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 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错误; B、最小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现象,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C、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代谢与繁殖,C错误;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但是它们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各有不同,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 肺炎双球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 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 细菌细胞中的染色体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A正确;‎ B、肺炎双球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B正确;‎ C、原核生物的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故选D。‎ ‎3.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糖体属于无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主要含有DNA,还有少量的RNA,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倍换高倍后,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B.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 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低倍换高倍后,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不需调节粗准焦螺旋,A错误;‎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是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D错误。‎ 故选C。‎ ‎5.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 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 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而不是体积和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像,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逆时针,A错误;‎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 C、高倍镜观察时,视野变暗,需要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但细胞更大,C错误;‎ 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和宽度,而不是体积和面积,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根据其作用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 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中都含有C,故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C. 不同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D. 占人体细胞干重和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都是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错误;‎ B、很多无机物中不含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B错误;‎ C、不同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C正确;‎ D、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而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D错误。‎ 故选C。‎ ‎7. 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夏季植物叶片由绿变黄,可能是土壤缺Mg所致 B. 正常人饮食不当出现贫血,可能是食物中缺Fe所致 C. 长期偏食的人出现肌肉抽搐,可能是食物中缺Ca所致 D.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要经常多喝一些盐汽水的目的主要是补充水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Mg是构成叶绿素的原料,所以夏季植物叶片由绿变黄,可能是土壤缺Mg所致,A正确;‎ B、缺Fe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进而引起贫血,B正确;‎ C、缺钙会引起肌肉抽搐,C正确;‎ D、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要经常多喝一些盐汽水的目的主要是补充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对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B. 在冬季,有些乔木体内的淀粉水解,使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多,有利于保水 C.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 在休眠的细菌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下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渗透作用的过程中,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A错误;‎ B、有些乔木在冬季时,体内淀粉水解使可溶性糖类增多,有利于保水,即结合水含量增多,植物的抗逆性增强,B正确;‎ 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C正确;‎ D、休眠的细菌,细胞代谢活动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麦芽糖、果糖和蔗糖都是还原性糖 B. 淀粉与糖原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细胞中 C. 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但不属于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D. 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A、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糖,A错误;‎ B、淀粉与糖原的组成元素都是C、H、O,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B正确;‎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C正确;‎ D、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都是动植物共有的糖类,D正确。‎ 故选A。‎ ‎10.‎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疟疾。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脂质在哺乳动物精子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C. 细胞膜中不含脂质 D. 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胆固醇属于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能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在哺乳动物精子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有关糖类与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B. 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C. 脂肪的基本单位是脂肪酸 D. 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Ca和P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其次还有少量糖类,A正确;‎ B、脂肪具有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B正确;‎ C、脂肪的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C错误;‎ D、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Ca和P的吸收,维持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依次为丙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式。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A. 1 1 3 B. 1 2 ‎2 ‎C. 1 1 2 D. 3 3 2‎ ‎【答案】B ‎【解析】‎ ‎【详解】观察这三个氨基酸结构可知:丙氨酸和丝氨酸各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天门冬氨酸含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三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2,氨基数=这三个氨基酸所含有的氨基总数-肽键数=3-2=1,羧基数=这三个氨基酸所含有的羧基总数-肽键数=4-2=2。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13. 绿色荧光蛋白是从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若R基上的羧基和氨基不会脱水形成肽键,则下列对该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氨基酸数目 ‎126‎ R基上的羧基数 ‎15‎ 游离羧基总数 ‎17‎ 游离氨基总数 ‎17‎ A. 只有1条肽链 B. R基上的氨基有17个 C. 水解时,水中的氧参与形成氨基 D. 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232‎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蛋白质中游离羧基总数为17,R基上的羧基数为15,据此可推知该蛋白质含有肽链17—15=2条,A项错误;R基上的氨基=17—2=15个,B项错误;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氧参与形成羧基,C项错误;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脱去水的分子数=肽键数=126—2=124个,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24=2 232,D项正确。‎ ‎14.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是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但功能不同,与此无关的是 A.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 构成蛋白质肽链的数目 C. 