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铜陵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段(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命题教师:周东东 审题教师:方辉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a若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则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B.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是二倍体 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2. 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B. 图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图示变异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D. 图示过程表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 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Ⅰ2、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1. 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③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①表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B. 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图②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图中4种变异均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 利用基因型为HhRr的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下列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 B. 植株A和植株B的基因型相同 C. 获得植株B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 获得幼苗①、②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的特点决定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B.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C. 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三倍体 D. 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能诱发定向突变,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进程 B. 通过多倍体育种产生的无籽西瓜属于新物种 C.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D. 单倍体植株常表现出长势矮小、果实种子中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等性状 1. 下表是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供体 分子手术刀 分子缝合针 载体 受体 A 质粒 限制酶 DNA连接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大肠杆菌等 B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DNA连接酶 限制酶 质粒 大肠杆菌等 C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限制酶 DNA连接酶 质粒 大肠杆菌等 D 大肠杆菌等 DNA连接酶 限制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质粒 2. 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A.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 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3. 某县城有20 000人,男女比例为1∶1,女性血友病患者有1 600人,求人群中一正常女性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 A. 3/16 B. 3/25 C. 4/25 D. 1/7‎ 4. 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是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④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⑤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⑥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⑥‎ 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B. 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佳手段是异地保护 D. 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1. 某植物花的红色对白色为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现选择亲本为红色花的植株自由交配获得子一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色:白色=48:1,则亲本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 B. C. D. ‎ 2.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 ①指基因频率,②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④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⑤⑦‎ 4.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 5. 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体液的四种成分,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①~④的成分保持不变 B. 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溶菌酶等都是①的成分 C. ①②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增多 1.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正确的有几项?‎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受到威胁 ‎⑦细胞免疫的存在使得正常机体体内无细胞癌变 ‎⑧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 ①④⑦ B. ③④⑤⑧ C. ③⑥ D. ②⑤⑥‎ 2. 如左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消化系统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3. 如上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1.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2. 进行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B. 内环境中的CO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 C.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3. 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一组是 ①水盐平衡的调节     ②激素调节          ③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④血糖平衡的调节     ⑤体温平衡的调节    ⑥血液中O2平衡的调节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4. 下图为人体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抗利尿激素可能是图中的 ‎ A. 激素A B. 激素B C. 激素C D. 激素D 5.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例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分析 (1)该小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4年来全校3262名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某遗传病发病率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调查对象 表现型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遗传病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患病 ‎8‎ ‎0‎ ‎13‎ ‎1‎ ‎6‎ ‎0‎ ‎12‎ ‎0‎ 该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得出该病遗传具有__________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该病发病率为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遗传病可能是__________(常、X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 (2)同时该小组同学针对遗传性斑秃(早秃)开展了调查,他们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人类遗传性斑秃(早秃),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一般从35岁开始以头顶为中心脱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属从性遗传。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现型都与性别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该小组针对遗传性斑秃(早秃)开展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家庭数 类型 子女情况 父亲 母亲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 男性早秃 女性早秃 ‎1‎ ‎5‎ 早秃 正常 ‎1‎ ‎2‎ ‎2‎ ‎1‎ ‎2‎ ‎2‎ 正常 早秃 ‎0‎ ‎1‎ ‎2‎ ‎0‎ ‎3‎ ‎15‎ 正常 正常 ‎8‎ ‎9‎ ‎3‎ ‎0‎ ‎4‎ ‎1‎ 早秃 早秃 ‎0‎ ‎1‎ ‎1‎ ‎0‎ 请回答:(相关基因用B、b表示) ①________组家庭的调查数据说明早秃不符合一般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②请简要说出早秃患者多数为男性的原因:__________。 ③第4组家庭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7.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__________,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_。‎ ‎28.下列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图表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 ‎(1)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  。‎ ‎(3)如果在B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D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 ‎29.如图为某人“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 ‎(2)当激素③以B为靶器官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③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5)若经测量,某人因高烧,体温在12h内都处于38.5℃,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_________散热总量(在“>”、“<”或“=”中选择)。‎ 高二生物答案 ‎1-5CBCCB 6-10ACCBD 11-15CDDBC 16-20BACDD 21-25CCADC ‎26(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第3组 ‎ 女性杂合(Bb)表现正常,男性杂合子(Bb)患病,所以早秃患者多数为男性 女儿基因型为Bb ‎27(1)b  GUU ‎ (2) ‎①花药离体培养  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 ‎  ② 3/4  4/27‎ ‎28 (1) 感受器 C ‎(2)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2) ‎0‎ ‎29 (1)下丘脑 (2) 反馈 (3) 碘 主动运输 (4) 肝脏 胰岛素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