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1 发布 |
- 37.5 KB |
- 4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共5套(附解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0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瘫痪(tān) 宽恕(shù) 脸颊(jiá) 并蒂(tí) B.憔悴(cuì) 分歧(qí) 拆散(chāi) 诀别(jué) C.嫩芽(nèn) 涟漪(qī) 惩罚(chénɡ) 絮叨(xù) D.菡萏(dān) 匿笑(nì) 攥着(zuàn) 虐杀(nü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2分)( ) A.吐蕾 缠绕 笑柄 毫无怨恨 B.惊惶 裁缝 沐浴 暴怒无长 C.伶仃 捶打 沉寂 无可挽回 D.花瑞 莲蓬 繁密 水波粼粼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5.默写。(2分) (1)母亲啊! ,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47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鲁迅的《风筝》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魏晋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7.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2分) 示例:“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提示:豕(shǐ):猪。 答: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家”是什么。(2分) 材料一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答: (3)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仿照下面的语句,写出你对家的感受和认识,与大家交流。(2分) 家是冬日午后的阳光,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 , ; , 。 47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回答8~12题。(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丘舍去 (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 (不讲信用) C.及事讫 (完毕) D.先期一日 (约定的日期)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诸儿/复送/至郭外 D.儿/曹何自远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2)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7 译文: 1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3分) 1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3~16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47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第一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3分) 答: 1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3分) 答: 15.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1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2分) 答: (三)(2012·成都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5分) 目 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47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47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7.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8.“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⑯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4分) 答: 19.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4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答: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 答: 47 20.《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 三、写作(40分) 21.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首诗,咏叹着时光的幸福回忆;成长是一支歌,跌宕着岁月的欢乐感伤;成长是一幅画,渲染出生命的七彩真谛。成长是年龄上的长大,成长是思想上的成熟,成长是心智上的完善……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蒂”应读dì;C项中“漪”应读yī;D项中“萏”应读dàn。 2.【解析】选B。“暴怒无长”应为“暴怒无常”。 3.【解析】选C。“苦心孤诣”的意思是“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用在本句中不合语境。 4.【解析】选C。A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B项介词误用导致成分残缺,应去掉“对于”;D项搭配不当,应去掉“注视和”。 5.答案:(1)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6.【解析】选B。鲁迅的《风筝》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7. (1)答案(示例):“宀”是房子,豕(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又有猪,就像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2)答案(示例):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47 (3)答案(示例):家是潮涨潮落的大海 有让你享受不尽的呵护与包容 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有使你激动不已的关心与慰藉 8.【解析】选A。“舍去”在古代是两个词语,舍,舍弃;去,离开。在文中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9.【解析】选D。正确停顿应为:儿曹/何自远来。 10.答案:(1)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11.答案: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12.【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两则短文的感悟能力。理解文意后,围绕“诚信”从不同角度谈感悟。 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附【乙】【译文】 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别驾从事史,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13.答案:“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突然”“猛地”。 14.答案: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③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15.答案: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16.答案: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要永远有信心。 17.【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 47 可以发现两份目送分别在①~⑧段和⑪~⑮段,都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主要人物分别是儿子和父亲;然后,联系第⑨、⑯段关键语句“你和他的缘分……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来体会作者情感;最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首先,题目包含了只能看着他离开却不能陪同的遗憾,结合第⑨段和第⑯段中关键语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渐行渐远”。然后,联系全文内容,就可明确答案。 答案: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能力。