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一)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一)[学生用书活页P87]‎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殉(xùn)职  贪婪(lán)  拈(niān)轻怕重 B.干涸(hé)   坍(dān)塌   饥肠辘辘(lù)‎ C.蜷(juǎn)伏   怅(chàng)然   神采奕奕(yì)‎ D.缥缈(miǎo)   蹒(pán)跚   怪诞(yán)不经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极端   热忱   麻木不人 B.废墟   滚烫   沉默寡颜 C.喧腾   滑稽   畏罪潜逃 D.狡猾   陛下   随声附合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1)青春意味着勇气多于怯懦,青春意味着冒险多于________。‎ ‎(2)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________。‎ ‎(3)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________。‎ A.安逸   严格   感悟 B.安静   严谨   感悟 C.安逸   严谨   悔悟 D.安静   严格   悔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在每个人的成长岁月中,烦恼总是和快乐形影不离,就像阳光下难免会有阴影一样。‎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众目睽睽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弹琴,老师洗耳恭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5.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3分)‎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__示例一: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热烈。示例二:从潮水的起落中,我们体悟到生命的节奏。__‎ ‎6.文学常识填空。(4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朝花夕拾__》。‎ ‎(2)《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__丹麦__(国家)作家。‎ ‎(3)《穿井得一人》选自《__吕氏春秋__》,是先秦__杂家__(思想流派)代表著作。‎ ‎7.古诗文名句默写。(4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一夜征人尽望乡__。‎ ‎(2)__淫慢则不能励精__,险躁则不能治性。‎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我言秋日胜春朝__。‎ ‎(4)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却话巴山夜雨时。‎ ‎8.综合性学习。(7分)‎ 七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4分)‎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①【A】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制造__”改为“__创造__”。‎ ‎②【B】处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__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__。‎ ‎(2)小军同学做事拖拉,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3分)‎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 ‎__示例:小军同学,“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好习惯,不是一举两得吗?__‎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继 父 张亚凌 ‎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蹭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心里就甜了。‎ ‎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了!‎ ‎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啥用,还不就是人家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得去?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 他倒劝起母亲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跟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您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 倘若您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您多少啊?!‎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没说起过生父。在我们兄妹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有删改)‎ ‎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3分)‎ ‎__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__‎ ‎10.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的心理。(4分)‎ ‎(1)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__“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满足与幸福的心理。__‎ ‎(2)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__“抹眼泪”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__‎ ‎11.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4分)‎ ‎__“继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指称,显得生硬,有距离感,所以用“他”指称继父;以“爸、您”指称,能更直接抒发对继父深厚的感情。__‎ ‎12.“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__从继父下班后就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一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从继父不仅自己能忍受邻里街坊的流言风语以及爷爷奶奶他们的脸色,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宏大量和好脾气的人。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 ‎,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他却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 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13.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3分)‎ 人物 内容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①__身如铁塔,头大颈粗__‎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②__大手掌着橹把__‎ 捞垃圾 ‎③__漫不经心__‎ 匆匆赶到,捞起来用力倒 ‎14.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__“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__‎ ‎(2)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__“驱驭”即“驱赶”,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__‎ ‎15.文章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4分)‎ ‎____示例:要是我能成为这条小船的主人,飘然来去,逍遥自在,那该多好啊!(符合语境即可)__‎ ‎16.文章结尾写到“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4分)‎ ‎__示例:文中两位清洁工的两种工作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享受工作,感受生活的乐趣,悠然自得、逍遥洒脱;另一种功利死板、疲于应对,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__‎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李存审出于寒微①,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②,四十年间,位极③将相。其间出④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⑤者凡百余。”因授⑥以所出镞,命藏⑦之,曰:“尔曹⑧生于膏粱⑨,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⑩。‎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寒微:寒,贫困。微,地位低下。②乡里:此指家乡。③极:达到。④出:脱离。⑤镞(zú):箭头。⑥授:授给,给予。⑦藏:收藏,保存。⑧尔曹:你们。⑨膏粱:表示精美的膳食。膏,肥肉;粱,精米。⑩诺:答应。‎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尝戒诸子__同“诫”,告诫__‎ ‎(2)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__离开__‎ ‎(3)因授以所出镞__于是,就__‎ ‎(4)命藏之__它们,指代箭头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__这中间死里逃生的情况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总共一百多次了。__‎ ‎(2)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__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__‎ ‎19.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__示例:身经百战,出生入死。__‎ ‎20.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炼,有所作为,并能忆苦思甜。(意对即可)__‎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 洞②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21.“隐隐飞桥隔野烟”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__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仙境里飞腾,营造出一种烟雾迷蒙、幽深神秘的氛围。__‎ ‎22.对于诗中缺少的字,有人认为填“随”恰当,有人则认为填“入”更合适。你选 “__随__”,理由是__“随”字更能准确地写出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__。(2分)‎ 四、作文(4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意思是别人总是在进步的,不能一直用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人一样,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的成绩排名是在变动的,一次好并不是一直好,几次差也不代表一直会差,成绩好的同学要努力保持,暂时落后的同学也可能后来居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际形势也是在变化的,我们要珍惜和平,也要随时警惕危险。‎ 请以“________是在变化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