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试卷 命题人:高一备课组 注意事项:(5号宋体)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第I卷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近期,流感肆虐。温馨提醒,预防感冒,从保持喉咙粘膜湿润——喝水开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结构简单,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B. 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效应T细胞与之结合,并将其消灭 C. 皮肤、粘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大量喝水后,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 2.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 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 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 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 老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 D. 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3.下列细胞为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不考虑交叉互换)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 A. B. C. D. 4.玉米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显性基因E存在而无显性基因B时,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玉米;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玉米表现为败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BEE和♂bbEE杂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野生型:双雌蕊=3:1 B. 玉米的性别分化说明基因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C. 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自花传粉,F1中可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 D. 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与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杂交 5.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基因型AA:Aa :aa的比例为 A. 1::2:1 B. 3:4:3 C. 5:2:5 D. 3:2:3 6.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基因IA、IB、i(三者之间互为等位基因)控制,含基因IA不含基因 IB的个体为A型血,含基因IB不含基因IA的个体为B型血,基因IA和IB都有的个体为AB型血,基因IA和IB都没有的个体为O型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的ABO血型共有5种基因型 B. 父母都是AB型血,子女也应为AB型血 C. 父母都是O型血,子女也应为0型血 D. 基因IA、IB和i之间均没有显隐性关系 7.一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夫)与一白化病患者(妻)结婚,某同学将这对夫妇产生子代的情况绘制成遗传图解(如图),下列对该遗传图解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 漏写亲本的表现型 B. 漏写杂交符号“×” C. 卵细胞重复写了2个a D. 错写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8.下列能正确表示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是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该图示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 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为等位基因 D. 果蝇的该条染色体上一共含有8个基因 10.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如果Ⅲ8是女孩,则基因型只有2种 D. 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11.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 B. 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 C.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D. 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根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 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 C. 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 D. 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 13.巳知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而其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以上数据表明 A. 染色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B. 染色体不是DNA唯一的载体 C. 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D.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4.假设未来发现某种外星生物,其遗传物质的结构模式与作用原理和地球上的生物相同。若这种生物的氨基酸只有14种,其DNA和RNA的碱基组成分别只有A、T及A、U,则该生物的一个密码子最少由几个碱基组成?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B.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 Aa自交通过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16.下图中,a 、b 、c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3个基因, m 、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 B. m 、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 C. 若 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 D. a 、 b 、 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 17.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A. M表示非等位基因,N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D. M表示母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 18.针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存在的问题,杜布赞斯基等提出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其主要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9.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基因突变,则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前提 C. 遗传多样性的下降不利于生物产生适应性进化 D. 进化发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20.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 A. 降低血糖浓度 B. 维待血浆渗透压 C.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D.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B.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同时减少 C. 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 B液的成分可通过②直接成为C液的成分 2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 激素在血液中运输时是有选择的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 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23.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分别刺激图一中的①、②,都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刺激图一中②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 D. 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 24.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组是 ①分泌抗利尿激素 ②调控促激素的分泌 ③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④温度感受器 ⑤渗透压感受器 ⑥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2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进而合成分泌相应抗体 B. 血糖浓度过高时,部分血糖可以转化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26.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三种方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图①中运输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 B. 图②中细胞甲、乙只能是不同种细胞 C. 图③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是甲状腺激素 D. 图②①可分别代表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机制 27.下列哪一项属于免疫缺陷病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过敏性鼻炎 C. 艾滋病 D. 白化病 28.“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 29.对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 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 C. 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抗原二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0.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⑤⑥两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f C. 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31.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图一段时间后,燕麦能够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③⑤⑧ D. ②⑤⑦ 32.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A.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3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种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 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D. 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3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 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C. 利用赤霉素促进芦苇纤维长度增加 D. 合成乙烯的部位只有果实 35.某小组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关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IA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A B. 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C. 提高GA和IAA浓度,则促进作用增强 D. 施用适宜浓度GA有利于幼嫩植株增高 36.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 A. 种群处于衰退期 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 种群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 37.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B. 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38.