首先,把握语言特点,第一问可以从句中动词“凝望”“交会”、形容词“无边无际”等分析,第二问可以从描写“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议论“深深、深深地”分析;接着,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主旨回答。 答案:(1)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语意相近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文章的选材、人物情感、蕴含哲理、语言、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21.【写作提示】这道话题作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根据话题前的提示,你会明白“成长”是什么。选材时,可以写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受到的家长、老师、朋友的关怀,可以写欢乐亦可写悲伤,还可写成长中的困惑、感受。总之,所选材料的角度很多,也很丰富。但一定要注意内容紧扣话题。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如果你的作文有一个亮丽的文题,一定会使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可采用“巧妙化用,妙趣横生;善用修辞,形象生动;精彩组合,风趣幽默;逆向思维,巧设悬念”等拟题技巧拟写标题。 47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02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fá( )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tuì( )了色的神像面前焚( )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 )问吉凶。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心青如水 恍然大悟 整壮待发 持之以恒 浑为一谈 小心冀冀 停滞不前 哄堂大笑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D.在这里没有什么想法太离谱,人们都洗耳恭听。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B.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6.综合性学习。(7分) 47 语文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 答: (2)【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2分) 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答: (3)【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3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7~10题。(12分)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7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 (4)吾与点也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9.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答: 10.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则谈谈自己的感悟或对你的启示。(3分) 答: (二)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回答11~14题。(14分)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 47 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两件事。(4分) 答: 12.文中“迷迷糊糊”与“模模糊糊”两词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3分) 答: 13.选文中画线句“看看那块席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4.结合全文,体会最后一段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4分) 答: 47 (三)(2012·滨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4分) 我说,你听 木 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班里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47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有改动) 15.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16.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2分) (1)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 答: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答: 17.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3分) ①“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 18.“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3分) 47 答: 19.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2分) 答: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阀 褪 fén bǔ 2.答案: 错别字 青 壮 浑 冀冀 改 正 清 装 混 翼翼 3.【解析】选A。“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和语境不符。 4.【解析】选C。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用“不仅……还……”;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行径”。 5.【解析】选C。A项中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B项中问号改为句号;D项中“徐霞客游记”引号改为书名号。 6.答案:(1)示例:读经典书,做文明人;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2)示例一: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 47 易于接受。 (3)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7.答案:(1)真诚,诚实,诚信(2)料想(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4)赞同 8.答案:(1)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9.答案: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十则的感悟。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 答案(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附【译文】 (1)略。 (2)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5)孔子说:“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啊,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式方法去获得,那君子之人是不会接受的。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啊,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式方法去拒绝去摆脱,那君子之人是不会回避的。” (6)子贡想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说:“一个人在表态说话之前,先要按着要说的去做以后,再按着做了的去说。” 47 (7)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8)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以追求得到的话,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9)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很长时间吃肉几乎都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好的乐曲居然这样迷人。” (10)(曾点)说:“阳春三月,穿上新做的春天的衣服,跟着五六个成年的朋友,带着六七个少年朋友,在沂河里游泳,在求雨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感叹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概括出老师帮助“我”排解纠纷和“我”梦中寻找老师两件事。 