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2 发布 |
- 37.5 KB |
- 1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中考总复习——作文技巧
广东中考总复习 —— 作文技巧 怎样才能在考场中写出高分作文呢?这是每位考生最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阅卷老师评为满分的佳作,可以发现这些作文都具有醒目的亮点,正如很多阅卷老师所说: “ 一篇作文,出现 ‘ 月亮 ’ ,最好不过;如果没有 ‘ 月亮 ’ , ‘ 群星璀璨 ’ 也很好;没有 ‘ 群星璀璨 ’ ,出现 ‘ 数颗星星 ’ 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 ‘ 茫茫黑夜 ’ 、 ‘ 漆黑一片 ’ 。 ” 这句话归结出了作文中一定要有一些亮点,不然中考阅卷期间,老师们每天要阅读和评判数百份乃至千余份试卷,如果你的作文没有亮点来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刺激他们的神经,就不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当然就不会得 到理想的分数了。那如何才能让作文具有亮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写作技巧,希望同学们经过训练 可以掌握这些技巧为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加分。 另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写作 : 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构思)→开头(结尾)→写出文采。 第一讲 审题 技法详解 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审题。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偏题或离题,作文的得分可想而知。 审题时,先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写什么”。对应试作文来说,审题时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重要得多。“写什么”包含两点:一是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是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具体来说,我们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导语: 近几年,广东中考作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揣摩。 示例: ( 某市中考作文题 )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 “大爱无声”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认真阅读作文题前面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审题,一要把握“大爱”,二要把握“无声”,三要“于无声处见大爱”。如果没有审清题目,就会导致考生只写“大爱”,不写“无声”,泛泛写“爱”,忽略了“无声”的审题要求,这就会导致偏题跑题。 所以,对导语部分细加推敲咀嚼,对其隐含的信息充分挖掘,这是审题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切记! 二、审题目 1. 审清题目的限制: 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2. 审清题目的重点: 要学会捕捉、推敲题眼。如: 《 他 ( 她 ) 真美 》 的题眼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如: 《 不寻常的考试 》 的题眼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而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我们也还应注意题目中的一些虚词。如: 《 他也是我的老师 》 的题眼是“也”这个虚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给自己教诲、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 3. 领会题目的隐含义: 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审题时能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选材。 例如 2014 年佛山作文“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题目的中心词是“山”,但命题者的意旨显然不在这里,考生在了解题目的字面内容时,更应该把握这些关键词的引申义、比喻义,审题时要注重虚实结合。“每座山”可以理解为“一般的山”,不是雄伟壮丽的高山峻岭,考生可以理解为平凡的人生、生活中的小事等;另外, “山”也可以理解为“困难” “挫折”。关键词是“金顶”,这是本题审题的重点和难点,“金顶”比喻事业成功、生活顺利。所以,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表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写作时能通过考生对生活的感悟,对成长的体验,写出真实的生活感受,从而达到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目标。 同类题目还有: 《 脚印 》 、 《 路 》 、 《 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 》…… 对于这些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从而找到写深写透题目的突破口。 三、审要求 (1) 要注意“不要出现真实人名 ( 包括本人、家长、亲属、老师、同学等 ) 、校名”一类词语。 (2) 要注意字数要求。 (3) 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用,有些是要求一定要“记叙文”,而有些题目则并没有限定。 审题训练 1. 作文题“我懂得了珍惜 ……” 中有下列一段“导语”,说说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 请用上面文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 2. 简析下面导语在作文时给了我们哪些隐含信息。 文题:生活中难免发生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犯错误受到了家长的指责、批评;或是受到误解、委屈等。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能从中汲取经验 教训,接受磨炼,从而重新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但也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所以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请以“在错误、挫折面前”为题,写一篇记叙、议论结合的作文。 参考提示: 1. 注意“有那么一次”,它是在暗示如何选材。这在暗示考生写好一次经历,写好一件事情,应当在记叙一次经历或者一个事件中阐发自己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而不能去写几次经历;凡写几次的,肯定“吃力不讨好”,因为此类文章不合题意。 2. 此“导语”在构思方面这样暗示我们:一是在取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二是在叙述或议论中要注意将“重新奋起”与“一蹶不振”相对照;三是在议论中可以运用“许多有成就的人”的一些例子;四是文章的主题应是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第二讲 立意 技法详解 广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就是“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因此历年中考作文评卷,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一篇文章,只要立意偏离要求,就必然低分。故此,对立意,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下面,我们来谈谈“立意”的三个原则: 一、立意要正确,思想要健康 立意首先需“正确”。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奉献、诚信、环保等。文章写出来是要交流的,写出来的文章应该展示作者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思想情怀,从而给别人以智慧、信心、力量和勇气。 二、立意要简明,中心要集中 立意简明、集中,忌面面俱到。“简”即思想内容的单一集中,以便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两个以上的主题,或主题过大,会使主题繁杂空洞,都不能称之为“简约”。“明”即中心要明确,考场作文不相信含蓄,主旨“直接、明白、外露”是明智之举。 三、立意要深刻,思想要内涵 一篇文章单单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得分高低与立意深浅是紧密相连的。想要做到立意深刻,我们可以采用由事及理、由点到面、由物及人、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等思路来构思。 1. 由事及理: 莫顿 · 亨特的 《 走一步,再走一步 》 的结尾,甲文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从一件事中提炼出一种思想,乙文结尾则在记叙的基础上作了总结提升,使文章的立意即刻深刻起来。 