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地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7年间的种群增长情况,其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①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②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③白头鹎在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④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39.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 DE段数量将一直维持稳定 B. 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 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 D. 由数学模型Nt=N0λt可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40.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 B. 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 C. 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 D. 曲线b2的K值降低,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第II卷 二、填空题(共40分) 41.(每空2分,共10分)现对某家族遗传病调査后绘制系谱如图1(己知Ⅱ代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 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Ⅲ9与Ⅲ12结婚,生儿子患遗传病与生女儿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Ⅲ9与Ⅲ12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图,甲细胞是由_________提供的,乙细胞是由__________提供的。从细胞分裂图判断,在形成Ⅲ9时,Ⅱ4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42.(每空1分,共10分)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图2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请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____________。这种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4)图2中,①和②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43.(每空2分,共10分)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进入青春期的女性的生理周期分为月经期、卵泡期、黄体期三个阶段,下列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对女性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_____类化合物,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性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_______。 (2)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多选)。 a.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性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____________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44.(每空1分,共10分)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是_____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的生理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_________。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细胞伸长 / 细胞分裂 )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细胞伸长 / 细胞分裂 )实现的。 (5)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促进植物生长(低浓度)B.抑制植物生长(高浓度)。请用A或B填空回答生产实践中对生长素的应用,是利用生长素作用的哪一种原理。 ①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____________。 ②扦插繁殖时,用生长素处理插技,使其容易生根成活:_____________。 ③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进入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与该宿主细胞结合,使得宿主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最终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大量喝水后,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 2.D 【解析】多对黄鼠交配, 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黑鼠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说明黄鼠中有1/3致死,且显性纯合致死,则后代黄鼠只有杂合子,B错误;老鼠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黄鼠只有杂合子,与黑鼠杂交,后代黄色:黑色=1:1,D正确。 【点睛】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能根据题干信息“让多对黄鼠交配,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判断显隐性;其次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判断出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3.C 【解析】只有一对基因杂合,另一对基因纯合,后代会出现3:1的分离比,A错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有两对基因杂合,并且杂合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C正确;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D错误。 4.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_E_表现为野生型,开两性花;__E_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__ee植物表现为败育。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为双雌蕊玉米,只能作为母本,A错误;结合题干信息,玉米的性别分化说明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B错误;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9B_E_∶3 bbE_∶3B_ee∶1bbee,即野生型∶双雌蕊∶败育=9∶3∶4,其中可育个体占12/16,即3/4,C正确;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败育,不能作为杂交亲本,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基因型表现出的表现型,明确基因型与性别、育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答题。 5.D 【解析】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F1再连续自交2次,在F3中,基因型Aa出现的概率为()3-1=,基因型AA和aa出现的概率相对,均为,1-2.【1-()3-1】=.因此,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3:2:3.故选:D. 6.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ABO血型遗传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控制人类ABO血型遗传的是一组复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时根据题意判断出基因IA、IB对i均为显性,进而分析推导出群体的基因型共有6种。 根据题意可知,人群中基因型为IAIA和IAi的个体是A型血,基因型为IBIB和IBi的个体是B型血,基因型为IAIB的个体是AB型血,基因型为ii 的个体是O型血,所以人类的ABO血型共有6种基因型,A错误;父母都是AB型血(IAIB),子女可能为A型血(IAIA)、B型血(IBIB)或AB型血(IAIB),B错误;父母都是O型血(ii),子女也应为0型血(ii),C正确;根据上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可知,基因IA、IB对i均为显性,D错误。 7.D 【解析】根据书写遗传图解的一般要求,必须要有亲本及其表现型,交配方式,产生配子情况,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根据题意,本题中书写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并没有错,故答案选择D选项。 8.B 9.A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等位基因的概念、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规律、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等位基因的概念,知道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明确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控制多个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单独分析该图中每一个基因及其对应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都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互为非等位基因,C错误;图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因此果蝇的该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个数将多于8个,D错误。 10.C 【解析】根据1号、2号患有甲病,不患乙病,其女4号患有乙病,其子6号不患甲病,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项、B项正确;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乙病的致病基因为b,1号、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根据9号没有甲病且患有乙病,可判断3号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4号的基因型为bbXAXa,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可能有2×2=4种基因型,C项错误;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 XaXa,6号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Ⅲ10不会携带乙致病基因,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2/3)(1/2)=2/3,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3)=2/3,D项正确。 11.D 【解析】A. DNA分子中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错;B. 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相同,因为在DNA分子中A=T,G=C,B错;C.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C错;D. 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由于DNA分子中A=T,G=C,D正确。故选D。 12.B 【解析】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A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项正确;DNA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都是DNA,但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NA复制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T-A、A-T 、C-G、G-C,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U-A、G-C、C-G、A-T,D项错误。 13.B 【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成分、DNA的分布及遗传物质等知识,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给的数据信息,判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及细胞内DNA分布的主要场所,明确遗传物质及遗传信息的含义,进而正确答题。 根据题意,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说明染色体是细胞内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DNA唯一的载体,B正确;根据“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说明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DNA和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也不能确定二者能否传递遗传信息,C、D错误。 