答案:排解纠纷;梦中寻师。 12.【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能力。这两个词语都是叠词,都有加深程度的意思,但能否调换还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看两个词语的具体语境。 答案:不能调换。“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13.答案:不能删去。“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14.答案:最后一段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题目的提示,概括时两件事中都要有“老师”,第一件事要概括出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如何对待“我”的。第二件事则要讲清楚老师的健康状态,什么都不记得了,但还记得当年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 答案: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 ③老师脑梗严重,但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16.【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感悟能力。第(1)题中,老师之所以“若无其事”而没有点破“我”在课堂上的走神,要从老师爱护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另外从老师的教学艺术角度也可以谈一谈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第(2)题中“我”的流泪,要讲清楚“我”此时的痛苦心情,以及对处于严重病情中的老师的爱怜之情。 答案:(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47 (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之情。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赏析时应先分析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句子中所蕴含的人物的情感。 答案:示例一: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示例二: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1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能力。注意审题,题目要求要对两个“好”分别做出概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第一个“好”是在课堂上,“我”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老师即时进行鼓励;第二个“好”是老师在脑梗,大脑80%混沌的情况下做出的表达,表现了其热爱工作的好品质。 答案: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19.【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感受最深”和“交流”来回答,讲清楚这次课堂交流的内容,以及师生间在课堂上难忘的表现。 答案(提示):示例略。“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最深”,表达通顺即可。 20.【写作提示】本次作文题目为全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为“难忘”和“眼神”。在作文之前,首先要明确是“谁”的眼神,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陌生人等等。然后明确是“什么样”的眼神,可以是鼓励、自信、失落、颓丧等某一种眼神,也可以是多种复杂的眼神,需注意的是要写出眼神的丰富内容,而不应点到为止。最后就要写出为什么“难忘”,是给了自己警醒,还是给了自己鼓励,要把原因写清、写透。我们还应思量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结合“眼神”内容,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眼神给“我”的力量、启发,“我”对眼神的理解等等。这些感悟可以穿插在行文过程中,也可以在文末揭示,也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感悟。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03 47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清冽(liè) 酝酿(niànɡ) 竦峙(zhì) B.锥形(zhuī) 薄雪(bó) 烘托(hōnɡ) C.枯涸(hé) 嘹亮(liáo) 蜷曲(juǎn) D.抚摸(fū) 栖息(qī) 肥硕(shuò)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订正。(2分) 星汗灿烂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闲情逸至 轻歌漫舞 水何澹澹 春花秋实 芊芊细草 错字 订正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的喉咙,唱出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地响着。 A.嘹亮 婉转 清脆 B.清脆 婉转 嘹亮 C.清脆 嘹亮 婉转 D.婉转 清脆 嘹亮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5.古诗文填空。(5分)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2)树木丛生, 。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7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 。 6.综合性学习。(7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班级举行“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拟写标语】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标语。(1分) 答: (2)【设计环节】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曲 第四环节: (3)【读图释义】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4分) ①简要介绍漫画内容,使没有看过漫画的读者能了解漫画内容。(2分) 答: ②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2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7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2分) 答: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9~13题。(12分)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9.选文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2分) 答: 10.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答: 11.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 12.“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3分) 13.从选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地形对济南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分) 答: 47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12分) 夜色清凉 尹卫巍 ①夜悄悄地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②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③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④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⑤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茵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⑥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一些柔弱,少了些刚烈。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这样的夜勾起了我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与风雨。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涩。 ⑦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融进秦汉、走进唐宋。