【 甲文 】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 乙文 】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2. 由点到面: 杨绛的 《 老王 》 ,如像甲文,直接抒发自己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则文章的视野只放在了一个人身上。可贵的是,杨绛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如乙文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每一个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使文章的视野由对一人的关怀拓展到所有类似人群的关怀,立意深刻不少。 【 甲文 】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我对老王的愧怍。 【 乙文 】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 由物及人: 例如,宗璞的 《 紫藤萝瀑布 》 一文结尾 ( 乙文 ) ,从花的经历联想到了人的命运,思想亦深刻不少。 【 甲文 】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 乙文 】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 由表及里: 例如,鲁迅的 《 故乡 》 ,甲文的结尾重现过去美好故乡的景色,与现实中萧索的故乡相比照,徒增悲凉;乙文则由故乡的景色思考到故乡的出路,立意更深刻,思想更富有内涵。 【 甲文 】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 乙文 】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 以小见大: 例如,莫怀戚的 《 散步 》 ,叙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如像甲文结尾,则主旨停留在一家人,而如乙文结尾,内涵则要丰富得多,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甲文 】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 乙文 】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范文借鉴 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 泥泞留痕,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 题记 人生正是在不断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人生路上,只有留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时得到的启示。 当竞赛成绩出来后,我得知自己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父亲见我 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带我到家后的田野走走。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由于刚刚下完雨,空气十分清新,周围的稻穗和山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发。我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这时,父亲说:“你能找到我们走来时的脚印吗?”我低下头望着地,很快就找到了,并指着给父亲看。父亲又问:“在平时天气晴朗的时候,你能找到这些脚印吗?”我马上回答不能,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道:“因为下了雨,土地变得泥泞,所以留下了痕迹。”父亲边走边说:“这不正像是人生吗!”“人生?”我猛地醒悟过来,是啊, 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人生 之路留下痕迹,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 我振作了,我充满斗志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与父亲走泥路时收获的智慧,我将踏出一个个展示自己价值的脚印,用我的行动为自己书写一条成功之路。 【 点评 】 本文是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运用的典型范例,类似文中“走泥路”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可贵的是作者能从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 特别是那些常见的、普通的人和事 ) ,写作时“以小见大”,从中写出自己的感悟,可以使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在构思时从不同的方面思考,换一个视角来写,或许会平中见奇,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第三讲 选材 技法详解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为承载灵魂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 一、选材的要求 1. 紧扣主题。 密切联系主题,并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是选材的第一要义。如果不看材料是否对路,不分主次,拣到篮里便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做的后果,轻则内容杂乱,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则“跑题”,劳而无功。 如写 《 我和我的老师 》 ,可写这位老师对我全方位的关心与帮助。但如写老师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事,则切题不紧;如写老师在家里所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这位老师的优秀品质,但这些事却跟“我”没有什么关 系,则属 于“材”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所以,选材必须“有的放矢”,紧扣主题。 2. 真实性。 合乎逻辑,或客观存在,就是真实,这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 事真,才能情真。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难动真情。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慷慨之作。所以,我们应多写见闻感受,选材时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以提升文章的真实性。 3. 新颖性。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在我们周围,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对此,准确辨别,迅速地判断和表现,需慧眼独具,勇做也能做伯乐,这是选材新颖的首要一点;能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赋予那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以新的生命,是选材新颖的第二要点;另外,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也是很好的途径,这等于复制了成千上万双眼睛去感受世界。 4. 典型性。 选材不求多而在精。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才最有力,才能用较少的材料反映相对丰富的内容,才能用个别事例说明较为普遍的问题,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使阅读过程倍感轻松。 二、选材的方法 1. 从熟悉处寻真。 每位同学头脑中一定都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作为首选材料入文。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也才有可能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从而深刻立意,下笔才能得心应手。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个性化的。 2. 从自身出发寻找。 选材贵独特。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发现都是独特的。多从自身出发,挖掘宝藏,将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 怎样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素材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 (2) 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 (3) 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 (4) 着眼“我”所想过的人和事。 3. 从感悟点引发。 作文前,审题后,往往会有所感悟,这些感悟点很宝贵,要紧紧抓住,然后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拓宽若干倍。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从这一点出发,他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于是,他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 4. 从感情的触发点着手。 