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 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D ‎【解析】‎ ‎【详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区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ABC正确;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无蛋白质的功能无关,D错误;故选D。‎ ‎15.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与氨基酸中R基团的不同有关 B. 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蛋白质之所以有多种生理功能,是因为它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C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A错误;‎ B、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可使蛋白质析出,但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多种生理功能是由其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决定的,C正确;‎ D、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原理是含肽键的化合物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结合产生紫色络合物),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有关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和RNA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只表现在五碳糖的不同 B. 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C. 核酸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 D.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5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DNA和RNA化学组成上的差异除了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上的差异外,还有含氮碱基(DNA中含有T不含U,RNA相反)上的差异,A错误;‎ B、8%的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正确;‎ C、所有细胞都含有核酸,C正确;‎ D、豌豆叶肉细胞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其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T、C、G、U5种,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和核仁 B. 真核细胞的DNA仅存在于细胞核,RNA仅存在于细胞质 C. 人体细胞中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D. 从化学组成上,DNA和RNA的组成元素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核仁不含有核酸,A错误;‎ B、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B错误;‎ C、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就是DNA,C错误;‎ D、DNA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该细胞最外层的结构 B.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C. 制备细胞膜可以用鸡血细胞作为材料 D. 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ATP水解有关的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A错误;‎ B、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磷脂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制备细胞膜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而不用鸡血细胞作为材料,因为鸡血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C错误;‎ D、有些不含线粒体的细胞,如需氧型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通过膜的主动运输过程消耗能量,故细胞膜上存在催化ATP水解供能的酶,D正确。‎ 故选D。‎ ‎19.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晡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运动的,而蛋白质分子是不运动的 B.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膜上的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B错误;‎ C、激素中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激素中小分子物质,如性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 B. 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 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分布在细胞中央,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 D. 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核仁的体积较大,A正确;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因此有利于接收信息,B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为了便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物质的吸收,线粒体应该集中分布在小肠绒毛膜附近,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D正确。‎ ‎22. 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B. 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后变成双层膜结构 C.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内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降解过程与基因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自噬体具有2层膜,即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A错误;‎ B、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后变成单层膜结构,B错误;‎ C、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 D、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D正确。‎ 故选D。‎ ‎23. 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 ①②③④⑤都具有生物膜 C. 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D. 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经过的结构依次是⑤→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④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⑤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B错误;观察活细胞中的②线粒体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C错误;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⑤核糖体→③内质网→①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D。‎ ‎24. 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m也能合成ATP B. 图中f能合成性激素 C. 图中q是指线粒体外膜 D. 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细胞器和核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m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可以产生ATP,A正确;f是内质网,是性激素等脂质的合成车间,B正确;q是线粒体外膜,C正确;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D错误。‎ ‎25.‎ ‎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 附着型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D. 分泌蛋白的过程中内质网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A错误;‎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粗加工(这一过程没有囊泡运输),内质网将该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的,B错误;‎ C、看图可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C正确;‎ D、分泌蛋白的过程中内质网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C。‎ ‎26. 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体仅动物细胞中含有,植物细胞没有 B. 内质网在细胞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 C. “消化车间”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D. 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低等植物细胞液含有中心体,A错误;‎ B、高尔基体在细胞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B错误;‎ C、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27.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B.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是不能存活的 C. 核膜为双层膜,所以mRNA进入细胞质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 D. 细胞核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是能够存活,B错误;核膜为双层膜,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不需要穿过磷脂分子,C错误;细胞核是DNA复制、转录的主要场所,翻译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28.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主动运输 D. 酒精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酒精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D正确。故选D。‎ ‎29.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蔗糖分子则不能。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当渗透达到平衡时,被面差为m。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渗透平衡时,烧杯中的水分子仍然能够进入漏斗 B. 