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初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
宁化县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 年 级 历 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无谋县因发现“元谋人”而享有“东方人类故乡”的美誉,“元谋人”已成为云南省的第一张历史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距今约 A.300万 B.170万 C.70万 D.20万 2.下列我国原始居民中最早会使用天然火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互联网查询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考古发掘 4.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原始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仔细观察图片,下列属于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 5.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 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明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居住干栏式房屋 7.右图的人物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并全身心投入治水工作,最终解除了水患,得到人民爱戴,他被称为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炎帝 8.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 B. 远古传说完全可信 C.史实是在传说的基础上提炼而来的 D.传说内容夸张,但不少含有极高价值 9.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10.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惊人的政治上的统一。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2.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1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4.学习历史要撑握正确的时空观,公元前2070年属于 A.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公元20世纪70年代 15.右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 18.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用羊耕作 C. 大兴水利 D. 青铜器的使用 19.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若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 A.努力种田织布 B.在战争中建立军功 C.努力开垦荒地 D.经商发财 20.如图朝代更替表,方框空白处应填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21.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 秦、楚、齐、燕 B. 齐、楚、秦、燕 C. 燕、齐、秦、楚 D. 燕、齐、楚、秦 22.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形成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2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2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26.下列选项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变法得到所有贵族的拥护 ③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④敢于同旧的势力进行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灵渠 B. 黄河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2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29.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 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30.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B.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C.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D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阅读材料,辨析作答(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1.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汉字字形是在继承中发展的。那些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它们记录和反映了夏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秦朝出现了全国规范文字小篆,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1)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是什么文字? (2)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34分) 32.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 材料二:(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材料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也。 ——《史记》 材料四: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搜狐网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孔子”创立的学派(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 “老子”创立的学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学说记录的著作。(2分) (4)分析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的内容与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什么观点一致。(4分) 33.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二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的名字(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2分)概括指出水利工程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2分) 34.材料论述题:(10分) 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 “分封诸王”的制度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宁化县2019-2020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5 B A D D C A B D A B A C C A A 16-30 B B A B C D D B C D C C C B C 二、辨析题(6分) 31.(1)甲骨文(2分) (2)不同意(1分) 理由: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甲骨文反映的是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情况(3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2分,第33小题12分,第34题10分,共34分) 32.(1)儒家(2分) 仁(2分) (2)创办私学(2分) (3)道家(2分) 《道德经》(2分) (4) 韩非子(或韩非)(2分)以法治国(2分) 33. (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如答国富民强得2分,或直接照搬材料给2分。) (2)孔子(2分); 仁(2分,如答“仁者爱人”得1分) (3)李冰(2分);都江堰(2分)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分) 34.(1)分封制(2分) (2) [答案示例1] 观点:分封制巩固了统治。(2分) 论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分) 综上所述,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答案示例2] 观点:分封制威胁中央集权统治。(2分) 论述:西周分封诸侯,造成日后周天子面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束手无策,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到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严重削弱了西晋中央政权的势力,西晋从此衰落。(6分) 综上所述,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6—8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6分) 第二层次(4—6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5分) 第三层次(0—3分):观点不明确,(0分)。对材料有一定的理解。(1—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