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周练(12-16)(2016-12)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生物周练试题(11) 一、选择题 1.草原上一群蒙古马和多个羊群可构成的生命系统层次是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 2.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踊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踊作为亲本 B.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C.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 4.为了除去农田中对农作物有害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这两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到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中的蜘蛛、害虫和各种植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B.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的更快 C.在B期间,蜘蛛的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D.在C期间,两个种群之间呈共生关系 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类的活动不能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无关 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体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6.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7.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以下关于S型曲线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K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C.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 D.K值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8.下列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蝇蛆的种群密度 D.调查水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9.下列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的是 10.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1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 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后能形成树林 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 12.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1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 1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15.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②个体的体积大 C.孤岛上将只剩下种群②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16.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依据曲线a可知,在农作物播种时密度不宜过大 B.根据曲线b可知,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为d时最好 C.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生存斗争最剧烈 D.由曲线b可知,种群密度的变化与生物种间关系等因素有关 17.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野兔、跳蝻、山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18.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19.如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三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20.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二、综合题 21.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动物种群按“J”型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良好条件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K、K1、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 22.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 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ef。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 ,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参考答案 DCCCC ABABB DDCAD CBDBD 21.(1)N0λt 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或环境阻力 食物、资源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K2 Ⅰ 22.(每空2分,共12分) (1)r对策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λ(4)增大 偏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