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热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心中的爱与恨便随歌吟跨越千年。 ⑧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鸣鸟叫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有几句诗是要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不同的境遇,便有不同的感怀,然而月还是那轮月。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⑨清凉的夜色朦胧又清晰地宣告,这一切是一个宏阔浩渺的天地,请自在一些, 47 这个天地属于你。 (有改动) 14.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① ,作者在文中紧紧扣住“夜”这一中心内容,结合人生体验和感受,较多引用了② ,写了自己对此的品味、解读和遐思,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另外,第⑥段中的三个动词“编织”“过滤”“消释”也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夜的 ③ 之情。全文表明了作者希望人们④ ,读后给人许多启迪。(6分) 15.第⑧段中,作者从最具有原始之美的暗夜,写到云彩里走来的圆月,从圆月又写到了浮想,然后引出了他怎样的感怀?(3分) 答: 16.作者认为“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其实,在夜幕中还有许多富有情调的生活。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考例句,发挥联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并非仿写,20字左右)(3分) 例句:①夜幕中,邀伙伴沿溪缓行,看月夜下萤火漫天,听稻香里蛙声一片,也别有一番情调。 ②夜幕中,沐万家灯火,共家人漫步,笑语连连,其乐融融,也别有一番情调。 夜幕中, ,也别有一番情调。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2分)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冯骥才 ①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②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47 ③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④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⑤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选自《初中生学习·阅读》2013年第3期) 17.“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答: 18.一般通过描写看到的景象来感受春天。而本文却说“春天最初是闻到的”。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9.结合语境,品味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0.结尾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2分) 47 答: 21.作者在冷寂而肃穆的冬日里,寻找春天,体验春之初至那一刻的诱惑。这样的雅致和情怀给你哪些人生启迪?(2分) 答: 三、写作(40分) 22.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憧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以此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B项中“薄”应读báo;C项中“蜷”应读quán;D项中“抚”应读fǔ。 2.答案: 错字 汗 至 漫 花 订正 汉 致 曼 华 3.【解析】选B。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清脆:指(声音)清楚悦耳;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嘹亮:指(声音)清晰响亮。根据描述的对象做出判断。 4.【解析】选C。“好时机”应改为“好地方”。 5.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2)百草丰茂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1)答案(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答案(示例):诵四季诗文 写四季美文 (3)答案(示例):①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漫画的正中间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上面长出几片小叶。画面的右侧有“这并不是胜利”的字样。(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语言简洁,不要评论) 47 ②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能说出漫画的含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7.答案:“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8.答案: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推断所指代的内容。 答案:不一样,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围着济南的这一圈小山。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可以先找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然后从这句话往前找到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11.【解析】本题考查对准确用词的赏析。用“晒”“睡”“醒”来写济南的山水,赋予山水以生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理想的境界”。 答案:“晒”“睡”“醒”赋予山水以生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结合语境推断出“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者把小山比作一位母亲,生动地表现出它慈母般的温存、体贴。 答案: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 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 小山 13.答案: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 14.【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体裁特点和散文运用的相关手法,以及散文的情感。阅读全文,根据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容易判断出这是一篇散文。抓住题干中的“引用”“第⑥段”“表明”等词寻找答案。 答案:①散文 ②古诗词(曲) ③喜爱 ④自在一些或心灵自由,不受拘束 15.【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按照题干中提示的顺序读第⑧段,找到作者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即可。 答案: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16.【解析】围绕夜色写景叙事,运用动词短语,生动形象,合乎情理,语言优美即可。 答案(示例):(夜幕中,)在海边漫步,听流花细吻沙滩,看月色点染波涛,踏潮水拾贝捉蟹(,也别有一番情调。)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找体现其特点的关键词, 47 如“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不可遏制”等,然后概括作答。 答案:出现在冬天犹存的天地里,飘忽不定、若隐若现,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重点语段第②④两段领悟“春天最初是闻到的”的内涵。 答案:在作者看来,春的到来比柳林泛绿、草芽萌发等景象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在它出现之前,急不可待地像精灵一般地把春的气息散发出来。这时用冻得发红的鼻子可以闻到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就会意识到春天来了。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结合语境、联系内容理解句子对描写春天、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答案: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冬季犹存的日子里就已经闻到春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不可遏制的生命力的赞美。 20.【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文章结尾句一般在内容上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答案: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对改天换地的憧憬,对大自然生命的赞美。 