14.B 【解析】本题结合题干信息考查密码子的组成特点,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题意,某种外星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模式与作用原理和地球上的生物相同,即种外星生物遗传物质是双链DNA,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其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结合题干中“这种生物的氨基酸只有14种,其DNA和RNA的碱基组成分别只有A、T及A、U”,即转录时DNA中的A、T分别与mRNA中的U 、A配对,形成的mRNA中的A、U两种碱基能决定这种生物的14种氨基酸,如果由mRNA中的2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至多形成22=4种氨基酸;如果由mRNA中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至多形成23=8种氨基酸;如果由mRNA中的4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至多形成24=16种氨基酸;如果由mRNA中的5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至多可形成25=32种氨基酸;如果由mRNA中的6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至多可形成26=64种氨基酸;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知识来源于课本,即决定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由mRNA中的A、G、C、U四种碱基决定,所以生物体内的密码子种类有43=64种,即mRNA中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结合题意中“外星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模式与作用原理和地球上的生物相同”,可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才能得出该生物的一个密码子最少由4个碱基组成。 15.B 【解析】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A项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故B项正确;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的重新组合,A与a属于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Aa在遗传时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C项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突变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项错误。 16.C 【解析】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可能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也可能控制生物的一种或两种性状,A项错误;m 、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m 、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项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所以,若 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C项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a 、 b 、 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转录,但翻译过程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完成,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的实质和结果、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等。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突变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间的间隔序列m、n的碱基对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17.D 【解析】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A错误;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遵循连锁交换定律,B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母亲患病,若是杂合子,则儿子可能不患病,D正确。 18.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仍然认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也是生物进化的机制,D正确。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利用和达尔文进化理论是有所不同的,但同样都以自然选择为核心。达尔文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不明白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对于物种大爆发也不能合理解释。 19.C 【解析】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基因突变,只能说为小鼠种群发生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说一定发生了进化,A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的结果,B错误;遗传多样性的下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减少,这不利于生物产生适应性进化,C正确;进化发生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20.D 【解析】人体血浆中有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A错误;血浆中血浆蛋白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功能,B错误;血浆中有抗体,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C错误;运输氧气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在血浆中,D正确。 21.C 【解析】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②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组织液(C液)增多,B错误;③的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可参加体液调节,C正确;B液是淋巴,淋巴不能通过②成为C液(组织液)。而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识记有氧呼吸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的,A项错误;激素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运送过程没有选择性,而作用过程具有特异性,B项错误;呼吸中枢在脑干,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项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的完成必须要完整的反射弧,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综合理解和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以及一些神经中枢的位置。本题的易错点是B选项,一定要注意激素在血液中的运输是不定向的。 23.A 【解析】分别刺激图一中的①、②,兴奋都能传向肌肉处,因此都能引起肌肉收缩,A正确;刺激图一中②,兴奋不能从②传向①,以电流表不偏转,B错误;刺激图二中c点,兴奋不能从c传向a,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b、c、d在同一神经元上,刺激c点,兴奋能从c传向e,局部电流能通过电流表的两电极,可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刺激图二中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从a传向b,不能从b传向a,D错误。 24.A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①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够调控垂体对促激素的分泌,②正确;下丘脑中存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③正确;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④错误;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⑤正确;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⑥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 (1)作为神经中枢 ①调节血糖平衡: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②调节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调节水盐平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 (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4)具有分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平衡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5.B 【解析】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血糖浓度过高时,部分血糖可以转化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B对;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增加,但维持体温恒定,散热=产热;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减少,但维持体温恒定,散热=产热,低温(散热=产热)>炎热(散热=产热),故C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产生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错。 【点睛】对于恒温动物,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减少,散热量也少;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增加,散热量也增加,所以低温(散热=产热)>炎热(散热=产热)。 26.B 【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所以图①中经血液运输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A项正确;图②中细胞甲、乙也可能是同种细胞,例如细胞甲、可以都是神经细胞,二者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包括甲状腺细胞,所以图③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是甲状腺激素,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图②、①可分别代表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机制,D项正确。 27.C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反应,把外来的非病原体当作抗原;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导致的失调病,难度一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感染HIV人是HIV携带者,潜伏期时,人的免疫系统完善,潜伏期后,那个人才能叫艾滋病患者。 28.B 【解析】绝食期间,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这时体内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一般正常进食,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B正确。 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程度,注意一般血糖浓度下降,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二者是协同作用。 29.C 【解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A错误;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B错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C正确;抗原二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错误。 30.C 【解析】图示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记忆B细胞;③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④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图中能特异性别抗原的有b、c、d、e、g,B错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根据图示可知:HIV侵入人体后对⑤⑥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具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对⑤细胞免疫,C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为细胞免疫过程,而过敏反应为体液免疫过程,D错误。 