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2.(2分)“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3.(2分)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4.(2分)材料中的“吾”是(  )‎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 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2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第27页(共27页)‎ ‎6.(2分)“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商业活跃 ‎7.(2分)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8.(2分)“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颂扬的是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 C.对外开放 D.民族政策开明 ‎9.(2分)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 D.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10.(2分)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 D.王羲之 ‎11.(2分)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曾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现实主义大诗人应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王维 第27页(共27页)‎ ‎12.(2分)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这首诗的作者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13.(2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分)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灭掉辽,随后又灭掉(  )‎ A.北宋 B.南宁 C.西夏 D.后周 ‎15.(2分)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  )‎ A.农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 C.商业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 ‎16.(2分)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 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 第27页(共27页)‎ 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 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17.(2分)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转运使 D.广州十三行 ‎18.(2分)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 C.到瓦舍中看戏 D.练习八股文的写作 ‎19.(2分)两宋“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 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B.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20.(2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21.(2分)如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第27页(共27页)‎ ‎22.(2分)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23.(2分)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清朝 D.元朝 ‎24.(2分)“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城都在今北京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2分)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26.(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 A.中秋节 B.春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27.(2分)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 B.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 C.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 D.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第27页(共27页)‎ ‎28.(2分)宋代的时候,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毕昇 B.苏轼 C.寇准 D.沈括 ‎29.(2分)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30.(2分)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圣者莫过于唐。‎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和称号。‎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根本原因。‎ ‎32.(16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第27页(共27页)‎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 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第27页(共27页)‎ ‎(2)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藏族和台湾地区?‎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是么历史现象?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27页(共27页)‎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的统一。‎ ‎【解答】据题干“陈朝灭亡前,…盼望南北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所以歌谣中的“汝”指的是隋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统一。‎ ‎2.(2分)“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解答】由材料“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可知,官员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这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 ‎3.(2分)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 第27页(共27页)‎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 ‎【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的兴亡。‎ ‎4.(2分)材料中的“吾”是(  )‎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 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统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出自《贞观政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秦及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用人,轻徭薄赋,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称为“贞观之治“。所以材料中的“吾”是指唐太宗,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统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5.(2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注意把握其形成原因。‎ ‎【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用人,吸取秦亡教训,故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治世局面“贞观之治”,这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6.(2分)“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商业活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题干关键信息“开元初”“四方丰稔”“客商如云”“齐纨鲁缟车班班”。‎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初”指的是唐玄宗前期;“四方丰稔”指的是农业发达;“客商如云”指的是商业繁荣;“齐纨鲁缟车班班”指的是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因而“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齐纨鲁缟车班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7.(2分)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相关知识。‎ 第27页(共27页)‎ ‎【解答】“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三彩瓷器”指唐三彩,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所以可以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唐朝。‎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8.(2分)“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颂扬的是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 C.对外开放 D.民族政策开明 ‎【分析】本题以“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为切入点,考查唐朝民族关系。‎ ‎【解答】由诗中“献号天可汗”依据所学,由于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因此诗颂扬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唐朝的民族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2分)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 D.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积极与各国交往。典型事例有:鉴真东渡日本、与新罗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天竺等等。‎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根据题干分析,“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高度发达,这一时期出现外交盛况的根本原因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D符合题意。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是唐朝对外关系发达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唐朝对外交往为主线,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关系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史料的能力。‎ ‎10.(2分)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 D.王羲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解答】据“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可知,这是指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时期的书法家及其成就。‎ ‎11.(2分)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曾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现实主义大诗人应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王维 ‎【分析】本题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为依托,考查唐诗。‎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郭沫若曾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现实主义大诗人应是杜甫。关键信息是“诗中圣哲”。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2.(2分)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这首诗的作者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可知评述的是黄巢。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黄巢起义的影响.‎ ‎13.(2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以“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切入点,考查宋朝的统治政策。‎ 第27页(共27页)‎ ‎【解答】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这项政策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但不利于军队作战能力的增强。‎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宋朝的统治政策。‎ ‎14.