21.答案(示例):面对困难时,要有豁达从容的心胸和乐观的态度;要像相信冬天关不住春天那样坚信困难一定可以战胜,明天会更美好。 22.【写作提示】季节,可以是春夏秋冬,可以是人的成长阶段。题目可以拟成“最美的春季”“火热的夏季”“记得那个秋天”“当初,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等,根据所拟的题目,写出相应季节的美和特点。可以写成记叙文,由春季描写导入对童年或少年时代往事的回忆,表现出“天真烂漫”或“活泼快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04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纳罕(hǎn) 卑微(bēi) 啜泣(zhuì) 小心翼翼(yì) B.喧腾(xuān) 耸立(sǒnɡ) 凝成(nínɡ) 忍俊不禁(jìn) 47 C.屡次(lǚ) 迸溅(bènɡ) 枯干(kū) 盘虬卧龙(qiú) D.伫立(chù) 伶仃(línɡ) 迂回(yū) 瘦骨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零落 峭璧 宽恕 知知不休 B.训诫 幻想 诱惑 头晕目旋 C.凝望 收敛 繁密 暮色沧茫 D.瞬间 藤萝 花穗 蜂围蝶阵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地心惊肉跳。 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明察秋毫,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还网民以安宁。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D.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一丝不苟守住食品安全防线应成为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孝敬父母尽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的美德,我们要将这一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B.学业水平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C.经过九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D.《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仿照前后画线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47 读得一本好书,如同读出一片心灵的绿荫,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 ,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一道屏蔽尘世喧嚣的隔音壁,一座构筑人格的大厦。 7.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的人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 材料二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最近报告出现了人类感染病例。 材料三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1)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H7N9型禽流感是怎样一种病毒。(3分) 答: (2)根据上述材料,针对这种病毒,你觉得应如何预防?请列举三点。(3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虽有嘉(佳)肴 虽有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 (节选自《礼记·学记》) 47 【乙】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失:过失,缺点。②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失则多 ( ) (2)然后能救其失也 ( ) (3)虽有至道 ( ) (4)然后能自强也 ( ) 9.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3分)(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译文: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 11.【甲】文论述的道理是 ,【乙】文告诉我们学者的四失是 、 、 、 。(用原文填空)(4分) (二)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2~16题。(12分) 47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2.选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2分) 答: 47 14.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2分) 答: 15.“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意?(3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4分) 枯 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47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7.这篇散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18.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答: 19.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序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20.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答: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 47 答: 21.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2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填序号),理由是: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啜”应读chuò;B项“禁”应读jīn;D项“伫”应读 zhù。 2.【解析】选D。A项中“璧”应为“壁”;B项中“旋”应为“眩”;C项中的“沧”应为“苍”。 3.【解析】选A。“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4.【解析】选D。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尽管”改为“不仅”;B项语序不当,应把“投入到”和“全身心地”调换位置;C项两面失衡,可以把“能否”去掉。 5.【解析】选B。《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故B错误,选B。 6.答案(示例):一束温暖人心的阳光 7.答案:(1)H7N9型禽流感通常是一种在鸟类中传播的,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的高致病性新亚型流感病毒。 (2)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47 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答出三点即可) 8.答案:(1)有的人(2)补救(3)最好的道理(4)自我勉励 9.【解析】选C。该项中的“之”无实义,不译。其他三项中“之”都是代词。 10.(1)答案: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答案:(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3)答案: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11.答案:教学相长 失则多 失则寡 失则易 失则止 附【乙】【译文】 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理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把握。开头两段是写环境的,从中摘录出所描写的景物即可。回答其作用要联系当时的危险处境和“我”的恐惧心理思考。 答案:暮色、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了“我”害怕的心理,既交代了“我”在悬崖上的时间之长,也突出了“我”的恐惧和绝望,衬托出后文“我”战胜恐惧的不容易。 13.【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首先要分清这两个字的区别,然后,联系上下文和“我”当时的处境进行分析。 答案:“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探”字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原意,表达效果不好。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父亲这样做的原因即可。 