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 1.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③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①和④ C. ①中的葡萄糖需穿过3层生物膜才能被③利用 D. 若③为肺泡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 2.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问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C. 剧烈运动时①中pH 剧烈下降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渗透压①处的下降、③处的上升 3.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 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 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 D. 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4.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在某部位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 mV B. 图甲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图乙中B点的电位 C. 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将导致C点的电位增大 D. 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5.下图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 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当发生α-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会出现痉挛现象 D. 若肉毒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则能阻止兴奋的传递 6.在没有损伤的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膜上及神经元之间放置相应的电极和电流计,如图所示。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图a中电流计两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内外,在静息状态下指针不发生偏转 B. 图b中如果电流计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外,则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图b中如果电流计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内,则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图c中电流计两电极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如图所示刺激神经纤维后,指针会发生1次偏转 7.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 mU/L <10 mU/L <10 mU/L 10~40 mU/L 注射TRH后 10~40 mU/L 10~40 mU/L <10 mU/L >40 mU/L 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 B. 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 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 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8.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 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 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 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9.如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免疫异常,可引起人体患糖尿病,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但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B. 抗体3(Y3)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C. 某类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图中疾病都是自身免疫病 D. Y1、Y2、Y3的加工场所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10.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D.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1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12.下列生理过程不涉及甲状腺激素的是 A. B细胞的增殖分化 B. 体温调节 C. 神经系统的发育 D.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细胞生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C.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14.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C.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15.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 E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合成并分泌抗体 B. M 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 E 细胞 C. 图中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均可识别抗原 D. 若图中抗原为麻风杆菌,则还会引起细胞免疫 16.如图是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乙还能增殖分化 B. 细胞乙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 细胞丙能识别侵入机体的任何抗原 D. 细胞乙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叙述错误的是 A. 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 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18.将植物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根向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B. 如果没有单侧光的影响茎也背地生长 C. 如果没有单侧光的影响,则茎向上弯曲的角度更大 D. 如果将单侧光以同样的方向照射根部,则根向下弯曲的角度更大 19.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设置 D 组的作用是对照 B. A、B、C 3组 2,4—D 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c<b<a C. 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 2,4—D 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D. 实验结果表明2,4—D 溶液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20.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正式实验前最好先做一个预实验 B. 实验中所用植物材料要相同且生理状态一致 C. 若用浸泡法,不同插条浸泡的时间长短要相同 D. 若用沾蘸法,不同插条蘸取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要相同 21.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用高浓度的2,4-D溶液作除草剂,可抑制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使产量增加 D. 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22.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次野外捕鼠记录:第一天捕获60只,做标记并及时放回,被标记的鼠下次可能更难捕获;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6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5只。你认为他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 D. 不能确定 23.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査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甲地内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调查其密度时,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 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C. 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调查得到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4.如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曲线中种内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最激烈的是bc段 B. t 3 后种群数量不能继续增长的原因只可能是食物与空间不足 C. 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b点左右 D. K值是该种群在该环境中能达到的最大密度 25.下面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戊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1中戊和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调查图1中的甲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C. 丁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时,数量变化可能如图2中的曲线X D. 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要得到丙的最大持续捕获量,应选在图2中的b点,图3中的t2时刻 26.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质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该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B. 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 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 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27.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2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D. 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项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A. 1 B. 2 C. 3 D. 4 30.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 B. 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 C. B1 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D. 图解仅能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31.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水鸟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消耗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 ) A. 50千克 B. 125千克 C. 625千克 D. 1000千克 32.下列生理活动可“双向”进行的是( ) A.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B. 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D. 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狼之间的能量流动 33.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二、综合题 34.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____________。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________(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__。 (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________信号→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处。 35.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①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②。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 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充分。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②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mm。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 36.下列A、B两图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森林中,因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不同地段的草本呈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__________的。森林中动物的丰富度大于草原,是因为森林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过程。 (3)釆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公顷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80只,标记后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200个捕鼠笼,捕获鼠9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公顷。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4)调查狐的种群密度,发现连续5年其种群密度都在逐渐下降。影响其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牧场技术员经过调查分析,作出预测:明年兔的种群密度会比今年大。作此预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图中,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猫头鹰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37.草原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但近些年来,鼠虫危害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当地某草原犬鼠种群数量变化调查结果如图甲(K0表示犬鼠种群在无捕食压力情况下的数量),犬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如图乙(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回答: (1)甲图中的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图所示数据可见,犬鼠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乙图所示的成分还应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中能量为2.3×109kJ ,B中能量为l.6×109kJ,C中能量为l.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8.0×107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犬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调查犬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答题卷 一、每题2分,共66分 1.C 2.D 3.C 4.D 5.C 6.A 7.A 8.C 9.B 10.B 11.D 12.A 13.B 14.C 15.A 16.D 17.D 18.B 19.D 20.D 21.D 22.A 23.D 24.C 25.D 26.C 27.A 28.C 29.B 30.B 31.B 32.C 33.B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12分). 特异性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 没变化 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③到② ①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电 化学 B 2. (8分) 调节 1 ①氧气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 7.0 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3.(9分) 水平结构 食物和栖息空间 次生演替 240 偏大 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 今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生产者(草) 三、四 4.(5分)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S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5% 犬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