真挚的情感最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容易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样的文章,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值得珍藏。 如朱自清先生的 《 背影 》 ,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 5. 从联想点开掘。 选材时,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点进行巧妙组接,很容易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 《 荔枝蜜 》 ,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 …… 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 范文借鉴 最好的奖赏 广东一考生 每个人在成功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的奖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曾得到过的奖赏并不是贵重而美丽的物品,也不是丰盛的一顿饭,而是一条简单而平凡的鞭子,它时刻激励、鞭策着我前进。 一天,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了,心情极紧张的我打开成绩单一看:成绩有了极大的进步!一种快乐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放学后,我的心乐滋滋的,仿佛觉得天空格外晴朗,花儿格外美丽,鸟儿的叫声格外和谐动听。 回到家,兴奋已久的我把成绩单 递向妈妈说:“妈妈,您看,我得了极好的成绩,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妈妈仔细地把成绩单看了一遍,欣慰的笑容立刻在她的脸上表现出来,她笑着说:“这次考得不错,但决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要记住,骄兵必败。为了鼓励你,明天我和你的父亲将会送你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我听了以后,高兴极了,第二天在学校乐了一整天。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准备收爸爸妈妈给我的奖赏。 “妈妈,我回来了。”进门后我说道。这时,妈妈向我递来了包装得极美的礼物,我的心乐极了,在猜测着是我最喜爱的零食,还是 最可爱的小玩意。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出 乎我意料之外,里面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鞭子,仔细一看,鞭子上刻着几个字:人生的教鞭。妈妈笑着说:“这份奖赏是我和你父亲苦思冥想后觉得最有意义的,你别看它外貌平凡,它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惊人的,你要用这鞭子时刻鞭策自己前进,不能因为小小成功就骄傲自满啊!”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了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 现在,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这根刻着“人生的教鞭”的鞭子,它是我获得成功后得到的最好的奖赏。因为,它时刻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进,毫不松懈。 【 点评 】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语言,结构都不算出众,但小作者的选材 —— 视“人生的教鞭”为最好的奖赏,这是满分的决定性因素。 “奖赏”联系“教鞭”,恐怕阅卷老师毕生少见;“最好的奖赏”联系“人生的教鞭”,这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代表。小作者善于推陈出新,掘取最佳材料表现中心;而赋予极简单物以极深刻意,使得立意和选材完美融合,显出了小作者的深厚思想功力。 第四讲 结构 技法详解 结构是文章之“骨骼”,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文章才有可能如模特身材,产生婀娜多姿、赏心悦目的形体魅力,也容易在阅卷场上以熠熠光辉吸引评卷老师的双眸。 一、作文的一般结构 作文结构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1. 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2. 结尾: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有保持内容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功能。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制造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4. 要注意详略得当: 文章的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的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二、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 我们初中生学习谋篇布局的最好样板在哪里?就在教材里。下面我们以经典课文的篇章结构为范例,学习几个常用又好用的结构模式。 1. 以 《 走一步,再走一步 》 为例子,重点学习“一事一理”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 那一次,我学会了钓鱼 》 起因 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爷爷与我,一起钓鱼。 经过 伏在石架,进退两难。 浮躁心烦,鱼不上钩。 结果 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爷爷教导,心静鱼来。 悟理 分解困难,赢得胜利。 耐心静气,方能成事。 2. 以 《 风筝 》 为例子,重点学习“倒叙写事”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 暖冬 》 由景入题 冬季见风筝,引起惆怅心。 冬季风凛冽,我穿毛衣暖。 回忆事件 大哥厌游戏,踏坏弟风筝。 妈妈夜深时,为我织毛衣。 回到眼前 明白道理后,弟弟已忘却。 同学裹紧衣,赞我毛衣暖。 由景衬情 每见风筝起,我心忏悔时。 本是寒冷季,母爱暖我心。 3. 以 《 散步 》 为例子,重点学习 “写景叙事”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内容示范学习: 《 我挑战,我快乐 》 事情缘由 母亲已老,要多走走。 周末活动,父子骑车。 景物烘托 初春刚至,万物复苏。 绿道之间,风景宜人。 镜头回放 一家和乐,散步乐趣。 父子相追,乐趣横生。 矛盾冲突 大路小路,应走哪路? 平路陡路,骑往何处? 画龙点睛 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敢于挑战,相信自我。 4. 以 《 羚羊木雕 》 为例子,重点学习 “尺水兴波”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 出错 》 设置悬念 珍贵木雕,哪里去了? 漂亮钢笔,离奇不见了? 事情发展 爸妈催逼,拿回木雕。 同桌小丽,笔盒有一支。 插叙交代 万芳仗义,我赠木雕。 来家玩时,她羡慕钢笔。 事情高潮 拿回木雕,我心被伤。 提出质疑,小丽很委屈。 结局启示 这样一事,只怪孩子? 爸爸归还,疑心真害人。 5. 以 《 紫藤萝瀑布 》 为例子,重点学习 “由物悟理”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 它告诉我的 》 写景 灿烂藤萝,令我停驻。 暴风雨中,残蝶振翅。 抒情 流去悲伤,带来宁静。 失败阴影,为之鼓励。 联系 十年变迁,花依旺盛。 阳光风雨,都会遭遇。 悟理 跨越不幸,生命长流。 走出失败,相信自己。 6. 以 《 背影 》 为例子,重点学习 “反复渲染”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 难忘妈妈的微笑 》 一写 背影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母亲微笑,难以忘记。 二写 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竞赛成功,微笑赞美。 三写 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考试失败,微笑鼓励。 四写 背影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人生得失,微笑相随。 7. 以 《 阿长与 < 山海经 >》 为例子, 重点学习“先抑后扬”的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 》 入文先抑 阿长妈妈,一身毛病。 采访小明,毫无优点。 微扬再抑 谋死隐鼠,神力消失。 考试进步,不过如此。 大扬特扬 大字不识,买来宝书。 公交车上,助人为乐。 议论抒情 感激怀念,永安魂灵。 平凡个人,闪光一面。 请同学们仿照上面“初中作文的常 用结构”表格,尝试自己收集和设计更多的作文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1. 以 《 》 为例子,收集、设计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2. 以 《 》 为例子,收集、设计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 相关内容 示范学习 第五讲 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老师阅卷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所以临场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段,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让老师不由自主的随着你的思路走。