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鲁迅自传教案1
《鲁迅自传》鲁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难点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 11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 ) 皖南( ) 学籍( ) 乞食( ) páng huáng( ) shuāi败( ) chóu办( ) zhè江( ) nà喊( ) 亲qī( ) 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8分) (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 11 -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现在那位同学能介绍你所认识的鲁迅或鲁迅的相关作品?(包括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鲁迅自传》,来树立他一生的经理,追溯他闪光的人生轨迹,系统、全面地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板书课题:《鲁迅自传》) 2、本文的题目是《鲁迅自传》,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记篇幅可长可短,按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按写传的人可以分为自传(写自己)及他传(写他人)。 本文《鲁迅自传》分类可以划分为什么?(学生回答:小传、自传) 二、朗读课文 1、全班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注意学生若有读错的字词,及时更正。 3、正音正字,积累重要字词。 - 11 - (1)厦门( xià ) 皖南( wǎn ) 学籍(jí ) 乞食( qǐ ) páng huáng( 彷徨 ) shuāi败(衰 ) chóu办( 筹 ) zhè江(浙 ) nà喊(呐 ) 亲qī( 呐 ) (2)学力: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三、整体感知: 1、听同学朗读课文,在课本中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句,并切找出相应时间发生的相应事件。(请四个同学各朗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小黑板)学生交流讨论,填写表格,梳理鲁迅生平。 时间: 主要活动: 一八八一年----------------------- 出生在周姓家里 十三岁时--------------------------家遭变故,寄居 十八岁------------------------------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在仙台学医 两年以后-----------------------------在东京进行文艺活动 二十九岁-----------------------------回国 - 11 - 刚回国--------------------------------在浙江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到绍兴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教育部部员 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一九三六年十月--------------------于上海病逝 通过表格的填写,我门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提示: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作用是:使其条理清晰。) 3、思路: (1)、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家庭情况。 第2段:求学经历。 第3段:工作情况。 第4段:文学创作成就。 (2)、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成果。 鲁迅主要作品 • 小说集 《呐喊》《彷徨》 • 论文集 《坟》。 •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 《朝花夕拾》。 • 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 - 11 - 《华盖集续编》 (3)、按段与段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鲁迅的家庭、求学、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4):鲁迅的文学创作成就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情况。那么,通过这些经历及著作情况,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具有什么思想的鲁迅?。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提示:在鲁迅看来:做幕友,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他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图,他也不齿,所以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他考入水师学堂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是为了他当时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弃学医学文?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提示: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后来,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 - 11 - 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鲁迅少年时的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离开家乡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再由决意学医到弃医学文,都是因为鲁迅本生思想在发生变化,所以“思想的发展‘是本文的一条隐含的线索。)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提示: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二、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严谨 三、总结全篇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请仿照本文,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 11 - 提示: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重点说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要求: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三四百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自述经历 决意求医 弃医从文 鲁迅自传 文学创作成就:小说集 《呐喊》《彷徨》论文集 《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注:辅助练习 1、据作者情况及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1)鲁迅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_________、 ,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 。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 到 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 11 -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 - 11 - ,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时间 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2)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 - 11 - 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教学后记: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