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_鲁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语言. 背景资料: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给红色字注音:荻港()锐不可当()当真()歼灭()要塞()堵塞()签定()溃退()dÍdāngdàngjiānsàisèqiānkuì 本文体裁:消息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六要素:新闻五部分: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认真朗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说说本文电头都是介绍了哪些内容:通讯社名称(新华社)、发消息地点(长江前线)、发电时间(22日22时) 电头的作用是什么?(即它表明了什么?)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找出本文的导语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概括导语内容: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一层: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 分别概括主体中三部分内容:一、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二、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三、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若改为“东至江阴,西起九江(不含)”是否可以?不可以;因为这一句与下文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对应。 “西起九江(不含)”此句中把括号里的内容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去掉以后说明就不准确了。实际上这也正体现了消息这种文体的特点,即准确性、真实性。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句子。“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此句中的“不料”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同时又是对敌人的强烈的()。神勇嘲讽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一句中,能把“南京”改为“蒋介石政府”吗?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的关系。” 上述议论,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论述的?论述的作用意义是什么?主要抓住第二方面来论述;作用意义: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本文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