总的来说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开头技巧: 一、引用式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用。在中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开头,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示例一: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怆然涕下,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让我满目泪水。 ( 连云港中考优秀作文 《 大爱无声 》) ◆ 点拨:开篇引用冰心的名句,切合主题,读来情思飞扬。 示例二: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热切渴望的脸。 ( 金华中考优秀作文 《 这就是幸福 》) ◆ 点拨:这篇文章构思十分精巧,开头引用了三句古诗,写尽了诗人的沧桑,写尽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望,也写尽了诗人脸上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作者把三人的诗句巧妙的组合到自己的语言中,增加了哲理意味,又巧妙地引出下文,点明主题。 二、设置悬念式 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当你在文章的开头,设下许多能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悬念时,你的文章无疑已成功了一大半。 示例一: 心中从来没这样糟糕过。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不妙,老师冷冷的眼神像一把刀在心头轻轻擦过,心立刻就凉了。 (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 《 留点感激在心中 》) ◆ 点拨:这里作者先制造悬念,然后巧妙回答,点明主旨。既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又巧妙引起下文。可谓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示例二: 我曾经带着孩子式的幼稚的仇恨看待我父亲。印象中别人的父亲都是和蔼可亲的,对于自己孩子百般骄纵的。但是我的父亲却不然。 ( 广东优秀作文 《 最好的奖赏 》) 三、景物渲染式 示例一 : 让和谐走进心灵,让自然更美丽:田园里麦浪滚滚,香飘四溢;小坡上绿树相衬,色彩斑斓;小石潭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梅雨潭边,柳浪轻拂,黄莺对答。放眼望去,清澈的秋雨与宽广的蓝天交融为美丽的一线。好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宁静中蕴涵生机,动态中流露安谧。 ( 眉山中考满分作文 《 让和谐走进心灵 》) 示例二: 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心更增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明月时而被丝丝云儿遮住。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是呀,我能睡着吗? (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 《 我找回了蓝天 》) ◆ 点拨:景物的渲染,为作文营造了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 四、开门见山式 有些考生总喜欢在开头上绕来绕去,故弄玄虚,转弯抹角,说些不着边的话,入题太慢;既浪费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 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事件的记叙,表明主旨;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即使在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 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 ( 字数大约一二百字 ) ,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非常必要! 示例: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 ( 富阳中考满分作文 《 阿婆,你看这日历 》) ◆ 点拨:考生能根据话题“日历”,准确、深刻地把握题意,点明主旨。以情境对话式导入,开门见山,能很快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紧扣题目式 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对作文题目的内涵及外延做简单的阐释,很快切入主题的一种方式。 示例一: 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十五岁的年龄,让我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十五岁的年龄将我载到了飞扬青春的驿站。走出了童年的稚气与天真,在匆匆忙忙地步入了这个多梦、多爱的花季时,我轻声地告诉自己: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 ( 达州中考优秀作文 《 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 》) ◆ 点拨: 作文一开首便紧扣题目,给你一种切题很紧的感觉。 示例二: 穿越了时间之墙,重吟那些古文,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厚实的香味,不得不让我着了迷。吟古文让我成长。 在那些看小说,品散文,吟古文的日子里,我经历着,感动着,成长着。 我沉睡在书里,独享着被文字包围的快乐,做着自由自在的美梦,然后一点一点地长大。 (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 《 成长在书屋里 》) ◆ 点拨:文段能紧扣题目,抒写在“书屋”里成长的点滴感动。 六、修辞扮靓式 巧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开头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1. 作排比,气势磅礴 示例: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 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心灵。 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 金华中考优秀作文 《 让追求的心不老 》) 2. 巧设问,发人深思 在文章的开头通过设问,在一问一答中加深了读者印象的作用。示例: 悲观的人说,成长是一种无奈,成长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逃避成长;乐观中的人说成长是一种喜悦,成长是一种前进,因此,他们渴望长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长中的你又是怎样的一番见解呢? (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 《 成长悟语 》) 3. 用对偶,严谨整齐 示例: 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 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 ( 中考优秀作文 《 响起,彼岸的风铃 》) 七、题记导入法 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1. 交代式 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 一学生在作文 《 母亲河 》 中写的题记为: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点拨:题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令读者动容。 2. 点睛式 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中为行文定向,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确的体味。 如一考生写的 《 血浓于水,理大于情 》 ,其题记为: 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 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 ◆点拨:感情与认知的关系怎样?作者借助题记予以形象、贴切的描述,既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又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3. 真情式 真情拨人心弦,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作为“黄金板块”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示例: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 写给母亲 第六讲 结尾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结尾技巧: 一、首尾呼应,突出主旨 结尾与开头要遥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严谨,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尾方法。 示例一: ( 富阳中考优秀作文 《 阿婆,你看这日历 》) 开头: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 结尾: 忽然目光落到了日历上,咦,怎么回事,日历上还是前天的日子。