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浓度大于S2溶液的浓度 C.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 D. 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与图中渗透平衡时S2溶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渗透平衡时,水分子进出漏斗的速率相等,A正确;‎ B、渗透平衡时,漏斗内液面高于烧杯液面,S1溶液的浓度应大于S2溶液的浓度,B正确。‎ C、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由于渗透作用,漏斗内的液面会继续上升,上升时漏斗内溶液渗透压下降,故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第一次渗透平衡时,S2溶液的浓度比原S2溶液的浓度大,加入适量的与现S2溶液的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相当于S2溶液的浓度增大,故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D正确。‎ 故选C。‎ ‎30.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 ‎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二、非选择题 ‎31. 如下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其构成的大分子物质B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________。若大分子物质B发生了变性,则其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继续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3)物质C是________ ,而与其结构类似,但作为人遗传物质的________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 ‎(4)物质d是________,d和____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1). 葡萄糖 (2). 本尼迪特 (3). 糖元 (4). 油脂 (5). 氨基酸 (6). 紫色 (7). 能 (8). RNA (9). DNA (10). 脱氧核糖核苷酸 (11). 雄激素(性激素) (12). 胆固醇 ‎【解析】‎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物质a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常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糖类物质糖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共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脂肪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生物体以它作为长期储存的备用能源物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物质b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大分子物质B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蛋白质发生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了,但肽键没有断裂,仍能继续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3)物质C是构成核糖体的核酸—RNA,但作为人遗传物质的是DNA,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4)物质d的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d是雄性激素,性激素、胆固醇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32.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为_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___(填“甲”“乙”或“丙”)。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甲中的______________着色。‎ ‎(2)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这表明结构c与____(填序号)的形成直接有关。 ‎ ‎①内质网 ②高尔基体 ③中心体 ④核糖体 ‎(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丙分别通过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___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 ‎(4)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_。 ‎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_(填“Ⅰ”“Ⅱ”或“Ⅲ”)。‎ ‎【答案】 (1). 细胞核 (2). 乙 (3). 碱性 (4). 染色体 (5). ④ (6). e、h (7). 酶 (8). 自身不能合成胆碱 (9). 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 (10). Ⅲ ‎【解析】‎ ‎【详解】(1)甲是细胞核。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有丝分裂中期核膜核仁已经消失,但含有线粒体,即图中的乙。龙胆紫属于碱性染料,能使甲中的a染色体染成紫色。‎ ‎(2)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选④。‎ ‎(3)乙线粒体通过e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丙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h基粒来增大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要加胆碱才能繁殖,说明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自身不能合成胆碱。‎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与前一种培养基相比,能让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其上培养,从结果来看检测的是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与测得的相对放射性的关系,所以“另一种培养基“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 ‎③表格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增殖代数的增加,测得的细胞中线粒体的相对放射性减少,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33. 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甲乙代表生物膜的成分,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 ‎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________的活动. ‎ ‎(4)图二与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5)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________.‎ b.若乙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明显________甲组,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________.‎ ‎【答案】 (1). 甲磷脂分子 (2). 协助扩散 (3). 乙载体蛋白 (4). ④ (5).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6). 完全抑制呼吸 (7). 被动运输 (8). 小于 (9). 主动运输 ‎【解析】‎ ‎【详解】(1)图中甲是磷脂分子,乙是蛋白质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由“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可知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甲)。‎ ‎(2)由分析可知,②属于协助扩散。‎ ‎(3)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蟾蜍的离体心肌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Ca2+、K+、C6H12O6,对其施加某种毒素后,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故细胞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的原因不是能量供应不足,最可能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载体蛋白(乙)的活动。 ‎ ‎(4)由分析可知,图二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与图一中④‎ 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BC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5)①b. 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可设计两组试验来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甲组提供充足的能量(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完全不提供能量(完全抑制呼吸)。‎ ‎②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受能量的影响,说明不消耗ATP,故其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b.若乙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明显低于甲组,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受到能量的影响,说明消耗ATP,故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34.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上述结构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其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分别是______和_____。‎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含有________。‎ ‎(4)生活在湖水中的B,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形成________现象。‎ ‎【答案】(1). C (2). 无细胞结构 (3). A和B (4). 没有核膜(或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5). 肽聚糖 (6). 纤维素和果胶或几丁质 (7). B (8). 藻蓝素和叶绿素 (9). 水华 ‎【解析】‎ ‎【详解】(1)图中C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它区别于其他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无细胞结构。‎ ‎(2)AB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3)图中B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 ‎(4)当蓝藻在淡水水域过度繁殖时,会出现水华现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