(2分)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灭掉辽,随后又灭掉(  )‎ A.北宋 B.南宁 C.西夏 D.后周 ‎【分析】本题考查了金灭北宋。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解答】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15.(2分)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  )‎ A.农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 C.商业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 ‎【分析】本题以南宋临安为切入点,考查宋朝的经济。‎ ‎【解答】由题干“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南宋都城商业发达的景像。‎ 故选:C。‎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以宋朝的经济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16.(2分)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 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 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 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分析】本题以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 ‎【解答】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南宋超过了北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17.(2分)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转运使 D.广州十三行 ‎【分析】本题以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所以宋朝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市舶司报批,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18.(2分)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 C.到瓦舍中看戏 D.练习八股文的写作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宋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题目A、B是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体现宋代人们的物质生活;C项是宋代人们的精神生活;D项八股文到明朝才出现。‎ 故选:D。‎ ‎【点评】把握和理解宋代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表现。‎ ‎19.(2分)两宋“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 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B.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相关史实。掌握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相关史实。‎ ‎【解答】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选项ABD均可以说明这一观点,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是在明清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 第27页(共27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相关史实。‎ ‎20.(2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蒙古统一的知识点。掌握成吉思汗的功绩。‎ ‎【解答】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是杰出的蒙古族首领,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 ‎21.(2分)如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识记能力。‎ ‎【解答】回顾所学可知: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再结合都城为“大都”,可以判断这是元朝疆域图。‎ 故选:C。‎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注意比较识别秦朝疆域、西汉疆域、唐朝疆域、元朝疆域、清朝疆域等朝代的疆域图。‎ ‎22.(2分)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分析】本题考查文天祥抗元的相关知识,把握题干中“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所述说的事迹就是文天祥所经历的。‎ ‎【解答】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他至死不屈、誓死效忠朝廷。题干“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就是说的文天祥。‎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23.(2分)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清朝 D.元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统一的相关史实。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解答】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统一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24.(2分)“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城都在今北京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为依托,考查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 ‎【解答】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朝不是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隋朝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都城不是在今北京。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 ‎25.(2分)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分析】本题以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为依托,考查宋词。‎ ‎【解答】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形成主流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朝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文化成就。‎ 第27页(共27页)‎ ‎26.(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 A.中秋节 B.春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概况的相关知识点。‎ ‎27.(2分)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 B.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 C.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 D.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分析】本题以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为依托,考查元曲。‎ ‎【解答】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第27页(共27页)‎ ‎28.(2分)宋代的时候,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毕昇 B.苏轼 C.寇准 D.沈括 ‎【分析】本题以宋代的历史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解答】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重点考查毕升的重要贡献。‎ ‎29.(2分)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识记元朝时期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30.(2分)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第27页(共27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切入点,考查四大发明相关知识。‎ ‎【解答】西汉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麻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故选:C。‎ ‎【点评】掌握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圣者莫过于唐。‎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和称号。‎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根本原因。‎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切入考查唐朝诗歌与科举制度,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他们作品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时代和经历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2)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中的“长策”是指科举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3)唐朝诗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第27页(共27页)‎ 故答案为:‎ ‎(1)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2)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科举制度的创立与评述的相关史实。‎ ‎32.(16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以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主线综合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隋朝大运河、唐朝新农具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表现等史实。‎ ‎【解答】(1)根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材料二中图一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的河段是江南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材料二中图二是《曲辕犁示意图》。曲辕犁是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南地区。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由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后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因此说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的南方。‎ 故答案为:‎ ‎(1)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必须写出材料中给出的“人民的辛勤劳动”,其他任选1条即可)‎ ‎(2)江南河。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唐朝;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江南地区开发、隋朝大运河、曲辕犁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一 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 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藏族和台湾地区?‎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是么历史现象?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分析】本题以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元朝疆域、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宋与辽、西夏、元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27页(共27页)‎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立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了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专门管理藏族和台湾地区。‎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现象;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 故答案为:‎ ‎(1)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2)行省制度意义:①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②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现象: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宋与辽、西夏、元朝的有关内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3:45:5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