“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还是这句话,但此时,我是真的很奇怪。 阿婆踢踏踢踏地过来,看了半天,忽然一抬头,“哦,看我这记性,这几天,都忘了。” ◆点拨: 开头以与日历相关的情景对话开启,结尾又以关涉日历的对话结束,首尾呼应式的结尾,让一温暖、慈爱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示例二: ( 优秀作文 《 今年花胜去年红 》) 开头: 当漫天的黄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 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 ◆ 点拨: 文章开头就以一组韵味深长的排比造成先声夺人之势,并以一句“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引出下文对历史的思考。结尾又以一组韵味绵长的排比和一句“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 照应开头,如幽谷回响,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象征升华,内蕴丰厚 示例一: ( 广东中考优秀作文 《 最好的奖赏 》) 到了真正表演的那天,老师递给我两朵蒲公英,说:“是你母亲要我交给你的。”我用手掌小心翼翼地托着这两朵蒲公英,一直到比赛结束,我知道,是这两朵蒲公英一直陪我到最后,这是母亲给我最好的奖励。 时至今天,我正值花季,在成长的路上,母亲仍然对我不离不弃。我知道,我的青春开满蒲公英。 ◆点拨: 盛开的蒲公英,不就是母爱的象征吗?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某种情感,别样的结尾,让人读来意蕴深厚。 示例二: ( 优秀作文 《 梦,走失在金陵 》) 在经历一番波澜之后,人们只有放弃想象中的完美,平静接受现实,才能开始平静的生活。 我昂起头,看着窗外的阳光。 明天又该是个晴天吧! ◆点拨: 结尾用“阳光”、“明天是晴天”这样明丽的意象,象征主人公美好的前程,寄寓着美好的期盼。这样的结尾意境优美,韵味绵长,能勾起读者的联想,值得品学。 三、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最受人们称道的是耐人寻味式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让人读后掩卷遐思,念念不忘,而且令人常读常新。结尾之处留白,让读者自由驰骋,纵横想象,读者可以适当补白、续写,这样的思维阅读会有令人惊奇的收获和非同寻常的深刻体验。 韵味悠长的结尾除了妙手偶得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对生活有了独特的感情后,再加以精心提炼形成的结晶。 示例一: ( 优秀作文 《 英雄 》) 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项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他倒下了。在他背后,是一片苍苍茫茫的大地 …… ◆ 点拨: 结尾把如火的朝阳和一腔热血幻化为一片明丽,把苍茫的大地作为英雄倒下的广阔背景,远景近景构成强烈反差,烘托人物,渲染情感,是仰慕?是哀惋?是悲叹?是遗恨?勾勒的画面久久盘旋,难以忘怀。 示例二: ( 优秀作文 《 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 其实,愤怒只不过是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其实,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其实,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 ◆ 点拨: 小作者从追求幸福的大众化话题中走出来,从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提醒我们应去珍惜身边的、眼前的幸福。此处结尾既呼应文题,又总结全文,更耐人寻味,言尽而意无穷。 四、诙谐幽默,趣味盎然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喜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 : “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在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示例: ( 优秀作文 《 今年过节不收礼 》) 鲁迅先生曾大揭国人的劣根性,希望能唤醒国人。当然愚生的文字怎能和大师相提并论?但初衷却是相同的:只希望国人能改掉毛病,不要哪一天再提一盒“脑白金”到人家大门口站着。 ◆点拨: 本文从大家熟悉的广告词入手,紧扣国人“学样”的毛病,又联系当时的社会热点来针砭,表达了对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理解,全文机趣灵巧,用语鲜活,颇具杂文风格。 五、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示例一: ( 中考优秀作文 《 从天空想到的 》)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5 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 示例二: ( 中考优秀作文 《 陶醉 》) 左拉说:“人生 —— 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 ……” 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其中了 …… ◆ 点拨: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此外,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六、良好愿望,呼唤美好 结尾表达自己的美好而善良的愿望,会让阅卷人觉得你是一个懂得关爱,善解人意,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学生,良好的印象,让作文会生色不少的哦! 示例一: ( 广东中考优秀作文 《 最好的奖赏 》) 心灵在飘动,我正用我的双手去开创明天,回忆是昨天,成功在于明天。我要为明天的成功而努力飞翔,我要飞,要飞得很高很远。感谢赐予我双手的父母,这是给我最好的奖赏。 ◆点拨: 实现飞翔的愿望,其实就是对父母奖赏的最好回馈。 示例二: ( 广东中考优秀作文 《 最好的奖赏 》) 飞翔,其实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涅槃。千年后,我站在时光对岸,看白沙青冢,在暮色中思念那一缕透明的芳魂,我愿意化作那一只古典的彩蝶,去感受那绝世的壮美与伤痛。 第七讲 语言创新 语言表达在评分中占很大的比重,而语言的训练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靠考生平时长期的阅读积累。但在总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才能提高作文语言的表达力度呢?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这些锤炼语言的方法,再加强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就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一、巧扩语句法 一个简单而完整的句子只需要具备主、谓、宾等主干部分就可以了,但这样的句子表达语义肯定显得苍白无力。而在主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富有内涵的修饰成分,则会使句子的意义变得具体而生动。 例如 :“傍晚,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来说:‘咱俩挤挤。’”添上附加成分,变为“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身后跑来一位同学,一下子抱住我的肩膀说:‘咱俩挤挤’。” 这样,通过修饰,夜色茫茫,雨雾蒙蒙的景象和借伞者恳切诙谐的情态便跃然纸上,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如上可见:通过扩展语句的方法,可以使原本一句很平淡的语言都充满了情趣、诗意,使语言增色不少,为作文起到了加分作用。 【 实战演练 】 用巧扩语句法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扩展。 我喜欢静幽,总斜倚树干,思索友人的深情。 我喜欢(红彤彤的枫叶旋在风里的)静幽, 总(在晚霞中)斜倚树干(挟一片枫叶遮住眼睛),思索友人的(脉脉)深情。 二、巧用词语法 一个呆板的词语犹如衣服上一个不合时宜的纽扣,会影响人的整体美;而一个灵动活泼的词语有时就像一滴水彩,能使整幅画增添不少亮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使全诗意境顿出,看出“炼字”或曰“巧用词语”其意义非可等闲视之。“巧用词语”主要有两点:第一,巧用新鲜的词语,避免陈词滥调;第二,采用具有修饰性的词语,增强意境的灵动性、活泼性。例如: 原句: 早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在树上婉转地鸣叫。 改句: 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洒向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已在树梢婉转地歌唱。 点评:“ 早晨”一词趋于口语化,而“清晨”常用于书面语中;“照着”显得僵硬,而“洒向”则富有动态美;“鸣叫”是写实语言,而“歌唱”运用了拟人修辞格,使小鸟人格化,增强了句子表意的意境美。 【 实战演练 】 运用巧用词语法对下面的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进行替换。 1. 但我却很怀疑我如此疯狂地浪费我的青春,到底有什么收获。 2. 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了屋里。 但我却很怀疑我如此疯狂地浪费(挥霍)我的青春,到底有什么收获。 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溜进)了屋里。 