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同步基础27-29讲爱莲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一下学期同步基础27-29讲爱莲说

‎ ‎ 第27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一)‎ 文本梳理 一、作品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莲以濂溪为知己——(清)张潮《幽梦影》‎ 周敦颐 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代表作《周元公集》。‎ 因为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这个原因称他为“濂溪先生”。‎ 人品极高,胸怀洒落,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曾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体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它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第28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二)‎ 文本梳理 一、诵读课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5‎ ‎ ‎ 二、读准字音 可爱者甚蕃(fá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陶后鲜(xiǎn)有闻 三、翻译 ‎1、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2、重点字词解释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副词,只,仅仅。 自:(自)从。‎ 予(yú):我。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通:空。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亵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5‎ ‎ ‎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 文言知识小结 ‎1、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2、古今异义:宜乎众矣(古:当。和乎连用,有应当的意思。今:合适。)‎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②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重要句子背诵 ①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第29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三)‎ 文章细节研读 一、文字揣摩 ‎1、“世人甚爱牡丹” “甚”和“盛”?‎ ‎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 ‎3、作者一直都是先菊后牡丹最后莲,可是最后三个句子中,为什么把牡丹放在最后了呢?这样和前文形不成呼应关系,合理吗? ‎ 二、文本分析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5‎ ‎ ‎ ‎1、如果你自己就是周敦颐,请你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来夸夸自己,请用第一人称。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像莲花一样高洁,生活于世俗的社会但不被污染。‎ 我的美名远播,像莲花的香气一样越远越沁人心脾。‎ 我庄重高雅,绝不对权贵献媚求荣。我才德出众但绝不妖媚。‎ 我像莲花一样中通外直,表里如一,个性刚直。‎ 我像莲花一样让人敬重不可侮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不蔓不枝,心意专一,目标明确。‎ ‎2、现在,咱们换个角度自夸,你和陶渊明都是美的,但你认为你和陶渊明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啊? ‎ 面对混浊的官场和肮脏的世风,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了隐居。他吟诵着《归去来兮辞》,在自己的心里幻想出了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他最后选择的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周敦颐不是这样的。据历史记载,周敦颐也有“山林之志”,他胸怀洒脱,颇有仙风道气。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微薄的积蓄捐献给了故里宗族。他不仅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师,在为官上也有卓越建树。黄庭坚曾盛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面对淤泥,陶渊明的选择是远离,他到红尘边上去寻找一片净土。而周敦颐的选择是生长,哪怕是淤泥之中,依旧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这不同的人生选择和诗人的个性气质理想有关,也和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有关。选择虽不同,但都显著有别于趋同富贵失掉自我的芸芸众生,所以其人格都同样伟大。‎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5‎ ‎ ‎ ‎3、读花知人 莲以濂溪为知己——(清)张潮《幽梦影》‎ ‎“莲,花之君子者也”,而君子乃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之人也。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据《宋史》记载,周敦颐在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曾与其有着“悍吏”之称的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因王逵不听,周敦颐就准备弃官而去,并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最终使王逵醒悟过来,从而避免了一桩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公平。黄庭坚曾云,周濂溪“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在30年的宦海生涯中,周敦颐廉洁勤政、两袖清风、不辞劳苦、尽职尽责,有着莲一样的气度和风骨。因此,作者在莲的身上,寄予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每一篇伟大的文章背后,都伫立着一位伟岸的伟人;每一行伟大的文字中间,都彰显着一种崇高的灵魂。‎ ‎4、诗歌欣赏 我愿为荷 我愿为荷/在淤泥中悠闲生活/肮脏的池水对我而言/犹如无谓的伤挫 我愿为荷/在暴风雨中渐渐凋落/残败的枝叶对我而言/只是瞬间的定格 我愿为荷/在烈日无声婀娜/艳丽的花瓣对我而言/犹如可有可无的华贵衣着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