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诗四首 渡荆门送别 (4)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诗四首 渡荆门送别 (4)_鲁教版

渡荆门送别——李白 诗题解说读诗先看题,从诗题上可以看出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题目交代了地点——荆门,事件——送别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了解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写作背景诗人李白一生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听读诗歌,画出朗读节奏,并初步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初步感知 划分节奏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划分节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梳理诗意我依然怜爱这来自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东行的小舟。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天来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我乘船不远万里来到荆门山外,要到古时的楚国去游历。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了,滔滔的长江水流金无边无际的原野。 整体感悟《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的影子,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充分展开想象,品味这首诗颈联所描绘的意境。深入探究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眷恋故乡的感情。体会情感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概括主旨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板书设计描写壮阔的景色叙事抒发思乡之情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把《渡荆门送别》改写一篇二百字左右写景的文章。在班里互相交流。巩固拓展 谢谢观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