3. 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鸣叫而逐渐逝去时,八月的尾巴“啪”的一下,将我推到初三的门前。 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鸣叫而逐渐逝去时,八月的尾巴“啪”的一下,将我推(甩)到初三的门前。 三、巧用诗文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名言佳句。恰当地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能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而如果能引用一些闪着智慧光彩、蕴涵着丰富思想内涵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则往往会使文章大大增色。文章中恰当引用和改用古诗文,就好比借用他人现成的丽裳来打扮自己,不费太多的精力但只要选择得当,照样使自己光彩照人。当然,理解原诗文的含义是引用和改用的前提。 例如: 1.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徜徉友谊的牵挂。 2.“1” 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另外,如果能对名句进行改造化用,旧瓶装新酒,在作文中信手拈来,嵌入自己的文章中,往往也会取得化腐朽为神奇的理想效果。例如: 1. 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之中自得其乐也。 2. 打开月饼盒一看, …… 有一种“七星伴月”的月饼盒,孤零零一只月饼,四周是七瓶迷你洋酒,真是“厂家之意不在饼,而在酒也”,用心可谓良苦。(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厂家的良苦用心进行了曝光,讽喻之中显幽默,易于为人接受) 【 实战演练 】 对下列语段运用巧用诗文法进行润色。 1. 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2.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孔子、王勃、范仲淹、鲁迅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使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使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没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历程。 四、巧用修辞法 修辞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不同的修辞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对偶使句式匀称,音律铿锵;比喻使事物具体形象,特征突出 …… 所以巧妙运用修辞,对于增强文采有重要作用。例如: 1. 自古有天必有云,天云合一才是完美的协作。每每蓝天瘦了的时候,云就多些,是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器,明代官窑的极品;蓝天胖了的时候,云就少些,是蓝底的白纹布,是云贵山区民间的手工蜡染。 起风的时候,天像一个牧人,悠闲地牧着雪白的云。白云才没有草原上的羊群那样听话呢!它们不嚼草,不喘气,只悠悠然地飘着,没有目的,这时蓝天也不焦不躁,尽情地俯下身去闻那岸边的野花,赏那明澈的河水。 天赋予了云生命,云赋予了天灵气。 (连云港中考优秀作文 《 完美 》 ) ◆点拨: 拟人与比喻融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天云协作让蓝天呈现出醉人的完美,读来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2 .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吞山纳壤,忽而大海奔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乎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不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界艰险,红尘滚滚,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南通中考优秀作文 《 雨夜思绪 》 ) ◆点拨: 该片段运用拟人、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作者倾听春雨时的独特感受,显得俊美、大气。 【 实战演练 】 采用比喻、排比手法 , 写出青春的美好。 青春,比朝霞更加鲜艳; 青春 , ; 青春 , ; 青春 , 。 比玫瑰更加芬芳 比宝石更加珍贵 比金子更加耀眼 五、巧用幽默法 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能在作文中适当地运用幽默,这是非常难得的,既能使作文更加地灵动,也能使自己的智慧之光在此中闪耀,为自己的作文加分。例如: 1.“ 老班”教物理,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哎,多难的题!我又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牛顿”和“焦耳”急得我“顿”脚抓“耳” …… 只见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望着巡逻的“老班”,我们既要警惕,又要合作,这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啊!终于挨到铃声响,告别牛顿,我们这群“鸥鹭”终于飞出了教室,此时,叹息声、责怪声一时齐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杂着自己改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 …… ” (南通中考优秀作文 《 补课 》 ) ◆点拨: 妙趣横生的语言,生动的引用和歌词改编,描画出补课给学生带来的苦恼与无奈。 2. 转眼间你已经 16 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儿,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的命令,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四核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得要我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你却毫不领情。看着你漫不经心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中考优秀作文 《 致网虫儿子 》 ) ◆点拨: 该语段运用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术语,模拟爸爸的口吻,来描述自己平时的“不听话”,诙谐中显现出平时对父亲做法的愧悔。 当然,作文中的幽默应是高品位的。笑,仅是幽默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文章要有一个积极的主题,要让人在笑中沉思而有所启迪。一味搞笑,反而读来令人生厌。 【 实战演练 】 运用巧用幽默法对下面一段话进行改写。 1. 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 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枯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 F4 。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我这可是“天然去雕饰”,省钱又够酷!你们花钱还做不来呢? 2. 姐姐不算漂亮,还有一脸的青春痘。 她总爱对着镜子边发牢骚边使劲地挤啊挤的。有时走在大街上,生怕别人看见她长了痘痘,总是躲躲闪闪的。一次,卖小菜的大叔凑过来对她说:“大姐,买菜吗?”把姐姐气得要命。 姐姐不算漂亮,主要缘于那一脸的痘痘。她每天对着镜子挤呀挤,是不是发几句感叹:“唉,老了,我老了!”虽说常言道“红颜易逝”,可姐不过才十七岁啊,她闹出来的笑话,这都是有史料考证的:一次,姐走在街上,卖小菜的大叔凑过来说:“大姐,买菜吗?”“买!买!买你个头!你怎么不叫我大妈?”老姐忿忿然地溜出了市场,留下一头雾水的大叔。 第八讲 一文多用 技法导读 一文多用,即是拿自己的已有美文,变化角度来适应考题,创出新美文。这和设计当中运用自己已有的优秀作品,略加修改,结合市场最新走向,创作出市场需要的商品是一样的道理。注意:运用的作品必须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是比较优秀的。“借用”别人的佳作,很可能落入“抄袭”的嫌疑,作文得分会非常低的,请同学们谨记。 那么,一文如何多用呢?让我们以下面的名师示范为例子,来逐步领悟。 名师示范 前提: 学习鲁迅先生的名文 《 风筝 》 。 风 筝 鲁 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 名师示范 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名师示范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名师示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名师示范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名师示范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名师示范 假设: 鲁迅先生想要择校,所以他实际要参加两次中考语文测试。 考题: 两次作文考题的写作主题分别是 —— 道歉和出错。 对策: 面对不同的中考作文题,鲁迅先生准备对 《 风筝 》 一文多用。 思考: 具体该如何修改以适应新主题呢? ( 请仔细揣摩下列两篇文章,看看老先生是如何修改的,我们又从中有何收获? ) 修改后成形的新文章一:主题是道歉。