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命题人:项金玲 审题人:梅侣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 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自身溶酶体的溶菌酶裂解,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 B. 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量减少 C. 正常情况下C液处CO2浓度高于A液处 ‎ D. 丙酮酸氧化分解的过程发生在C液中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 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可向体外排出水、无机盐 ‎4.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 ‎ B.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 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5.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 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 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更新 ‎ ‎6.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处组织液中的神经递质移动至突触后膜需消耗ATP B. 在④处给予适宜刺激,①、⑤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 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时,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神经冲动经③的传递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7.人类大脑中有一类能够促进睡眠的神经元,这类神经元通过抑制“清醒”神经元的活动使机体产生睡觉的欲望。下列与该调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基本相同 ‎ B. 受抑制神经元的膜电位不发生任何变化 C. 两类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D. 在该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8.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A. 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B. 该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 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 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 ‎9. 药物成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药物成瘾的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谷氨酸能加强这种成瘾的奖赏效应,对药物依赖起了促进作用。图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突触示意图。谷氨酸不仅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还能导致Ca2+大量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有关该生理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Ca2+‎ 谷氨酸 A.谷氨酸存在于突触前膜内侧,以胞吐的形式释放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谷氨酸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NO扩散至突触前,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进而增强药物成瘾的效应,属于负反馈调节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叙述中,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细胞种类 形态结构 功能 A 浆细胞 细胞膜面积增大 有利于识别抗原、发挥作用 B 成熟的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 有利于携带02进行有氧呼吸 C 神经细胞 树突多 有利于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D 心肌细胞 线粒体多 有利于节律性的收缩活动 ‎11.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各种高级神经中枢,调节着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散热量增加 B. 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C. 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该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 D. 引起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渴觉中枢都在大脑皮层中 ‎1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 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13.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 A. 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B. 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 C. 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 D. 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14.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15.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食后,人体可通过①→③→④→⑥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 B.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③的分泌减少 C. 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 “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垂体→内分泌腺→组织”构成一条完整反射弧 ‎16.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可促进SS的分泌,进而影响TSH,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TSH水平,结果如下图(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将减少 B. 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内垂体分泌的TSH含量升高,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 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较慢,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D. 从总体趋势看,与急性高血糖相比,药物A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17.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 B. 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 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 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18.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 ‎19.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与水解酶有关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20.图为某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和抗体2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完成的 B. 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缺陷病 C. 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 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1.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B.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 D.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 = 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 ‎2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一定不同 B. 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 顶端优势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类似物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苹果树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进成熟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4.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下面各项是对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 ‎①茎具有向光性,而由上面结果可知,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 ‎ ‎②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 ‎ ‎③生长素分布不均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 ‎④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5.‎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甲图表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乙图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乙则不能 B. 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C. 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 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第II卷(非选择题)‎ ‎26.(每空2分,共12分)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据此判断,下列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中,与帕金森病最相似的是   。‎ a、花粉过敏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艾滋病 ‎(2)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   ,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   。与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相比较,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变化是   ,据此推测   。‎ ‎(3)综合上述分析,帕金森病与   调节有关。‎ ‎27.(每空1分,共8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 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静息电位的形成依赖_______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28. (每空1分,共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为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 的途径作用于内分泌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2)高温持续期,机体的散热量_______产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______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 ,从而减少尿量。‎ ‎(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 ‎29. (每空1分,共10分)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如图甲表示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图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 ‎ ‎(1)甲图所示过程为病毒未侵入人体细胞内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一旦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就需要通过 、________方式共同将其清除。图中细胞②可以通过产生 ,来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2)甲图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 (填序号),细胞_____(填序号)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缩短,进一步分化为 _____ 细胞。‎ ‎(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分泌有关 进行调节。免疫细胞能接受这二者的调控,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具有 。‎ ‎(4)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人体还会出现呼吸速率加快等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部位。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可能是 。‎ ‎30. (每空2分,共12分)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控。如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黄豆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表三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表三 编号 ‎1‎ ‎2‎ ‎3‎ ‎4‎ ‎5‎ ‎6‎ ‎7‎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0‎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平均根长(cm)‎ ‎2.2‎ ‎2.8‎ ‎3.6‎ ‎4.8‎ ‎6.3‎ ‎5.0‎ ‎3.1‎ ‎(1)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实质是   。‎ ‎(2)如果黄豆幼苗己经表现出向光性,则向光性出现的原因是   。 ‎ ‎(3)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表现为  作用,图一的结果说明    。‎ ‎(4)请在表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长势、长度等生理状况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平均分为5组,并编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玫瑰插条,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生根的长度,并计算平均根长。‎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A D C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C D A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A D C C B 第II卷(非选择题)‎ ‎26.(每空2分,共12分)‎ ‎(1) b (2)降低 损伤或死亡 (多巴胺含量)降低幅度小 ‎ 效应T细胞(细胞免疫)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程度加重 ‎(3)免疫和神经 ‎27.(每空1分,共8分)‎ ‎(1)缺氧时间 (2)外 K+外流 降低 ‎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 ‎(4) 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28. (每空1分,共8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等于 抗利尿激素 增强 ‎(3)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9. (每空1分,共10分)‎ ‎(1)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 ‎(2) ①②④ ④ 浆(效应B) ‎ ‎(3) 激素 相应的受体 ‎ ‎(4) 脑干 埃博拉是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不稳定易突变 ‎30. (每空2分,共12分)‎ ‎(1)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2)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速度不均,最终造成向光弯曲生长 ‎ ‎(3)拮抗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4)①在浓度10﹣10﹣10﹣6之间配制5组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 ‎(配制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9 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③将5组玫瑰插条分别放入上述配制的等量生长素溶液中处理相同时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