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核舟记》 (14)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核舟记》 (14)_苏教版(2016)

核舟记魏学洢 《核舟记》第一课时 看微雕需要放大镜只有4厘米哟!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作者简介魏学洢,明末人。《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雕刻工艺精品的“奇巧”。2.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分析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给生字词注音。 读准下列字的音。罔()贻()有奇()黍()糁()髯()褶()膝()楫()篆()狭()椎髻()()矫()首倚()wǎngyíyòujīshǔsǎnránzhěxījízhuànxiáchuíjìjiǎoyǐ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再读课文,读通文意阅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手头的辅导资料,翻译全文。要求落实到句中字词。 文言文万能翻译法:1.加字能用直一的木够径寸头。如:能以径寸之木。2.换字如:矫首昂视。抬头仰望。3.用自己的话讲清文言意思总计一条船上。如:通计一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用动词,做。这里指雕刻。无不,全都依据模仿,这里指雕刻神情姿态曾经原来是奇异巧妙赠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块,雕刻出宫室、杯盘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同“又”零数大约高起开敞的部分是打开窗户相对关上窗户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大约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船舱。(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戴着)高高的帽子说话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的右手拿着横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略微侧转(身子)靠近隐藏极像举类似同“屈”,弯曲清清楚楚靠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第一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翻译了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内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几段分别介绍了核舟的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核舟记》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按照上一节课的要求翻译《核舟记》后三段课文。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撑船的人同“横”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的样子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按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平刻着作者的题款姓名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清清楚楚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提款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可是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刻有五个人满通“拣”,挑选长而窄竟然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知识反馈: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倚一衡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有”同“又”)(“诎”同“屈”,弯曲)(“衡”同“横”)(“简”同“拣”,挑选)(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为宫室、器皿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高可二黍许5.神情与苏、黄不属6.佛印绝类弥勒7.东坡现右足8.其船背稍夷(雕刻)(无,没有)(依据)(模拟)(赠送)(大约)(类似)(极)(相似,像)(露出)(平) (三)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3.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约两颗黄米粒那么高。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5.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面。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核舟记》第三课时 (四)问题探究:1.本文的核舟主题是什么?“大苏泛赤壁”2.文章开头部分最能反映王叔远构思精巧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文中分别从等方面,体现雕刻家高超的雕刻技艺。选料微小,雕刻物品多构思巧妙, 三、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1.从课文总体看,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2.文中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人物,这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 1.全文结构形式:总——分——总 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整体局部中间两边船背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主——次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章之精妙本文对舟上的人、物观察得细致入微,描写生动细腻,请找出你喜欢的一两句语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其妙处。(温馨提示:可从说明方法、人物描写、修辞运用等角度去赏析。) 学习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收获?谈收获 五、学以致用,小试身手本文介绍的是微雕艺术品核舟,作者以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核舟上的人、物、题字等,让读者有如亲眼所见。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文具,请学习本文以有条不紊的空间说明顺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下来。(200字左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