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了蕾,和孩子们在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每当故乡的天空上升起这些风筝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对弟弟所做的一件错事 …… (引出下文)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 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 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 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当时的我,居然把错误当作正确,以为那样教育弟弟理所当然,甚至还洋洋得意 …… (简单议论,收束往事,过渡到下文) 然而上天给我的惩罚终于来了, 过了几个月 ,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 的天使。 于是几个月前的那一幕 ,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以时间的推进进行叙事切换) 但让我去向弟弟道歉么?那我大哥的面子哪里放呢?而且我该怎样开口呢?我又迟疑起来了。 一天,爸爸带我们两兄弟出去户外旅行,有人在草地上放起了风筝,我看了看弟弟,想提起话头:“弟,想放风筝么?我 ……”“ 不想放了!”弟弟截住我的话头,冷淡地回答了我,然后跑开了。 于是,不善于道歉的我再也没有勇气提起类似话题,而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想道歉而失败,只得继续沉重)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空中弥漫了, 那些在天空中飞翔着的风筝无一不在提醒着我:直接地去向弟弟道个歉吧,不要再拐弯抹角地试探了,拿出自己的真诚和实意,相信弟弟是会理解的。这样想着,我不由微笑了。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我已经准备好了。 (结尾点题,深化主旨) 修改后总结及感悟: 此次的新题作文与原材料的契合点:将 “ 哥哥犯错,踩踏弟弟风筝 ” 这件事与 “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对弟弟做了错事,所以想要道歉,道歉的过程并不顺利,从而更突出 “ 真想 ” 这个题目里面的重要词语。 这篇新题作文虽然叙述的过程似乎与原文类似,但在结尾部分 “ 画龙点睛 ” :不善于道歉的 “ 我 ” 已经准备好了, “ 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 ,由此点题扣题,深化主题,从而体现出了 “ 我 ” 的自省精神,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 修改后成形的新文章二:主题是出错。 原来,是我错了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 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 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当时的我,以为那样教育弟弟理所当然,甚至还为此而洋洋得意 …… (简单议论,突出当时 “ 以为正确 ” 的心理,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然而上天给我的惩罚终于来了, 过了几个月 ,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几个月前的那一幕 (以时间的推进进行叙事切换。), 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 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原来,是 我错了 …… (至此才真正点题,与前文形成认识上的对比,突出题目中“原来”这个关键词语代表的一种恍然大悟。) 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弟弟道歉,讨他的宽恕,对他说: “ 弟弟,是我错了,我不该毁坏了你的风筝。 ” (再次点题。) 当我等着他说 “ 我可是毫不怪你 ” 时,却听见弟弟惊异地说: “ 有过这样的事么? ” 他似乎什么也记不得了。 不知道他是真的忘了,还是不想再提起,总之,对我而言,已没有什么宽恕可言了 ……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空中弥漫了,既让我想起了这段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即使当我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时,时光也不 再能倒回,从而让我修正自己的行为了 …… (结尾再次点题,表达深切而无奈的惆怅与遗憾。) 修改后总结及感悟: 中考命题的主题是 “ 原来,是我错了 ” ,而原文 《 风筝 》 本来主题就是出错,因此, “ 修改设计 ” 就变得阻碍很小。 本文的修改也正抓住了这个特点,做法极致简单,只是注意了三点:点题、过渡、改动少数文字使之更切合当前中考的实际。 为了突出题目中 “ 原来 ” 这个关键词,在做局部改动的时候,特地设置了一个明显的前后对比的心理活动,既达到过渡的作用,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后面再围绕 “ 我错了 ” 继续点题,从而使这篇修改后的文章更切新题。结尾一处则既点了题,也抒发了无限惆怅的感情,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 方法总结 】 1. 找出新题与旧文的契合点,确定一文多用的可能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旧文能否用在新题里起决定作用的条件。如果旧文所用材料与新题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那么是不能运用在新题里的。 以上文为例, 《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 的主题其实也是对 “ 犯错的反思 ” ,但在情节的设置上与原文有所不同,这篇文章重点着点在 “ 道歉 ” 上面。 《 原来,是我错了 》 这个题目,与 《 风筝 》 有契合点,那就是原文讲的就是哥哥对弟弟所做的一件错事。 2. 打造一条鲜明的线索,使之能贯穿全文,符合新题 要使用“一文多用”的方法取得高分,新文章一定要依照题目打造好一条鲜明的线索,再在这条线索的指引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以上面两篇文章为例,它们所用的故事是类似的,但是它们的线索是不一样的: 原文 《 风筝 》 的事件线索比较明显:引出回忆,点出沉重 —— 儿时摧毁弟弟的风筝,还以为自己正确 —— 中年时发现自己错了 —— 请求原谅而弟弟已忘却 —— 沉重的悲哀。 《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 事件与原文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是:请求原谅的过程。 “ 我 ” 由一个不善于道歉的人成长为一个敢于道歉的人,体现出 “ 我 ” 的一种成长,一种自省精神。 《 原来,是我错了 》 的情感线索比较明显:事件与原文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是:更加突出了前后文的 “ 以为正确 ” 和 “ 发现错误 ” 之间的对比,并反复点题 “ 是我错了 ” 。所以,把这句话看做一条情感线更合适。 由上可见,即使是同一材料,但因题目不同,打造的线索也应不同,应随题目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3. 反复扣题点题 “一文多用”要转换成功,学会点题、扣题很重要。不但开头、结尾要点题扣题,就是在行文过程中,如有必要,也要不断地点题扣题,避免跑题、偏题之嫌。同时这也是突出文章主题、中心的最好办法之一! 我们来看看示范的两篇文章的点题扣题: 《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 : 开头:每当故乡的天空上升起这些风筝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对弟弟所做的一件错事 …… 行文过程:(这里扣题扣的是道歉) 当时的我,居然把错误当作正确,以为那样教育弟弟理所当然,甚至还洋洋得意 …… 于是,不善于道歉的我再也没有勇气提起类似话题,而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翔着的风筝无一不在提醒着 我:直接地去向弟弟道个歉吧,不要再拐弯抹角地试探了,拿出自己的真诚和实意,相信弟弟是会理解的。这样想着,我不由微笑了。 结尾: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我已经准备好了。 《 原来,是我错了 》 : 行文过程: 当时的我,以为那样教育弟弟理所当然,甚至还为此而洋洋得意 …… 原来,是我错了 …… 弟弟,是我错了,我不该毁坏了你的风筝。 结尾:即使当我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时,时光也不再能倒回,从而让我修正自己的行为了 …… 4. 随着题目的改变,学会局部调整并能依题突出重点 如果完全按旧文生搬硬套的话,可能会导致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得当等问题,因此,局部调整很要紧。建议“一文多用”时,最好简单列下提纲,标注一下各部分的详略,确定好需重点突出的内容,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新题作文。 我们依然以上面的两篇文章为例: 《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 》 的局部调整: 由原文的“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看到一本书,改为了“过了几个月,我不幸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时间上的改变更符合了“假如鲁迅参加中考”的年龄身份。 由原文的直接去道歉改为“犹豫着要不要去道歉 —— 拐弯抹角想道歉而失败 —— 真想向弟弟直接而真诚地道个歉”,这里改变了一个情节,从而能够将“我”克服心理障碍,由“不善于道歉”到“准备好了真诚道歉”的过程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是一个成功的局部调整。 