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现代文复习ppt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现代文复习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驿路梨花 》 单元阅读主题:修身正己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 驿路梨花 》 是一篇小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德 。 《 最苦与最乐 》 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 : 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陋室铭 》 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爱莲说 》 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张中行 叶圣陶 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 表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 “二三事” 则表明了记叙的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两三件事情。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 1894 年- 1988 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主要作品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 稻草人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 倪焕之 》 ,短篇小说集 《 隔膜 》 、 《 火灾 》 、 《 线下 》 、 《 城中 》 、 《 未厌集 》 等。 作者介绍 张中行( 1909-2006 ),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读准字音 丁卯 mǎo 触 chù 及 恳 kěn 切 修润 rùn 商酌 zhu ó 诲人不倦 huì 不妥 tuǒ 恢 huī 复 打拱 gǒng 譬 pì 如 拖沓 t à 不耻 chǐ 下问 累 léi 赘 zhuì 监督 dū 生疏 shū 朦 méng 胧 l ó ng 哉 zāi 颠沛 pèi 流离 多音字 累 l é i 累赘 lěi 积累 别 bié 分别 biè 别扭 lèi 劳累 沓 tà dá 杂沓 一沓 作 zuò zu ō 振作 作坊 学习词语 修润 xiū rùn 修改润色。 南腔北调 nán qiāng běi diào 形容人口音不纯。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商酌 shāng zhuó 商议,斟酌,简单易懂。 慎重 shèn zhòng 谨慎持重 ; 谨慎认真 。 一以贯之 yī yǐ guàn zhī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朦胧 méng lóng 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累赘 lèi zhuì 多余;麻烦。 拖沓 tuō tà 不爽利;不简洁 。 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自作自受 zì zuò zì shòu 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搀和 chān huo 掺杂混合 。 冗长 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 zhù zuò děng shēn 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 1 ):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 2 ):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 3-5 ):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 6-8 ): 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 —— 律己严。 第五部分( 9 ):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 1 ) 第三自然段: 修改文章 ( 2 )第四自然段: 送客 ; ( 3 )第五自然段: 复信 。 ( 4 )第六自然段: 会上发言 。 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 4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世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记叙, 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 1 、开头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我”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3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主旨: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图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 驿路梨花 (1) 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 寨 ( ) 撵 走( ) 扛 ( ) 驿 路( ) 迷 m á mg ( ) 陡 峭 ( ) 露 宿 ( ) 竹 篾 ( ) 简 陋 ( ) y ō u 闲( ) 修 葺 ( ) 晶 y í ng ( ) 折 损( ) 麂 子( ) 菌 子( ) 哈 尼( ) zhài niǎn káng yì qiào sù miè lòu qì zhé jǐ jùn hā 茫 悠 莹 字词积累 蔑 视 毛 茸茸 ( 2 )注意下列多音字。 宿 S ù 露宿 Xi ù 星宿 Xi ǔ 一宿 折 Zh é 折损 Sh é 折本 菌 J ū n 细菌 J ù n 菌子 哈 H ā 哈尼族 Hǎ 哈巴狗 喷 P è n 喷香 P ē n 喷水 字词积累 ( 3 )理解 下列词语的含义。 修葺: 折损: 驿路: 迷茫: 恍惚: 简陋: 竹篾 : 香气四溢: 修理( 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p89 损失,文中指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广阔而看不清楚。 不真切,不清楚。 简单粗陋不完备。 劈成薄片的竹条。 p87 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 字词积累 1 、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2 、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 1. 核心事物: 小茅屋 2. 中心事件: 寻找小茅屋主人 3. 人物: “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3. 文中写了哪些人物? 4. 文中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谁 ? 4. 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 “我”和老余 5. 由此可知文章线索是什么? 5. 线索: “我”和老余的见闻。 本文在写作顺序上是 顺叙与插叙相结合 。整体上按照从第一天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 顺叙 ;其中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和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采用的是 插叙 。 写作手法 一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不管是梨花姑娘,还是解放军战士,虽然一直未出场,但作者通过对小茅屋的陈设,门上、墙上的字,瑶族老人、梨花妹妹等人物的介绍,把他们尤其是梨花姑娘写得光彩照人,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结构上 ,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所有事件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由人物口述而插叙过去的事件, 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在本文中 间接描写 的作用: 写作手法二 悬念一: “ 我们 ” 遇到无人的茅屋,猜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误会一: “ 我们 ” 误以为瑶族老人是茅屋的主人。 悬念二:瑶族老人否认,悬念再次产生 “ 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 误会二:我们误以为梨花妹妹是梨花。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 解开悬念:盖房子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环环相扣,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情节,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 悬念既推动了情节发展 ,又引人入胜, 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两个误会 都带有喜剧色彩,而且又是人物交替误会, 波澜迭起 , 别有情趣 ,在这双重误会中,迸发出雷锋精神的灿烂光辉。 悬念和误会的使用,既使文章结构错落有致,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又有力地 突出了文章主题。 写作手法 三 一群人物, 两个误会, 三处悬念,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族小姑娘们继续照料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为小茅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毕竟是匆匆的过路人。可是即便如此,他们却对小茅屋做了同一件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建造者、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① “白色 梨花 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花林啊!”( 4 段) ① 实写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气氛,给在暮色行走中的 “ 我 ” 和老余,带去了 “ 有人家 ” 的欣喜和希望。结构上 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赏析景物描写 ② 实写 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烘托不平常的小屋。 ②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着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梨花 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初遇梨林( 4 、 6 段) 赏析景物描写 ③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 梨花 的哈尼小姑娘 …… 多好的 梨花 啊!” —— 梨花姑娘( 24 、 25 段) ③ 这是写人。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 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 。 赏析景物描写 ④ 这 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 梨花 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 —— 梦中梨花( 27 段) ④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结构上照应文题,为第二次误会做铺垫,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 赏析景物描写 ⑤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 梨花 处处开。” —— 人与梨花( 37 段) ⑤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结构上再次点题,题文相映,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赏析景物描写 课文用 “ 驿路梨花 ” 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含义 : “ 驿路 ” 是 “ 我 ” 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这既指 自然界的梨花 :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指 梨花姑娘 :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 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 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 边疆民族优良民风 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 作用 : (1) 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2) 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