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第 1 页 共 19 页 2020-2021 学年度-生物 10 月测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50 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 40 小题,1-30 每小题 1 分,31-40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2.下列有关基因、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表现的性状只受基因型的控制 B.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例如 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 D.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一定不相同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 2 个染色体组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4.下列是生物学中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人体细胞内 CO2 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第 2 页 共 19 页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③染色体中 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 DNA 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 ⑤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也会患贫血 C.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6.下列有关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防止有缺陷胎儿的出生 B.遗传咨询中只要通过系谱分析得知遗传方式和发病率即可提出防治措施 C.产前诊断常用方法是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 D.畸形胎的产生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时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③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⑥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第 3 页 共 19 页 8.下列变异现象中,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的有( ) ①蓝藻中藻蓝素合成基因的某片段的缺失 ②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高度不育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 ④豌豆的绿色圆粒纯合子的获得 ⑤在甘蔗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高糖量植株 ⑥用 r 射线处理青霉菌而获得的高产菌株 A.①②③⑥ B.①③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⑥ 9.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 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 1~8 C.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10.基因型为 AaBbDd 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 正确的是(  ) 第 4 页 共 19 页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 AbD、ABD、abd、aBd 四种精子 C.B(b)与 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 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 A.1/12 B.1/8 C.1/6 D.1/3 12.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对是体现生物遗传效应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经测定一个由 n 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DNA 分子中,包含了 m 个基因,则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不超 过 n/2m 个脱氧核苷酸对 C.人体细胞内的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D.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 13.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14.埃博拉病毒(EB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蛋白质外壳内包裹有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第 5 页 共 19 页 A.过程①、②需要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 B.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是在埃博拉病毒内合成的 C.+RNA 为 mRNA,能指导 EBV 蛋白质的合成 D.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与过程②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 15.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 XY,雌株为 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 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1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第 6 页 共 19 页 C.c 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d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18.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 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19.miRNA 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 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 如图所示,BCL2 是细胞中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的表达受 MIR-15a 基因控制合成的 miRNA 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是 BCL2 基因转录的过程,其合成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②③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构成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第 7 页 共 19 页 C.miRNA 通过与 BCL2 基因转录的 mRNA 配对,阻断转录过程 D.据图推测若 MIR-15a 基因缺失,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增大 20.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生长素常用于无籽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 无籽葡 萄的形成。与前者不同,无籽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也会结无籽番茄 B.此类果蔬与三倍体西瓜的无籽都是不可遗传的性状 C.葡萄无需花期去雄的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 D.无籽葡萄的发育中除了赤霉素,未受其他激素影响 2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表列举的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所属的研究方法错误 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方法 A 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 调查法 B 摩尔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实验和假说演绎法 C 沃森和克里克 DNA 双螺旋结构 物理模型法 D 林德曼 能量传递的特点 调查和系统分析法 A.A B.B C.C D.D 22.纯种黄色(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 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H 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 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H 可正常表达,小鼠为黄色。反之,H 基因表 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第 8 页 共 19 页 A.纯种黄色体毛(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 Hh B.基因型是 Hh 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 H 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而加深(黑) C.甲基化修饰导致 H 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产生了不同的等位基因 D.此实验表明: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3.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自然人群中,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 1/60。下 图是该地区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家庭的有关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 6 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 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9 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源于 1、2 号个体 B.系谱图中 1、4、5、7 号个体都是杂合子 C.若 5、6 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 D.8 号个体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1/122 24.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 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1 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 宽叶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 宽叶 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窄叶 宽叶 全为宽叶雄株 A.基因 B 和 b 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 XbXb 导致个体致死 C.将组合 1 的 F1 自由交配,F2 中窄叶占 1/6 第 9 页 共 19 页 D.正常情况下,该种群 B 基因频率会升高 25.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 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 F2 的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5: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体色、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AABB C.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其子代有 3 种表现型 D.F2 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 2/5 26.将含有六对同源染色体且 DNA 分子都已用 3H 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 性元素)中,让细胞进行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正确的是( ) A. 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 a 型 B. 产生的 4 个精子中半数染色体有 3 H C. 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6 个 b,6 个 c D. 若连续分裂三次,则三次有丝分裂过程的染色体分别呈 a、b、c 型 27.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第 10 页 共 19 页 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 D.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28.已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 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 A.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 B 基因和 b 基因 B.卵细胞中可能含有 B 基因或含有 b 基因 C.若卵细胞中含有 B 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 B 基因 D.卵细胞中必然含有 B 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 b 基因 29.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 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细胞含有 2 个四分体,6 条染色体,12 个 DNA 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X、aBXA、AbY、bY 30.