”因此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分别是楚国和燕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 ‎【解答】‎ 第16页(共16页)‎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墨子的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ABD三项涉及人物代表的学派观点均与题干的观点不符。‎ 故选:C。‎ ‎【点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其主张。‎ ‎6.(2分)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教育贡献。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教育贡献。‎ ‎【解答】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这对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的教育贡献。‎ ‎7.(2分)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政治制度。‎ ‎【解答】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了郡县制,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也是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行省制是元朝实行了一种行政制度,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8.(2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干年的历史上,有这样几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其中“第一次的革命”是指(  )‎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 C.秦统一中国 D.陈胜、吴广起义 第16页(共16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解答】“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灭六国和秦的统一的相关史实。‎ ‎9.(2分)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中的秦皇汉武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B.统一文字和货币 ‎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分析】本题考查秦皇、汉武采取的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是秦皇、汉武采取的共同措施。‎ ‎【解答】秦朝时期,为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故选:A。‎ ‎【点评】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 ‎10.(2分)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深重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分析】此题考查秦王朝的相关史实,注意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解答】据题意要求选出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中符合史实的选项:五铢钱是汉朝的钱币,所以A项错误;秦始皇下令焚书,阅读列国史书已不可能,所以B项也不正确;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和隶书,所以C项错误;选项D是正确的,因为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了度量衡。‎ 第16页(共16页)‎ 故选:D。‎ ‎【点评】“秦皇汉武”巩固统治的措施注意区分,不要混淆。‎ ‎11.(2分)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 ‎【解答】商朝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后来又由隶书发展为楷书。‎ 故选:B。‎ ‎【点评】掌握文字演变的过程.‎ ‎12.(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彩陶 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文化。‎ ‎【解答】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们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兵马俑是秦汉时期的杰作,彩陶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手工业发展的历史,知道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13.(2分)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 第16页(共16页)‎ A.推行郡县 B.统一货币、度量衡 ‎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由题干中的“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否定”可推断出焚书坑儒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摧残了中国文化,并且手法残忍、残暴。而ABD均加强了秦朝的巩固。‎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否定”,注意准确识记焚书坑儒的影响。‎ ‎14.(2分)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在历史的时期应该是(  )‎ 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 ‎ B.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 ‎ C.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0世纪 ‎ D.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0世纪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兴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纪年换算为世纪,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就是所属的世纪,故西汉在历史的时期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兴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分)刘秀为巩固统治,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②惩处贪官污吏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第16页(共16页)‎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武中兴。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光武中兴和汉朝的建立。‎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 ‎16.(7分)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什么时候开始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变法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请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 ‎【分析】本题以“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为切入点,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法会受到士兵或农民的支持。理由因为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或农民,因为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精神是不畏强权,不惧生死,勇于坚持等。‎ 故答案为:‎ 第16页(共16页)‎ ‎(1)富国强兵;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2)士兵或农民,因为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或农民,因为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任选一个)‎ ‎(3)不畏强权,不惧生死,勇于坚持等。‎ ‎【点评】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11分)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者1: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1)材料一上述是四位学者的观点,请任选两位学者代表,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思想?‎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请列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主张。‎ ‎(3)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你会如何治理国家?请简述。‎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可知,学者1代表的是儒家学派的言论,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民贵君轻;据材料“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可知,学者2代表的是墨家学派的言论,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据材料“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可知,学者3代表的是法家学派的言论,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据材料“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可知,学者4代表的是道家学派的言论,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材料二中的他是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 第16页(共16页)‎ 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教育方面主张包括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假如我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王,我知道要稳定国家的政权,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疾苦。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 故答案为:‎ ‎(1)学者1,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实行仁政,爱惜民力。学者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学者3,法家,主张以法冶国,树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空谈仁义。学者4,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2)孔子;儒家;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 ‎(3)要稳定国家的政权,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疾苦。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12分)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中国历代王朝最为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发展到“天下为家”反映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具体变化?‎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宗亲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宣的屏障)‎ ‎﹣﹣《左传》‎ ‎(2)西周的建立者是谁?“封建亲戚”的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示)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弟(不)能禁止。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3)秦始皇为了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优点?汉武帝又是采纳谁的建议,如何解除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第16页(共16页)‎ 材料四: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写出三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中国历代王朝最为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分封制度、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发展到“天下为家”反映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发生的具体变化是禅让制到世袭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封建亲戚”的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局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来维护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秦始皇为了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4)根据材料四“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主要功绩有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等。‎ 故答案为:‎ ‎(1)禅让制到世袭制。‎ ‎(2)周武王;稳定周初的政治局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 ‎(3)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父偃;推恩令。‎ ‎(4)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等。‎ 第16页(共16页)‎ ‎【点评】考查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分封制度、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40:5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6页(共1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