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长清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倜傥(tì) 黄晕(yùn) 酝酿(niàng) 咄咄逼人(duō)‎ B.祷告(dǎo) 应和(hé) 攲斜(qī) 混为一谈(hùn)‎ C.贮蓄(chǔ) 莅临(lì) 确凿(záo) 人迹罕至(hǎn)‎ D.粗犷(guǎng) 徘徊(huí) 笃志(dǔ) 恍然大悟(hu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健壮 一沓纸 疲备不堪 小心翼翼 B.分歧 代金券 花团锦簇 众目睽睽 C.憔悴 电话簿 翻来复去 美不胜收 D.烂漫 不得劲 花枝招展 希出望外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4分)‎ A.妈妈做了几道菜,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校长发言后,主持人说:“感谢校长的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继续发言,提出好的建议。”‎ C.国庆期间,曲水亭街人气高涨,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 D.秋高气爽,学校组织了秋游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美景,共享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我们在考场上能否沉着、冷静,是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 B.通过这一场辩论,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 C.在参加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不畏劳苦,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的高峰攀登。‎ ‎5.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赞扬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孝道行为。‎ B.《朝花夕拾》中《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具有工作一丝不苟,学术上追求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性格,让“我”感激和怀念。‎ D.《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文章的义理 B.俄而雪骤 骤:突然 C.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 B.可以为师矣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C.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不试之以足 D.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 ‎8.下列对所学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咏雪》中,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展现了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 B.《咏雪》中,从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更好。‎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尊君”指自己的父亲,“家君”指对方的父亲。‎ D.《<论语>十二章》中,第九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共9分)‎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①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⑤,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⑥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选自《礼记》)‎ ‎【注】①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②辑屦(jù):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辑,拖。③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④奉:同“捧”这里指拿着。⑤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恩赐。⑥谢:道歉。⑦微与:不必这样啊。微,无须、勿。‎ ‎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将原句抄写在答题卡上)(2分)‎ 从 而 谢 焉 终 不 食 而 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1.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结合故事简要分析。(4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每小题4分,共8分)‎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12.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 ”、“ ”、“荷花”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 之情。(4分)‎ ‎13.请发挥联想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句展现的画面。(4分)‎ ‎(四)诗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 ‎(1)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6)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7)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运用(共7分)‎ ‎15.