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 11 页 共 19 页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则④有基因 A 或 a C.若②表示 X 染色体,则③表示 Y 染色体 D.该细胞的子细胞有 2 对同源染色体 31.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不能穿过柱头,无 法完成受精作用而不能结实的现象。下图为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的过程,其中 A、C 代表不同的染色 体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B.油菜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物种 C.F1 是由 AAC 组成的三倍体,其中 C 组有 9 条染色体 D.选育的油菜自交不亲和是由于来自于白菜的不亲和基因所致 32.探究利用秋水仙素培育四倍体蓝莓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 50 株蓝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着丝点分裂,诱导形成多倍体 B.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所以各组蓝莓幼苗数量和长势应该相等 第 12 页 共 19 页 C.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蓝莓最可靠的方法是将四倍体果实与二倍体果实进行比较 D.由实验结果可知用约 0.1%和 0.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蓝莓幼苗效果相同 33.黑麦(纯合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纯合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 育种工作者将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将 F1 进行处理获得可育植株 X。已知,黑麦及普通小麦的每 个染色体组均含 7 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得到的 F1 植株可能较为弱小 B.F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 8 个染色体组 C.采用低温处理 F1 的种子即可获得可育植株 X D.植株 X 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 28 个四分体,自交全为纯合子 34.下列关于遗传学的计算正确的是( ) A.某学校(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 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 5%,则该校学生 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 7% B.若在某地区色盲遗传调查中 Xb 的基因频率为 8%,理论上在人群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 8% C.若某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则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2a/(1-a) D.若某地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则该地区人群中女性个体不患抗维生素 D 佝 偻病所占的比例为(1-b)2/2 3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定向的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第 13 页 共 19 页 A.①②⑤ B.②④⑤⑥ C.③⑤⑥⑦ D.②③⑥ 36.人们在 1.5 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 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 S 表示。在图中,p 曲线表示 1.5 亿年前时该动物 S 值的分布。在 1 亿年前 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 a、b、c 分别表示 3 种动物群 体中 S 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 a、b、c 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 c,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 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 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 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 1.5 亿年前的群体 p 最相似 C.S 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 进化的方向 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37.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一条 2 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该植株(基因型为 Aaa)2 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体豌豆植株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 a 配子的比例为 1/4 C.该植株自交,产生 AAa 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 1/36 D.该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有 4 个 a 基因的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38.某家族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即人类的白化病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 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 14 页 共 19 页 A.白化病具有隔代遗传且男女患病比例无差别的持点;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具有代代相传且女性患 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B.据图分析,Ⅲ—8 患病的概率为 1/8;如果Ⅲ—8 是男孩,则患病的概率为 1/4 C.Ⅱ—7 与一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1/202,则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 大约 1/10000 D.若Ⅲ—8 是男孩且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则一定是Ⅱ—5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引起的 39.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有 时家蚕能进行孤雌生殖,即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原细胞的一个极体结合,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已知 性染色体组成为 WW 的个体不能成活,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雄蚕细胞中最多可含有 4 条 Z 染色体 B.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W 染色体的数量最多是 2 条 C.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 29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D.某雌蚕发生孤雌生殖,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雄=2:1 40.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 AADD 的个体的概率为 1/4 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 数均为 8 条 第 15 页 共 19 页 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 第 II 卷(非选择题,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 41.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家系中有甲病(基因为 A、a)和乙病(基因为 B、b)两种单基因遗传 病,系谱图如下,Ⅱ5 无乙病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Ⅱ2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5 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3 与Ⅲ8 近亲结婚,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若Ⅲ3 与Ⅲ8 生了一个无甲病 但患乙病的性染色体为 XXY 的孩子,则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再生育孩子,应进行 的产前诊断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往研究表明,乙病在人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10%,如果Ⅲ3 与非近亲表现型正常的个体结 婚,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2.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第 16 页 共 19 页 (1)B 常用的方法是____,原理是____;C、F 过程常用的药剂的作用机理是____。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可以获得新基因的育种方法除上图中 所示之外还有____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最简单的育种方法 是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4)现有三个水稻品种,①的基因型为 aaBBDD,②的基因型为 AAbbDD,③的基因型为 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每年只繁殖一代,若只用杂交育种方法, 要获得 aabbdd 植株,至少需要____年的时间。 43.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主要时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第 17 页 共 19 页 (2)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消耗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α 链形成后通过____进入细 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3)已知过程②的 α 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α 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 基中鸟嘌呤分别占 30%、20%,则与 α 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 (4)图中 y 是某种 tRNA,它由____(填“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其中 CAA 称为 ____,一种 y 可以转运____种氨基酸。 44.下图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向小鼠注射抗原后,所获得的免疫抗血清实际上是含有______的混合物,这种方法制备的 抗体不仅产量低,而且纯度低。与其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在于它的______,并能大量制备。 (2)图中选用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如果仅考虑细胞的 两两融合,其融合细胞有______种类型。 (3)图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筛选①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筛选②的目的是筛选出 ______。 (4)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的用于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______,请指出一种用“生物导弹”治疗 癌症的方法较普通化疗的优点______。 第 18 页 共 19 页 2020-2021 学年度-生物 10 月测试卷 答案 考试范围:必修二 动物细胞工程;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50 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本题共 40 小题,1-30 每小题 1 分,31-40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5.BCBAB 6-10.BABBB 11-15.ABBBC 16-20.DABDC 21-25.ACDBD 26-30.ADBDA 31-35.BBCDD 36-40.DDBDA 第 II 卷(非选择题,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 41.(每空 2 分,共 16 分)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Xb AAXbY 或 AaXbY (3)5/8 Ⅲ8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形成 XbXb 的卵细胞 羊水检查和基因诊断 (4)1/22 42.(每空 1 分,共 9 分) (1)花药离体培养 植物细胞全能性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第 19 页 共 19 页 (2)E 诱变 基因突变 (3)AD ABC (4)4 43.(每空 1 分,共 9 分) (1)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细胞核、线粒体 ATP、核糖核苷酸 核孔 (3)25% (4) 多个 反密码子 一 44.(每空 2 分,共 16 分) (1)Ab1、Ab2、Ab3、Ab4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流动性 3 (3)杂交瘤细胞 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 不损伤正常细胞,且用药剂量少,毒副作用小(意思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