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孝感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内环境示意图(a、b、c 处箭头指示血液流动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体 液),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中氧气的含量比③中低 B.③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③中可能含有葡萄糖、CO2、胰岛素 D.④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和③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 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共同维持的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乳酸使 PH 下降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3.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  ) A.组织液→血浆 B.组织液→淋巴→血浆 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4.用图 1 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 2 所示,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 ①图 2 显示的是膜外电位 ②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 cd 段 ③a 至 b 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移到 X 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食物时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 B.某人支配左腿的传出神经及神经中枢完好,传入神经受损,则针刺左腿有感觉但不能运 动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6.下列有关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B.神经纤维膜对 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C.神经纤维上,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 K+内流形成的 7.下图 1 表示信息在神经细胞中的传递规律,图 2 是图 1 中某结构的放大图。对其中的认 识错误的是( ) A.结构①是树突,结构②也可能是树突的膜 B.结构④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④中的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结构③中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8.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靶细胞 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9.下图是血糖调节图解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 ab 段与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不同 B.曲线 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 段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水解 10.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B.若切断⑦导致下丘脑不能支配胰岛,则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图中内分泌腺 D.从③⑦可以看出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腺活动的枢纽 11.某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 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 30min 和注射后 30min 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注射 TRH 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 病人丙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治疗 D. 甲乙丙三人注射 TRH 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 12.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相对减少( ) ①剧烈运动 ②天气转热 ③患糖尿病时 ④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适当浓度的利尿剂 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的过程都可以用该图来表示 B.信息只能从细胞 1 传递给细胞 2,而不能向着相反方向传递 C.如果细胞 1 是胰岛 B 细胞,则细胞 2 可表示肝细胞和肌细胞 D.细胞 1 的分泌物,必须依赖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2 14.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 A、B、C 均属于免疫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细胞 C 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 E,此过程与细胞 B 无关 1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外来物质 ②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③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④利用抗生素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⑥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6.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 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 TRH 前 <10mU/L <10mU/L <10mU/L 10-40mU/L 注射 TRH 后 10-40mU/L 10-40mU/L <10mU/L >40mU/L A.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B.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 1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胚芽鞘的某些细胞内的酶能催化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 B.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D.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18.假设下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 对 a、b、c、d 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19.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可以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 C.该实验前需做预实验 D.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 20.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a 点对 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背光侧为 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将植物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c 点对应 的生长素浓度,则远地侧为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若曲线 ab 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 cd 可表 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 ab 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 cd 可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21.下图是豌豆的去顶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B.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C.生长素不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D.植株内生长素下降的同时,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 22.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有几项( ) ①果树整枝修剪 ②无籽西瓜的培育 ③无籽番茄的培育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 ⑤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 A.1 B.2 C.3 D.4 23.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 量 C.群落中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D.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 量 2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将 M 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只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26.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 间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 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 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 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 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 t4 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27.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 S 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则导致这一变 化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 ab 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规律 2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29.如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 的海拔高度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 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在﹣200~3800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光照是影响 分布 的主要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b 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剧烈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 D.光能来自地球以外,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1.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 E2 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只有 1 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 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3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 叙述错误的是( )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 3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 化情况,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甲是第三营养级 B.B 点和 D 点种群丙的增长率不同 C.AB 段种群丙数量的下降与食物减少和天敌增多有关 D.图中显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能力 34.下列有关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 10%~20% 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 率 C.兔子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D.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红杏出墙”这两句成语中包含的信息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的来源既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体 D.将荒地改建为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信息传递 可 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6.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 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相对优势度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 (种)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A.稻鸭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杂草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B.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 升 C.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恢复力稳定性 D.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 37.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38.下列有关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酶的专一性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碘液 ③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39.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 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在 B 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C.在 A 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D.在 C 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 40.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产生 ATP 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细胞内 ATP 的含量都能保持动态平衡 C.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ATP 中的“A”与构成 RNA 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41.(6 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 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 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 ms 后测得突 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 (mV) Ⅰ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Ⅱ 5 min 后 65 65 Ⅲ 10 min 后 50 25 Ⅳ 浸润在 河豚毒 素中 15 min 后 40 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75 mV。室温下,微电极 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 0.5 ms 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 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 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 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剂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2.(10 分)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①~③表 示激素。据图回答: (1)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增加的激素是 , 通过调节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毛细血管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2)饮水不足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_________,该调节过程 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腺体为甲状腺,则③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②只能作 用于甲状腺,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激素的分泌体现了动物激素的 机制。 43.(12 分)生长素和乙烯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IAA)和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都要通过与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从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________作用。IAA 在植物根尖的运输方向是从__________ 区到_________区从而使根伸长。 (2)1964 年,科学家进行离体实验发现,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 14C-蛋氨酸,发现有 14C -乙 烯产生,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1979 年,美籍华人杨祥发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当供给植物 14C-蛋氨酸时,检测不到乙烯 产 生 , 只 有 14C 标 记 的 1- 氨 基 环 丙 烷 -1- 羧 酸 ( ACC ) 累 积 , 据 此 结 果 推 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实上述假设,科学家在_________条件下,将 14C – ACC 供给植物组织时,发现组织很快__________,证明上述假设正确。 44.(9 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 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 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还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 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 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 数量为 a,经繁殖 n 代后 D 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 k 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 大时的数量为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 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甲中 CD 段,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试解释其原因是 。 ④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________点年龄组成。 45.(7 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 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 C、D 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 。 (2)图中②表示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丁是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 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以 CO2 形式流动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 (4)下表为 D 种群的能量流动情况分析 (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 103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D 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__kJ/cm2·a。 46.(6 分)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验证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 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已知 SO 2-4 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试管甲 试管乙 步骤 1 加入 1%CuSO4 溶液和 pH6.8 的缓冲液各 1 mL 加入 A 步骤 2 各加入 1%的淀粉酶溶液 1 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步骤 3 各加入 1%的淀粉溶液 1 mL, B 步骤 4 取出试管,各加入 1%的碘溶液 3 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 ,“实验步骤”中 A 处应为 ; B 处应为 。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4)有同学提出由于 CuSO4 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请你提出另外一种检测结果的方法: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期末 考试 生 物 参 考 答 案 1-20 BAABD BCCBC BBCAB DAAAD 21-40 CBCCB BBBBC CBACB DDDCB 41.(6 分,每空 1 分) (1)低 胞吐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3)b、c、d 42.(10 分,第(1) (2)小题每空 1 分,第(3) (4)小题每空 2 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收缩 (2)增加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②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4)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43.(12 分,第(1)小题每空 1 分,第(2)小题每空 2 分) (1)(特异性)受体 调节 分生区 伸长区(每空 1 分) (2)蛋氨酸是合成乙烯的原料 在有氧的条件下, 蛋氨酸先合成 ACC,再转变为乙烯(合理即可) 有氧 出现 14C -乙烯 44.(9 分,第(2)小题②③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1)随机取样   偏大 (2) ①理想  ak/2  ②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个体不断增加 ③随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增加,这样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 ④ A、B、C 45.(7 分,每空 1 分) (1) (2)光合作用 生产者和分解者(甲和丙) (3)大气中的 CO2 化石燃料燃烧 ①②③④ (4)2.46×104 46.(6 分,每空 1 分) (1)对照  蒸馏水和 pH 为 6.8 的缓冲液各 1 mL  放入 37 ℃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2) 试管甲变蓝色,试管乙不变蓝色  (3)维持反应液中 pH 的稳定 (4)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 1 mL,50~65 ℃恒温水浴 2 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