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选修)试题 解析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生物(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 ) A.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占1/3 C. 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占2/3,B正确;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2. 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 ) A.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故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 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 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 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D 【解析】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 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 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4.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有单一的靶器官、靶细胞 B. 能够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C. 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 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故A项错误;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的是酶,激素不起催化作用,B项错误;激素都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C项正确;植物激素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一般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D项错误。 【考点定位】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 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 A.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 B. 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 D.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会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从而增加产热量;此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考点:体温平衡的调节 点评:本题较简单,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6.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②正确。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正确。e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④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作用于垂体的,不能作用于甲状腺,⑤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7. 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 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形成效应B细胞 C. 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 D. 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B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再由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错误、B正确;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C正确;B细胞或T细胞都可以形成记忆细胞,D正确。 8. 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 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 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B 【解析】A、吞噬细胞组成小鼠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缺陷小鼠还可以产生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和部分特异性免疫,A错误; B、B细胞缺陷小鼠无体液免疫过程,因此不能产生抗体,但是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可以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 C、因为侵入机体的少数抗原可以不经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直接刺激B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所以T细胞缺陷小鼠仍保留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正常小鼠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加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D错误。 9. 方形暗箱内放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匀速转1周。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可知:花盆不转,暗箱随旋转器水平旋转,只有当小窗转到固定的光源方向时小苗才接受一次单侧光照,因此小苗将弯向光源生长,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的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此类问题的考查在高考中出现较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中的“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暗箱能转动花盆不动)” 这一信息和解题的切入点,再依据题意将其与所学 “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10.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 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受空间和资源条件限制,S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K值,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A正确。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正确。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答案】A 【解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凡是我的文章,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故选A。 1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C 【解析】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即摄入1公斤草的能量,但摄入的能量并没有全部都流入兔子体内,其粪便的能量没有流入其体内,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3. 如图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物网中鲈鱼同时占有三个营养级 B. 食物网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C. 食物网中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 D. 太阳鱼和幽蚊幼虫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图示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太阳鱼→鲈鱼,因此鲈鱼同时占有第四、第五两个营养级,A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该食物网中所有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该食物网中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40+210+865)÷(3780+4200)×100%=24%,C正确;太阳鱼和幽蚊幼虫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 14.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下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 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D. 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答案】D 【解析】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可知限制酶Ⅱ能够识别和切割限制酶Ⅰ切割后的黏性末端。据题图可知,目的基因两端分别是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和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只有用限制酶Ⅱ才能同时将目的基因切割下来;质粒有GeneⅠ和GeneⅡ表示两种标记基因,分别有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如果用限制酶Ⅱ切割,则GeneⅠ 和GeneⅡ都被破坏,造成重组质粒无标记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则破坏GeneⅡ,保留GeneⅠ,其黏性末端和切割目的基因所在DNA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连接形成重组DNA,故选D。 15. 在下列选项中,没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答案】A ........................... 点睛: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要形成完整植株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6. 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形成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 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 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种育种方式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即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养育成新的植物体。不同种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由于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性,乙方式中射线处理后要筛选掉大量不利变异,B错;细胞工程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C正确;丁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7.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 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 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D.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①是氢键,解旋酶作用于此,将DNA螺旋解开。②是磷酸二酯键,限制酶作用于此将DNA分子切割。③部位是粘性末端,DNA连接酶于此处形成磷酸二酯键,将粘性末端连接起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与DNA分子相关的几种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A 【解析】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A错误;经细胞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正确;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C正确;白菜和甘蓝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一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19.