把“路灯”,“细雨”,“笑声”三个词组合扩展成一段描述性文字,5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表现自己获得成功时的喜悦。(3分)‎ ‎  60字 ‎16.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4分)‎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欣赏一封短短的家书,会让你想起故乡的亲切与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温馨; , ;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会让你享受生命的清雅和悠扬……‎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母亲的手擀面 ‎①在我的“舌尖记忆”中,最好吃的面条是母亲的手擀面。‎ ‎②小时候家里日子累,母亲展示手擀面技艺的机会并不多,但越是吃得次数少,越觉得母亲做的面条好吃。那时我们家“法定”的吃面条日有两个,一个是正月初七,传说中这天“主”小孩,吃面条寓意“栓住人”;另一个是夏至这天,因为民间有“立冬饺子入伏面,吃了不遭难”的说法。这两天母亲擀的面数量多,可以敞开吃,尤其是入伏面,用新鲜芸豆或者西红柿加鸡蛋开卤,那味道真是满口生鲜,每次吃过都连日回味。如果在平常想吃上面条,那只有偶尔家里来客的时候。每当家里来客,母亲通常会按照每个客人两碗(那时用的是大号海碗),再多出两三碗的数量擀面,客人吃饭的时候先全部端上炕。这时,在炕上陪客的父亲便十分热情地劝客人说:“使劲吃,擀得不少,地下还有。”其实地下有没有客人是知道的,通常没有人把端上桌的面条吃的一碗不剩。待客人吃完后,母亲便把剩下的几碗面条端到另一铺炕上,给等待已久的我们姊妹六人分开,再给每人碗里加一勺煮过面条的面水,各自喝下去。那时年少的我在面条端上客人的饭桌后,经常偷偷往炕上瞄,生怕客人把面条吃光。‎ ‎③面条在我们家这样珍贵,有时母亲却把它送给别人。记得我九岁那年夏至这天,母亲照例擀了入伏面,就在我们刚刚开始吃的时候,一个“要饭的”进了我们家院子,那是个男人,四十多岁,小眼睛,高高瘦瘦的个子,花白头发,很长、很乱,脸颊瘦的深陷出两个“大酒窝”。他什么也没带,径直走到我家门口说:“大哥大嫂给口吃的吧!”父亲看了他一眼就对哥哥说:“给他几块地瓜。”“别价,”母亲赶紧说,“看样子像落难的,赶上了,就给他碗面条吧!”随即,母亲把一碗面条和一双筷子递给“要饭的”。那人也不客气,只见他接过面条端到嘴边,筷子在碗里打个旋儿,面条就全下了肚。样子显然是不饱,母亲又给他三块地瓜,那人接过地瓜没有说话,凝神看了母亲几秒钟,转身走了。后来听母亲说起,这个人不是要饭的,他是文登人,当年因为偷偷做豆腐卖,被村里割资本主义尾巴“割”着了,要游他的街,他才跑出来躲难。我当兵的时候,那人还顺路来看过母亲,给母亲捎了他做的豆腐。‎ ‎④大约是十二三岁的时候,有次我感冒发烧,躺在炕上,母亲忙完手中的活计后,问我想吃什么,我想都没想就说:“面条”。母亲便立即下了炕,开始为我擀面条。她把面板放在炕沿上,先在瓷盆里将面揉成一块面团,然后平放于面板上,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待面团被擀到蒲团大小时,便将擀面杖卷入面片中,反复向外推、拉。推、拉几次后,又将其展开,撒上适量的布面,再从另一个方向把擀面杖卷入其中,接着推、拉。很快,面团便被擀成了薄片。之后,母亲将擀好的面片折叠,开始很有节奏地用刀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枝不蔓。那一刻,母亲弓腰擀面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直到现在,每次吃手擀面,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母亲弓身擀面的场景。‎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⑤十七岁那年冬天,我应征参军。临走的那天,母亲做的饭也是手擀面。可是,当平日大家都喜欢吃的面条端上桌后,一家人都沉默了,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伸手去端面条。“这都是怎么了?”母亲说,“咱是去当兵,光荣!都快吃饭。”然后又对我说:“多吃几碗,让面条拴住心,到了部队就吃不上我擀的面了!”“嗯!”我忍住眼圈里的泪水,带头端起了面前的一碗面条,大口地吃起来,到这碗面条快吃完时,我觉得自己有泪水流了出来,赶紧用碗遮住面部,让泪水流到了碗里。这天早晨的面条,我第一次没有吃出滋味。‎ ‎⑥当兵离家以后,我便很少吃到母亲的手擀面了。那年携妻带子回家过年,正月初三我们要走的那天早晨,睁开眼忽然听到西间有动静,起身过去一看,原来是母亲在西间炕上擀面条。她花白的头发上沾了少许面粉,依然是弓着腰,双手依然用力地来回推、拉,动作一如当年,但看上去她的动作明显有些吃力,并不时地慢慢直起腰歇息片刻再接着擀。母亲老了!我的眼睛顿时湿润起来。‎ ‎⑦如今,87岁高龄的母亲已经因病不能下地走动,再也不能给我们擀面了。但她擀面的场景以及那厚重的母爱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17.文章围绕手擀面写了五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9分)‎ ‎①小时候除了特殊的日子,我们只能等到来客人时,分他们吃剩下的几碗面条。‎ ‎② 。‎ ‎③ 。④ 。‎ ‎⑤我携妻带子回家过年,离家前,母亲为我做手擀面。‎ ‎18.通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两个方面的性格特点。(6分)‎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8分,每小题4分)‎ A.赏析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不枝不蔓”的表达作用。(4分)‎ 很快,面团便被擀成了薄片。之后,母亲将擀好的面片折叠,开始很有节奏地用刀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枝不蔓。‎ B.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的划线句。(4分)‎ 她花白的头发上沾了少许面粉,依然是弓着腰,双手依然用力地来回推、拉,动作一如当年,但看上去她的动作明显有些吃力,并不时地慢慢直起腰歇息片刻再接着擀。‎ ‎20.写出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词性。(4分)‎ 直到现在,每次吃手擀面,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母亲弓身擀面的场景。‎ ‎ ( ) ( )‎ 五、作文(60分)‎ ‎21.