答案:因为只有不考虑距离有多远,才能全力以赴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15.【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应结合“我”当时的心境思考。 答案:“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战胜困难,顺利脱险。 16.【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联系文章主旨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 47 答案:这句话含意深刻,它告诉人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17.答案: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 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 18.【解析】此题考查对记叙顺序及作用的理解。常用的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及与下文的联系来分析其作用。 答案:插叙。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做铺垫(埋下伏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9.答案:C A B 20.【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品析能力。解答第(1)题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来回答;解答第(2)题主要从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分析竹子生长的情景。 答案:(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慰藉)和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意近即可)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 21.【解析】此题考查材料的运用能力。选择A主要从结尾的含蓄角度来回答;选择B主要从表达作者感情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示例一:A (理由是:)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前后照应。 示例二:B(理由是:)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22.【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提示语加命题的作文。写作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提示语,理解昙花、雄鹰、彩虹和流星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梦想付诸行动后所收获的精彩。“为了自己的梦想”这个题目要注意“自己”一词,“自己”既可写你本人,也可写他人,无论写谁,都要注意写具体努力的过程,要写出为了实现梦想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还要写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蕴含的无与伦比的快乐。在写作时可适当运用一些语言表达技巧,这样会使文章生动形象,充满光彩。 47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测试卷05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狩猎(shǒu) 和睦(mù) 窸窣作响(sū) B.轻盈(yénɡ) 倏忽(shū) 昂首挺立(ánɡ) C.静谧(mì) 蝉喙(huì) 更胜一筹(chóu) D.万载(zǎi) 喑哑(yīn) 津津有味(jī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裹藏 峰峦 断肢残腿 历历在目 B.崩蹋 螽斯 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 C.预兆 篡夺 恣态万千 日转星移 D.劫掠 畅谈 夜色沧茫 庞然大物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怪石滩天高、海蓝、石奇,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沧海情深、深情似海等主题婚纱摄影的最佳场所。 B.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C.迄今为止,观众可以看到的优秀国产动漫产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D.在一次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祖籍是山东高密人。 C.近日不时传来的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 D.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 5.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2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仿句: 47 6.下列对课文分析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标题中的“吟”,在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作者是美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D.《月亮上的足迹》这篇科普小品,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7.综合性学习。(8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成长中的少年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现在,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简明有感召力的主题语。(2分) 答: (2)如果你筹划本次活动,你准备设计哪些项目?依照示例,补充完整。(4分) 项目一:心情驿站: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项目二:云开见日: 。 项目三:真情碰撞: 。 (3)活动过程中,丁一同学说出了自己一直以为王老师对他有偏见不知如何是好的苦恼,请你给他支一招,告诉他该怎么办。(2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河中石兽》选段,完成8~11题。(13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山门圮于河 (倒塌) B.棹数小舟 (划船) C.不亦颠乎 (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 (逆流)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10.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位置做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 (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4分) 1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 答: (二)阅读《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12~15题。(13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 47 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2.找出这段内容的中心句,请工整地把它写在下面答题线上。(2分) 答: 13.认真读选段,找出说明“晕”和“华”的语句,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它们外观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4.读过选段,你能掌握许多判断天气发展趋势的知识。夏季黄昏,一场雷阵雨过后,你开始观察当时的天气现象。假如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了彩虹、晚霞、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请你说一说,天气趋势将如何发展。(4分) 答: 15.课堂上,大家在讨论,有同学说:“如今天气预报很方便听,没有必要再去看云识天气。”你的意见呢?(3分) 答: 47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植物也疯狂 一、温柔陷阱 贫瘠的土地上,一株矮小的植物展开了一片新叶,圆圆的叶子上布满了茸毛,足有上百根。这些茸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每一根茸毛的顶端都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似乎有露水,晶莹剔透,还发出阵阵幽香…… 很快,一只蜜蜂禁不住诱惑,落在了这片叶子上,开始大口吮吸那诱人的“蜜汁”,但它很快就发现,这些看起来香甜的蜜汁其实并不可口,反而味道怪怪的。