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作业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作业 (1)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作业 ‎【基础题组】‎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 D.Na+、HPO、葡萄糖、氨基酸 解析:选D。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Na+、HPO、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选C。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成淋巴,淋巴最终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浆,C正确。‎ ‎3.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C.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解析:选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有关,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正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正确;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正确。‎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乳酸结合形成乳酸钠来维持pH稳定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解析:选C。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正确;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H2CO3水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B正确;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反应生成NaHCO3,维持pH稳定,C错误;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D正确。‎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液体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该液体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C.该液体环境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均可直接相互转化 D.该液体环境的稳态被打破,必将引起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解析:选C。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的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转化,而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血浆一般也不能直接形成淋巴,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6.下列关于健康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和核糖核苷酸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剧烈运动时肝糖原会迅速进入血浆中 C.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多于组织液和淋巴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选B。激素和核糖核苷酸会出现在内环境中,A项正确;肝糖原是多糖,在剧烈运动导致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会在细胞中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进入血浆,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故B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C项正确;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项正确。‎ ‎7.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C.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 解析:选D。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C 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D正确。‎ ‎8.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解析:选D。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渗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 ‎9.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A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E________。 ‎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填字母)液内存在着_________物质。‎ ‎(3)当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 D为消化系统,E为泌尿系统。‎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A所示的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 ‎(3)当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吸水,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答案:(1)血浆 淋巴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2)A 缓冲(写具体的缓冲物质也可) (3)血浆蛋白合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吸水 ‎10.图1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含蛋白质最多的细胞外液是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等。‎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___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图2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解析:(1)在内环境中,含有蛋白质成分最多的是血浆,即图1中的②;能直接相互交换的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①细胞内液和③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淋巴。‎ ‎(2)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当患肝炎时,经过组织细胞的代谢,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为代谢废物和某些转氨酶,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谷丙转氨酶等。‎ ‎(3)过敏反应时,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①组织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4)氧气由成熟红细胞携带扩散到血浆后再到组织液最后到肝细胞内;二氧化碳正好相反,由肝细胞产生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如图所示(见答案图)。‎ 答案:(1)② ①与③、②与③ ③④ (2)二氧化碳、尿素、谷丙转氨酶 (3)① ⑤ (4)如图所示 ‎【能力题组】‎ ‎11.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选B。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B正确;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C错误;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1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维持在7.35~7.45,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解析:选C。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D。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1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 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解析:选C。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为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①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因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组织液中低。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布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1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 ‎(2)B体液经过循环汇入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____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调节。‎ ‎(5)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___________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相对于肝脏内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的尿素含量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解析:(1)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题图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细胞内液。‎ ‎(2)题图中的B是淋巴、C是血浆,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题图中的C是血浆,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O、HPO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主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 长期的营养不良就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尿素会分泌到组织液中,由静脉端进血管,因此静脉端的尿素含量较高。‎ 答案:(1)D (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无机盐、蛋白质 HCO (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5)蛋白质 较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