请以“我真的很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叙事完整清晰,有感人的细节描写;‎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20分)‎ ‎1.A ( B 应和(hè) C贮蓄(zhù) D徘徊(huái) )‎ ‎2.B ( A疲惫不堪 C翻来覆去 D喜出望外 )‎ ‎3.C (A语境不符 味同嚼蜡: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 B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D语境不符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4.D ( A表意不明 删去“否”。 B缺少主语,删去“使”或“通过”C否定不当,删掉“不要”。或者,删去“防止”也可以。)‎ ‎5.A ( 不是“赞扬”,而是指斥这种行为 )‎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6.B (骤:急)‎ ‎7.A 连词 表顺承 ( B.介词 表凭借 / 连词 表目的,相当于“来” C 疑问代词 什么 / 疑问副词 为什么 D代词 代元芳 / 助词 的 )‎ ‎8.C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9分)‎ ‎9.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 评分意见:本题3分,“食” “斯”没有解释或者错误各扣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 ‎11.启示:示例一,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 示例二,贫穷并不可怕,但要人穷志不穷。‎ 示例三,只有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启示2分,结合文章分析2分。结合文章分析答案略。‎ ‎(三)诗歌阅读理解 (每小题4分,共8分)‎ ‎12. “细草”(“草”)、“西风”(“风”) 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喜悦、欣喜)‎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前两空各1分,必须用诗歌原文中的词填空,否则不得分。最后一空2分,概括作者的心情意思正确即可得2分。‎ ‎13. 示例:傍晚时分,娇嫩的荷花还是为天气炎热愁苦,于是颔首低面深藏在像碧伞一样的荷叶下,以避盛夏日暮暑热的余威。‎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画面描述完整3分,想象合理,语言优美1分。‎ ‎(四)诗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4.(1)断肠人在天涯(2)星汉灿烂(3)思君不见下渝州(4)我寄愁心与明月(5)人不知而不愠(6)海日生残夜(7)应傍战场开(8)回乐烽前沙似雪(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评分意见:本题共10分,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运用(共7分)‎ ‎15.参考答案: ‎ ‎(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细雨轻轻地亲吻着我,我手里拿着红红的奖状,路灯也睁大眼睛在一旁欣赏地看着,我感到它们的笑声在细雨中飘荡。 ‎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2)我欢快地走在路上,心里默默地庆祝着自己的成功,看,那蒙蒙细雨就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吧?路灯照得细雨金黄金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那笑声传遍了整个乡村。‎ ‎(3)我走在路灯下,任这跳动的细雨洗刷着,任凭我的思绪在雨中流淌,我心中充满暖意,这时打在地上的雨声就像人们的掌声和笑声.‎ 评分意见:本题3分。用上三个词并达到50字左右,(1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表现自己获得成功时的喜悦。(1分)‎ ‎16.示例1: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 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示例2: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 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谧与安宁 示例3: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 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 评分意见:本题4分。句式与示例相似1分,内容相关2分,语句通顺1分 四、 现代文阅读(共27分)‎ ‎17.②母亲把珍贵的手擀面送给落难的人吃;‎ ‎③十二三岁时,我发烧想吃面,母亲为我做手擀面。‎ ‎④十七岁时,我去当兵,母亲用手擀面为我送行。‎ 评分意见:本题共9分,每空3分。能正确概括人+事即可得分。‎ ‎18.示例:做事干练、细心、善良、疼爱子女等。结合内容略。‎ 评分意见:本题6分,性格特点每点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结合内容2分。‎ ‎19.(共8分,每小题4分)‎ A.示例:“不枝不蔓”指说话或写文章简明,在文中指母亲做手擀面时没有多余的步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病中的我擀面条时的手法娴熟,简洁干练,表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母爱。‎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词1分,结合内容1分,表达效果2分,大意对即可。‎ B. 示例: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了年迈的母亲做手擀面时的动作,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擀面手艺娴熟但已经很吃力,表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意。‎ 评分意见:本题4分,动作描写2分(只答外貌描写1分),表达效果2分。‎ ‎20.名词 动词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个空2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五、作文(60分)略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