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20.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性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D.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答案】C 【解析】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A错误;根据采集部位而定,如果是从输卵管采集的卵细胞,已发育成熟,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如果是从卵巢是采集的卵细胞,未发育成熟,都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B错误;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C正确;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21.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中涉及的一些关系,符合集合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①质粒 ②载体 ③DNA B. ①种群 ②群落 ③生态系统 C.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细胞工程 D. ①动物细胞核移植 ②动物细胞工程 ③细胞工程 【答案】BCD 【解析】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可以作为载体(运载体),质粒都是DNA,但有的载体是RNA分子,A错误;所有的种群构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B正确;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植物体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C正确;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等,D正确。 22. 有关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基因工程产生的蛋白质都能符合人类需要 B. 蛋白质工程通常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直接改造 C. 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 D. 基因工程可以创造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答案】ABD 【解析】基因工程通常是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为目的,所以基因工程的产物不一定是人类需要的蛋白质,A错误;蛋白质工程并不是直接改造蛋白质,而是改造某种基因,进而对这种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进行改造,B错误;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蛋白质工程是第二代基因工程,C正确;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通常是天然的,它控制合成天然蛋白质,因此基因工程获得的是自然界原有的蛋白质,D错误。 23.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 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死亡率或迁出率 B. 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 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 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答案】AC 24. 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①和② B. 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①②③④中CO2含量最高的是① 【答案】AB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①②,A正确;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内分泌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即图中②,B正确;与组织液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依次由细胞内液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由于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因此①②③④中CO2含量最高的是③,即细胞内液,D错误。 2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B. 冲卵是指用特制装置把母畜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 C. 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细胞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D. 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答案】ABC 【解析】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A正确;冲卵是指用特制装置把母畜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B正确;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细胞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C正确;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各种组织,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D错误。 三.填空题 26.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婴儿下丘脑可分泌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多,腺体A分泌的激素是__.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丘脑还能分泌__激素,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调节.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 甲状腺激素 (3).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骨骼肌) (4). 抗利尿 (5). 胰岛A (6). 神经﹣体液 (7). 自身免疫 (8).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垂体促进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寒冷时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下丘脑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既有激素的参与,又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则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27.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答案】 (1). 次生演替 (2). 稳定型 (3). 保持稳定 (4). 活动范围广 (5). 偏高 【解析】(1)火灾后的群落保留土壤条件甚至有繁殖体,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3+187=280,老年个体数为34+41+39+166=280,两者比例为1:1,所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稳定型,未来甲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一次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捉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所以如果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再次捕捉时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 28. 如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kJ;欲使C增加6kg,需A__kg.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填能量形式)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_____________价值.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 【答案】 (1). 1250 (2). 250 (3). 热能 (4). (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 (5). 直接 (6).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及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共有175+200+875=1250kJ;由于1250kJ的能量只有30kJ到达C,因此欲使C增加3kg,需A=3÷30/1250=125kg;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3)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利用了其直接价值。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9. 下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在②进入③之前要用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的表达载体成分除了启动子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③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去核卵细胞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④到⑤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方法_____,把⑤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 (4)⑦是⑥生出的后代,那么⑦的遗传性状和________________最相似,要实现⑦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则要求③的性染色体是______。 (5)可以从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ES或EK细胞。这类细胞的形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酶、 DNA连接酶 (2). 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终子止,复制原点 (3). 显微注射法 (4). 卵细胞的细胞质易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 (5). C (6). 桑椹胚囊胚 (7). 荷斯坦奶牛 (8). XX (9). 早期胚胎原始性腺 (10).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①~③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②是目的基因(血清白蛋白基因);②~③表示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④是囊胚;④~⑤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⑤~⑥表示胚胎移植过程;⑦是转基因生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首先要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因此在②进入③之前要用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的表达载体成分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和复制原点;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2)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易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所以在核移植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去核卵细胞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 (3)④~⑤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平均分割,故选C;把⑤早期胚胎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桑椹胚或者囊胚。 (4)根据图形分析可知,⑦的细胞核来自于荷斯坦奶牛,所以其遗传性状和荷斯坦奶牛最相似。图示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因此要实现⑦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其为雌性的,因此③的性染色体应该为XX。 (5)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ES或EK细胞,这类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等特征。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或过程的名称。 30.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 __________ 培养基。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 (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___________内进行体内培养。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 (2). 选择 (3).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4). 灭活的病毒 (5). 无限增殖和分泌特异抗体 (6). 腹腔 【解析】试题分析: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植物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杂交瘤细胞具有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也具有能够产生特异抗体的特点。 (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中HAT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用来筛选杂交瘤细胞。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其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体外大量制备。 (4)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植物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生物方法)进行诱导。 (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即既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无限增殖)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特异性抗体特点。 (6)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依据的理论基础,明确该过程需要经过两次筛选,且杂交瘤细胞应该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 31. 据下面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能否得到杂种植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运用的技术手段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②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 (3)图1中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随“神六”太空旅行的种苗中,最受关注的是柴油树试管苗。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________过程(填图1中字母编号)即可。 (5)图2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组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用__________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为了保证无菌的环境,通常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加入CO2作用是_____________。,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________。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能,有生殖隔离 (2).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 形成新的细胞壁 (4). 高尔基体 (5). 六 (6). e (7). 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 (8). 胰蛋白酶 (9). 使细胞能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10). 细胞的增殖 (11). 抗生素 (12). 维持PH (13). 动物血清 (14). 接触抑制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②表示原生质体的融合,③表示再生细胞壁,④表示脱分化,⑤表示再分化。图2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1)番茄、马铃薯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传统有性杂交不能得到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其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子细胞壁的再生;过程③表示子细胞壁的再生,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经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马铃薯”属于六倍体。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则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e愈伤组织即可。 (5)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分化程度低、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可作为动物细胞培养的材料。 (6)容器A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剪碎,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使每个细胞能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7)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增值;为了保证无菌的环境,通常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培养液中加入二氧化碳的作用于是调节pH;动物细胞培养液中一般要加入动物血清;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详细过程,能够分析丙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明确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子细胞壁的形成。 32. 科学家将鱼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质粒上有PstI、SmaI、HindIII、AIuI等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t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步骤,I、II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请据图作答: (1)在构建重组DNA时,可用一种或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切割,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在此实验中应该选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______________分别对鱼抗冻蛋白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种。 (2)基因工程中核心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目的基因正常表达,其首端必须有启动子,它是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若限制酶切出了平末端,要选择___________进行连接。(填“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 (3)图中将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利用运载体Ti质粒中含有___________,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4)检测番茄植株细胞中鱼抗冻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从分子水平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 PstI、SmaI (2). 4 (3). 2 (4). ① (5). 使目的基因稳定存在并能遗传下去,使目的基因表达及能发挥作用 (6). RNA聚合酶 (7). T4DNA连接酶 (8). 农杆菌转化法 (9). TDNA (10).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目的基因)上具有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PstⅠ酶的切割位点存在于目的基因的两侧,SmaⅠ酶的切割位点存在于目的基因的左侧,而AluⅠ酶的切割位点存在于目的基因的中央,因此不宜选用AluⅠ酶;质粒上有PstⅠ、SmaⅠ、HindⅢ、Alu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因此应该选择PstI、SmaI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脱分化、再分化。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此实验中应该选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stI、SmaI分别对鱼抗冻蛋白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切割后目的基因所在的DNA产生4个(种)DNA片段、质粒产生2个(种)DNA片段。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图中的①步骤,目的是使目的基因稳定存在并能遗传下去,使目的基因表达及能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T4DNA连接酶可以连接平末端。 (3)将目的基因导入番茄细胞等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利用运载体Ti质粒中含有T-DNA,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4)番茄植株细胞中鱼抗冻蛋白基因表达的产物是抗冻蛋白,可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上的限制酶种类,在不破坏目的基因和质粒上标记基因的前提条件下,判断应该选择的限制酶种类。 33.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进 (2). 抑制 (3). 不能 (4). 4 (5). 抑制 (6). X>Y X>Z Y与Z大小关系不确定 【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激素类似物甲浓度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激素类似物乙浓度的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激素类似物乙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 (2)图1中,激素类似物乙的浓度由0至1μmol/L,月季枝条生根条数略有减少,且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实验设置的实际浓度梯度较大,因此不能确定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若要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应设置分别含有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含有0.5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同时含有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以及无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的四种培养基来进行培养研究。 (3)根据图2可知,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和Z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且Z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最佳,Y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次之。说明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Y和Z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再结合图1可知,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在促进生长浓度中有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浓度存在两个浓度(一大一小)对生长效应相同。由此可以得出起抑制作用的X浓度应该大于起促进作用的Y和Z浓度。但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