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空城计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3空城计教案2

课题:13.空城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 重点难点 ‎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 电教方式 多媒体 德育要点 加深学生对“智慧”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时安排 本课共分 2 课时。‎ 第1课时:分析解读课文。‎ 第2课时:补充扩充,开展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基 本 内 容 补充内容 第 一 课 时 一、 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吧……(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首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 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字:遁dùn  蜂拥yōng  隐匿nì 骇然hài  笑容可掬jū 抚掌fǔ ‎ ‎ 纶巾guān 鹤氅chǎng 懿yì 词:失色  旁若无人  莫非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 本篇所牵涉到的文学常识,在第一单元教学中已经介绍过,在此可做简要说明。‎ 小说的基本知识可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小说的三要素,应该是介绍的重点。‎ 4‎ ‎1、分析故事情节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逼计: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2)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镇定自若”及“侧面”。)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教师板书:“料事如神”及“正面、侧面”。)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5)教师对本环节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教师板书:“胆”及“识”。) (6)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四)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略)‎ 二、授新课 学生讨论拓展 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 情节的划分不能生搬硬套,有时要注意其中两者的结合。‎ 4‎ ‎(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 (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1、写话:对于具有超人智慧的人,像阿凡提、一休,我们对他们总有一种敬佩倾慕之情。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拥有智慧?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具有智慧?请以“智慧来自(  )”为题,写一句或几句话。 2、展示名言:同学们写得很好,都能从某个角度揭示智慧的内涵。面对智慧,许多名人都对它作了很好的诠释。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几条。请大家读一读,背一背。(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托尔斯泰  智慧出于急难,巧计出于临危。——莎士比亚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高尔基  智者所以能和笨者相异,是因为他能思索到底。——高尔基) 3、请大家来欣赏一下板书,这个形状像什么?(火箭)这让我们想到了不久前发生在我们华夏大地上的一件大事。(神州5号升天……)航天精神算不算一种智慧?同学们假如我们拥有了智慧,我们应当把它献给谁?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也有了新的认识。‎ 4‎ 作业设计 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10.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1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 ‎13.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14.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 ‎15.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 ‎16.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板 书 设 计 空城计 罗贯中 ‎ 逼计——施计——中计——释计 课后纪要 本文中的人物……诸葛亮,是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诸葛亮是有差别的,学习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两者之间的分别是比较明显的。‎ 小说中的情节与电视连续剧中的情节也有差别,可以提醒学生分辨其优劣。‎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