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思想品德七上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思想品德七上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中的第二框题。本框题分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进行学习: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保护自己;三是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初中学生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地方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奥运会笑脸,校运动会图片 设问:欣赏完了这些图片,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老师:每一张笑脸就是一个天使,每个天使维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侵害而离开我们。‎ 素材: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数据 设问: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会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提高警惕:小品表演 两个好朋友相约去逛街,在他们一起乘车的时候,因为小张同学缺乏警惕,钱包被偷了。‎ 设问:小张钱包被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追问:他的警惕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哪里?‎ 追问:从小张身上应该得到什么启示?‎ 归纳: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多媒体展示:提高警惕——前提 提问:除了乘公共汽车,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加强防范?‎ 小结: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 虽然我们未雨绸缪,做好了充分的防范,但是社会是复杂的,有时候是防不胜防,你看倒霉的事情就让我们学校的两位同学遇到了!‎ 录像:本校学生被抢劫的采访资料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局?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多媒体展示:用智慧保护自己。‎ 追问:面对歹徒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学生讨论:‎ 设问:大家所想的办法和策略都不错,但不管那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的,上面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有效?‎ 多媒体展示:青少年实行有效保护应注意的几点:‎ 归纳: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情景 幸运的是,一个晨练的老人及时拨打了110,几个歹徒已经被抓获。此时XXX同学正在为躺在医院里不能动弹而伤心,他的家长也在为医疗费用而发愁。‎ 设问:这时他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多媒体展示用: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小结: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在实践中提高:材料 春天来了,几个同学一起去爬山,一个同学不小心掉到了一个3米多深的山洞里。‎ 设问:爬山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用什么办法营救同学?‎ ‎    如果事情发生在景区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活动:系救命绳索!‎ 归纳:同学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在短时间内系成了一条挽救生命的绳索,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注意积累自救的知识,关键时刻一定闪出智慧的火花,让自己和同伴化险为夷。‎ 课堂总结:设问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对于你们来说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拥有一颗警惕的心,一个智慧的头脑,让侵害远离自己,过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 ‎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我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生活中出现过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我在上完这一课后,有以下几点感触:‎ ‎ 1、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把奥运会的笑脸引入课堂,让学生感觉到生命的美好,对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必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 2、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 ‎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所以我设置了一个学生上学路上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乘公共汽车”,并编成小品,引导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景,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了课堂主人,他们在体验、交流、讨论中感受到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 3、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资源 ‎ ‎ 走近学生,走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学生情感,是这堂课教学的一个核心。我利用我校两个学生‎10月31日在上学路上遭遇抢劫这个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遇到抢劫却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采取最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护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4、仿真模拟,实践中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我通过创设小明掉到山洞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如何营救小明,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系一条救命绳索把小明拉上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体验中感受自救和救人的快乐。‎ ‎ 然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正的地方:‎ ‎ 1、阅读文本不仔细,没有及时纠正书本上的错误。书本上《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的时间还是以前的老时间,正确应该是‎2006年6月1日。‎ ‎ 2、素材的使用缺乏整体感觉。本节课我利用了三个素材,一是小品《乘公共汽车》,二是本校学生遭遇抢劫的实例,三是一个学生掉到山洞里案例,素材缺乏整体感觉。虽然用了警惕、智慧、法律、实践来加强这种整体联系,但是显然做得还不够。应该挖掘本校学生遭遇抢劫实例,用一条线索贯穿全课,加强整节课的整体性。‎ ‎ 总之,一节好课,真的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争取更大的进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