31.A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云母片插在下面,不影响极性运输,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①正确;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则生长素不能到达作用部位,则植株即不生长也不弯曲,②错误;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③正确;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使得右侧的生长素不能到达作用部位,则左侧生长较快,背向光源生长,④错误;云母片放置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植株弯向光源生长,⑤正确;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⑥错误;云母片放置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植株弯向光源生长,⑦正确;云母片放置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以及下面一段,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⑧错误。因此燕麦能够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①③⑤⑦,故选A。 32.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的左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光源在左,小窗在右,植物不能被光照射,所以植物直立生长;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和小窗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近小窗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故选B。 33.B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其特点,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曲线,判断出图中的P点是促进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生长素浓度低于M时促进生长,高于M浓度时抑制生长,可据此分析答题。 分析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低于M时促进生长,高于M浓度时抑制生长,因此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曲线存在这样的两个点,对应的横坐标不同但对应的纵坐标可能相同,因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B错误;根对生长素比茎敏感,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C正确;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D正确。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 (1)促进生长与“浓度”有关,表现为“两重性”特点。 (2)促进生长与“器官种类”有关,敏感性由大到小表现为根>芽>茎。 34.C 【解析】植物没有专门的内分泌腺,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A错误;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衰老及脱落,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因此利用赤霉素促进芦苇纤维长度增加,C正确;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错误。 35.C 【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图分析可知,IA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A,A正确;与不加激素相比,IAA和GA单独使用都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两者一起使用时促进作用更强,说明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协同效应,B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激素的种类,并没有涉及到每一种激素的浓度,不能说明提高GA和IAA浓度,促进作用增强,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A能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施用适宜浓度GA有利于幼嫩植株增高,D正确。 36.D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衰退型,种群密度会减小,A正确。雄性趋于不育会使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减小,B正确。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会使种群密度减小,C正确。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为年龄组成中的稳定型,种群密度基本稳定,D错误。 37.B 【解析】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 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正确。 考点:种群的特征 点睛: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①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②与③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38.B 【解析】由于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变小,所以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①正确;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为1.20,为正值,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②错误;由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某地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③正确;研究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④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9.A 【解析】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在受到外界影响时,DE段数量会出现波动甚至下降,A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正确。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大增长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C正确。种群呈“J”曲线型增长时,增长率将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用图乙表示,D正确。 40.D 【解析】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不等于零,A错误;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K/2时进行,B错误;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天敌等,若只有空间充足这一个条件,则种群数量增长不一定如曲线a所示,C错误;曲线b1的K值较高,当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K值下降,变成曲线b2,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和形成的其他条件,明确S型曲线的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41. 3/4 2/3 Ⅲ12 Ⅲ9 aX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7号和8号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女儿11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儿子10号,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故可确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Ⅲ9不患甲病和乙病,其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Ⅲ12 患甲病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Ⅲ9与Ⅲ12结婚,生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1/4,则患病的概率=1-不患病的概率=1-(1-2/3)×(1-1/4)=3/4。生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0,则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2/3。 (2)甲细胞为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甲细胞由Ⅲ12提供的,则乙细胞由Ⅲ9提供;丙细胞如果是甲细胞分裂而来,那么它叫次级精母细胞。Ⅱ4为女性,提供卵细胞,Ⅱ代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根据aa(1/2XBXB、1/2XBXb)Ⅲ9推出Ⅱ4当初受精形成Ⅲ9时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XB。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42. 细胞分裂间期 细胞核 不会 基因突变 低频性 多害少利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排列顺序 数目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图1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①代表的是DNA复制,发生的时期是细胞分裂间期。②是转录,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2)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此时密码子成为GAG,编码的还是谷氨酸,所以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即碱基对的替换。这种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4)图2中,①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所以属于基因重组。②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上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点睛:基因突变可以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但基因突变后因为密码子的兼并性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43. 脂质(固醇) 升高 生理期、运动 bc 肝糖原分解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要求考生理解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和题给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雌二醇属于脂质(固醇)类化合物;分析图1可知,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时雌二醇含量明显升高,说明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性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升高。 (2)由图1可知,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雌二醇含量明显升高;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时雌二醇含量也明显升高,说明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生理期、运动。 (3)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大量消耗血糖,使血糖含量降低,抑制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同时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都会使胰岛素含量下降,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运动提供能量;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素分泌。 (4)由上述分析可知,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胰岛素含量下降,影响女性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44. 乙烯 促进果实的成熟 吲哚乙酸 脱落酸 衰老和脱落 细胞伸长 细胞分裂 A A B A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理清其它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依据表格信息和题意,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 (1)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3)表中信息显示: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脱落酸,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说明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 (5) ①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是利用[A]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②扦插繁殖时,用生长素处理插技,使其容易生根成活,是利用[A]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③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是利用[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