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缺答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所有液体中细胞外液的含量最多 D.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HIV病毒的增殖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CO2和水 4.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5.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中的有机分子的是( ) A.胰岛素、氧气、尿素、血清蛋白 B.氨基酸、神经递质、乳酸、脂肪酸 C.胃蛋白酶、纤维蛋白原、脂肪、葡萄糖 D.ATP合成酶、脂肪酸、HPO42-、胆固醇 6.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中含有血清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B.2中最薄处的管壁细胞对应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 C.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丙→甲→乙 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类食物过少,会引起丙液增多 7.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8.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中枢一定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B.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下丘脑中有体温和水平衡调节的中枢 D.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化成兴奋 1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不能向细胞外分泌化学物质 B.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需要消耗ATP C.一根根神经纤维就是一根根神经 D.神经细胞的特殊形态与细胞全能性有关 11.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眨眼、吮吸、望梅止渴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B.在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上给予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排尿和憋尿的反射类型相同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12.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13.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C.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1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15.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16.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7.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18.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19.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20.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21.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22.肉毒杆菌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23.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 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B.躯体运动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以上全部参与 24.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25.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26.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 B.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2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8.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显性,某桦尺蠖种群分开分别迁移到甲、乙两个区域,甲地是工业发达的城镇,乙地是闭塞的山区,若干年后抽样调查甲、乙两地的桦尺蠖种群,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区域 SS(%) Ss(%) ss(%) 甲 80 18 2 乙 2 8 90 A.甲地S基因的频率为89%,乙地S基因的频率为6% B.甲、乙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两个物种 C.从上述结果可得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D.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除自然选择外,还有迁移等 2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30.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变异不定向 B.a→b的变化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3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出现高渗状态),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3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D.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34.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35.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C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36.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 D.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37.如图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神经元,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c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3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39.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950~1980年问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40.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l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41.(14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填字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结构转移。 (2)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____________(2分),共穿过____层膜结构,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3分) 42.(11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__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2分)调节。 43.(13分)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现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I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lO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某种物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兴奋不能由神经元B传到神经元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当在神经元A上给予适当刺激,请在图甲的神经元A上画出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及电流传导方向(2分)。 (3)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动作电位的改变,若从膜内外离子的变化角度分析,可能是河豚毒素______________(2分)。 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4)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___________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___________类药物。 44.(12分)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