正当它打算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被这些黏黏的液滴死死地黏住了! 于是,它振动翅膀,竭力拍打,想要快点离开这可怕的叶子,但悲剧才刚刚开始。它的挣扎惊动了这片叶子,叶子开始卷曲、合拢,蜜蜂周围的茸毛一起弯向它,更多的小液滴把这只可怜的蜜蜂牢牢地困在叶子中间。很快,蜜蜂就被溺死在其中了…… 几天后,这片叶子又重新展开,根根茸毛重新挺立起来,再次露出那美丽而幽香的致命露珠…… 这株不显眼的小草就是肉食植物——茅膏菜。像茅膏菜这样喜欢吃肉的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种类最集中的地区是澳洲、非洲南部,其次为美洲、欧洲,东亚地区种类偏少。它们分属于6科15属,约500种。 二、逼上梁山 众所周知,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生存不仅需要能量,氮、磷等营养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所以肥沃土壤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但是植物没有脚,不能走也不能跳。种子落到哪里,就得在哪里生根、安家,听天由命。运气好,就能得到生存的机会;运气不好,落到了贫瘠的土壤上,就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 面对惨淡的命运,有些植物选择了放弃、死亡,而有些则进化出捕虫结构。捕虫吃肉成了它们营养的另一个来源。 有研究显示,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有的类型简单实用,有的精巧别致,它们的结构、机制复杂程度不尽相同,但对各自的捕虫需要来说都是有效的。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三、动物or植物? 47 依靠各种优良的捕虫器,美味到手了,可是植物没有消化系统,怎么把美食吃进肚子里呢?没有关系,这些肉食植物跟动物一样,有一套消化食物的手段。 肉食植物捕虫器有一种腺体,可以分泌类似于动物消化液成分的液体,科学家们已经从中分离出了11种以上的消化酶。此外,捕虫器的消化液中还有盐酸、丙酸、丁酸等酸性物质,酷似哺乳动物的胃液,昆虫误入其中必被消化无疑。 腺体除了具有分泌作用之外,有些还具有吸收功能,植物把吸收到的营养输送到茎、叶和花等部位,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营养。 肉食植物长期适应缺乏氮和磷等营养物质的环境,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用以补充营养。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实验证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有时候捕虫也是必须的,特别是植物迅速生长期或繁殖期,如狸藻不捕虫是很难开花结果的。 四、隐藏的肉食者 作为肉食植物的代表,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早已威名远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西红柿、土豆这样的家常蔬菜,也可能是食肉植物。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包括西红柿和土豆在内的多种蔬菜其实都是“食肉”植物。它们捕食昆虫的技巧堪与捕蝇草比肩。 这两种蔬菜茎秆部位的茸毛能够将落在其上的小型昆虫牢牢“黏住”并杀死,待昆虫腐烂并掉落入土壤之后,西红柿和土豆就能享受大餐了。 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是在进化中产生的,是很多植物自我施肥的一种方式。在有些时候,土壤十分贫瘠,无法提供这些植物所需的养分,所以它们只能通过“诱捕”昆虫才能正常生长。 (选自《科学》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6.说说文章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7.阅读第二部分,说说肉食植物获得营养物质有哪些途径。(3分) 答: 47 18.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答: (2)实验证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 答: 19.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肉食植物在东亚地区种类偏少。 B.肉食植物捕虫器中的腺体只有分泌作用,营养的吸收全靠根系。 C.肉食植物之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是因为长期适应缺乏氮和磷等营养物质的环境。 D.西红柿和土豆其实也属于“食肉”植物。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生活:2018年,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空间站;2020年人类生存空间将转向地下发展,地下城市将成为世界潮流;2025年新的超级电脑将初步具有人类思维的反应能力;2040年核能将成为人类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能源……对未来的展望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请根据以上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科幻故事。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狩”应读shòu;B项中“盈”应为yínɡ;D项中“津”应读jīn。 2.【解析】选A。B项“蹋”应为“塌”;C项“恣”应为“姿”;D项“沧”应为“苍”。 3.【解析】选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当。 4.【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树立”和“文明”搭配不当,应在“生态文明”后添加“理念”;B项搭配不当,去掉“人”;C项否定不当,去掉否定词“不”。 47 5.答案(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6.【解析】选C。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 7.答案:(1)示例:放弃烦恼,快乐成长 (2)示例:项目二:云开见日:议一议解决烦恼的妙招。项目三:真情碰撞:问一问爸妈年少时有过怎样的烦恼和解决的办法。 (3)示例:丁一同学,王老师对每个同学都挺好的。不会偏偏对你有偏见的。就算真的有什么误会,你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学习,积极发言,课下多向王老师请教问题,相信以你的勤学好问,一定可以和王老师相处得很好的。 8.【解析】选C。此项“颠”通“癫”,疯狂。 9.答案:(1)经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0.答案:C B 11.答案:一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理由是石兽被大水冲走。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一般在一段的首句,有时也在段中或段尾。 答案: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归纳的能力。首先找到说明“晕”和“华”的语句,然后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是圆环形。不同点:①“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②光圈色彩排列顺序不同,“晕”里红外紫,“华”里紫外红。 14.答案:傍晚观察到彩虹必在东方,晚霞也在东方,预示天气不会再下雨。晚上又观察到月亮周围有光环,如果是月晕,明天午时会有风;如果是月华,华环会由小变大,预示明天晴天。 15.答案:人们有时需要在野外活动,有时还会遇到意外,在这种无法获得天气信息的情况下,学会看云识天气还是有好处的。 16.答案:生动地介绍了茅膏菜捕食昆虫的过程,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引起读者兴趣。 17.答案: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③捕虫吃肉以补充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18.答案:(1)“八仙过海”本义是指八个神仙过海的方式各不相同,这里比喻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47 (2)“远”表程度,这里的意思是肉食植物主要依靠土壤来获取营养。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9.【解析】选B。腺体除了具有分泌作用之外,有些还具有吸收功能,植物把吸收到的营养输送到茎、叶和花等部位,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营养。 20.【写作提示】写“科幻故事”,要求作文内容要与科学、科技有关,且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齐备。故事发展过程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明。可以采用梦境引入的方式,也可在最后点明前文是对梦境的描述。写好此次作文还有关键的两点:写好细节,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语言描写等;蕴含情感或哲理,或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与向往,或表达关爱地球、爱护太空等思想。 4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