由原文的弟弟 “ 什么都不记得了 ” 改为 “ 弟弟截住我的话头,冷淡地回答了我,然后跑开了 ” ,拒绝了 “ 我 ” 拐弯抹角的试探,从而引起下文 “ 我 ” 对真诚道歉的思考,与上面情节的调整相适应。 由原文的 “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 的结尾改为 “ 我真想向弟弟道个歉!我已经准备好了 ” 为结尾,点题扣题,非常自然、流畅,符合新题的主题。 《 原来,是我错了 》 的局部调整: 由原文的“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看到一本书,改为了“过了几个月,我不幸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时间上的改变更符合了“假如鲁迅参加中考”的年龄身份。 由原文的弟弟“什么都不记得了”改为“他似乎什么也记不得了。不知道他是真的忘却,还是不想再提起,总之,对我而言,已无什么宽恕可言了 ……” ,改后使人物的反应更符合事件发生于几个月前的设定,也不那么费解和拗口。 由原文的对比不那么突出,改为前后认识的对比更加突出,更好地扣住 “ 原来 ” 这一关键。 综上所述,要成功地实现 “ 一文多用 ” 并且要取得较高分数,则一定要掌握好以上所述的方式方法。 在我们将自己的主题作文打造好以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那就是:多熟悉自己的主题作文,并且在平时多思考:这个主题作文所用到的素材还可以用到哪些题目里去?怎么用?并且可以把想法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多探讨一下。这对于我们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 注意事项 】 1.“ 一文多用”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分主题作文”的基础上实施的, 一定要注意是用“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到一定水平以后的灵活使用。并非是让大家去背诵作文书的作文来进行套用,如果一旦发现是套用他人作文的话,中考作文的得分是极低的,绝不可因此耽误自己。 2.“ 一文多用”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你原有的这篇文章与考试新题是有切合点的,是有转换的可能的。绝对不可勉强使用原有材料,如果旧文与新题之间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勉强使用上去也只能导致偏题、跑题。所以,拿到新题,一定要认真思考,有没有使用旧文改造的可能,如果实在不行,也无需勉强。 3.“ 一文多用”是对原有材料的灵活运用。由于题目不同,原有材料的详略、重点、主题等都会随之改变,所以要认真掌握好“一文多用”的相应技法,尽量多次尝试,在尝试中熟悉掌握,使自己的中考作文既能够有备而来,又能够有技可用。 学习借鉴 下面,我们就选取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来看看如何修改,以适应2018年广东省题的中考作文题。 选文首要原则:材料个性、独特。 最好是独特的事件+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悟,这样不容易在“阅兵场”上“撞车”。否则,事倍功半,意义不大。 从那一刻开始 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在一旁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 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向……( “找不到 方向”,显示是自身心路历程;“宣纸”可知具体指书法方向。选材独特。 )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深似程度。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我自然体会不到书法流露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 ,丝毫追寻不到方向。( 诸多相关材 料糅合起来写心路遇阻,事件始末真实清楚,概括力强。叙事处理得妙。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调,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尽显豪放。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那一刻,我被“刷字”深深触发,此后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拘泥。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遍百家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 独特风格。( 描写“刷字”极为专业, 选取这种体会和感悟,的确“独此一家”!但更重要的是用“明朗”“触发”,显示“那一刻”的心理转变,依托这个才能体现文章主题。 ) 当我重新提笔的一刻,墨汁竟在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了书法的方向。( 选取对“刷字”的体会写心理的“触发”和转变,为表现主题服务。 ) 或许,人生方向亦是如此。在繁忙的复习阶段,我总把自己困于成堆的资料中, 有时,我们 更该放开内心,去体味不同的风景, 从而收获本真。或许换了思考角度,就会有柳暗花明。 ( 由书法到人生,由一物到万物,升华了自身体验,也升华了主题。 ) 我将一张张揉碎的宣纸铺平,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声,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 点评: 材料关乎书法,这本来就少见;书法又紧扣提升技巧形成风格的“心路历程”,这材料不独一无二也不可能。体验源自自身生活,因此有这样佳妙的文章。本文写出了思想的精华,用真实的细节托起了“那一刻”的体验和转变,这样的文章既充实,又多彩。 这样的文章,最适合一文多用。一是材料独特,可以转换的角度相当的广,结合新题稍微改改,就是一篇考场佳作;二是这文章原本就是高水平的佳作,假设它是我们自己的作品,那必定是下了大力气才能准备成这样,那么,我们一定 是非常熟悉它的,既然这样,修改起 来简直就是得心应手了。 有个好底子,是“一文多用”中选文的关键。 新题: 恒(2018年广东省题) 主题: 围绕“恒”确定主题。 新题与原文的契合点分析: 原作者追寻自己有个性的书法方向的过程,其实也是由迷茫到坚定的过程,这便是新题与原文的契合点。 【“一文多用”后的文章】 恒 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在一旁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向…… 是在困顿中继续坚持呢?还是承认失败索性放弃呢?我陷入两难的选择中 ……( 开篇抑笔,找不到方向的迷茫 )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深似程度。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 么。我不停地练习,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望着满地的憔悴破损,我陷入了没有边际的焦躁之中。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我自然体会不到他所流露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 但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寻不到方向…… ( 继续抑笔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尽显豪放。在看 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那一刻,我被“刷字”的这种独特的个性美感深深触发。而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遍百家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看着米芾的《多景楼记》,我体会到了“恒”的巨大能量!“恒”就是对前人无数重复后的超越,“恒”就是水滴石穿和积累跬步,“恒”就是穿越迷茫的灯盏! ( 领悟到“恒”的作用,不再迷茫 ) 当我重新提笔的一刻,墨汁竟在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如深山中缭绕的清雾。 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这都有赖 于米芾对我的启发!我不再自困于 “相似”的牢笼,我知道只有不断地继续前进,更加熟练,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 ( 点题,呼应前文 ) 或许,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困于发展的瓶颈时,持之以恒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 ( 点题,再次突出“恒”的重要作用 ) 我将一张张书写好的宣纸平铺于书房,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声,认识到“恒”的重要性的我 内心又归于平静了。 正如梁实秋所说: “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议论收结,再次点题,富有哲理 ) ◆ 一文多用后总结及感悟: 作者追寻自己个性的书法方向与“由迷茫到体会到‘恒’的作用后的坚定”有其相契合的地方,所以改写的力度不需太大。 开篇用抑笔,体现“未领悟到‘恒’的作用之前”的苦闷、迷茫;然后再写“领悟到‘恒’的作用”的过程及之后心态的改变和认识的发展。倒数第二、三段的改写更突出了“恒”的重要 作用,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富有哲理之美。 结尾再次点题,同时突出“恒”的作用。全文反复出现“恒”一词,紧密扣题,从而使新题作文完全贴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