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理科)(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理科)(Word版)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科学家将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物质分别提纯并加入到培养无毒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知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 ‎(加入的S型菌的物质)‎ 实验结果 ‎(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 ‎①‎ 蛋白质 R型 ‎②‎ 多糖(荚膜)‎ R型 ‎③‎ DNA R型、S型 ‎④‎ DNA+DNA酶 R型 A.蛋白质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B.多糖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C.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D.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B.选择噬菌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噬菌体结构非常简单 C.噬菌体把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 D.实验结果证明无论是DNA还是RNA均可作为遗传物质 ‎3.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排列在外侧的脱氧核糖 D.细胞内DNA复制时,双螺旋全部解开后再复制 ‎4.在DNA复制过程中,新形成的一条DNA子链 A.与DNA的两条母链相同 B.与DNA模板母链相同 C.与DNA非模板母链相同 D.与DNA非模板链相同,但T被U替代 ‎5.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是 A.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C.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D.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真核细胞DNA的复制仅发生在细胞核中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8.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刺激蛋白(ISGs),它能够直接抑制病毒的增殖,而且还会影响人体细胞核内干扰素基因表达量,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SGs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ISGs能够影响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或翻译 C.ISGs能够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 D.人体干扰素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9.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如图所示的中心法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HIV病毒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通过①过程完成 D.进行④、①、②、③过程的原料来自于宿主细胞 ‎10.下表为某些抗菌药物及其抗菌作用的原理,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红霉素 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敏感型的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的活性 A.青霉素作用后使细菌因吸水而破裂死亡 B.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过程 C.红霉素可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 D.利福平能够抑制RNA病毒逆转录过程 ‎11.细胞中的花青素是牵牛花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花青素合成的简要途径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花色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牵牛花的花色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基因在不同酸碱度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产物 ‎12.不能表现如图中基因A与a1、a2、a3之间关系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图中基因的遗传将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13.K-Ras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科学家对14例直肠癌患者癌细胞的K-Ras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对应密码子第12位点的变化是GGT→GAT。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患者的子代也一定会患直肠癌 B.患者的所有细胞一定都含有突变的K-Ras基因 C.患者K-Ras基因相应的mRNA中发生了CCA→CTA的改变 D.患者K-Ras基因内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14.拟南芥根尖某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最有可能位于根尖的成熟区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15.右图中甲是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照片,乙是甲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可能会增加后代的变异类型 B.此过程导致了基因重组 C.此图表示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D.此图之后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16.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17.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有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植株统称为Y,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X自交可以获得抗花叶病的纯合植株 B.放射性60Co可以诱发定向的基因突变 C.获得植株Y的过程称之为单倍体育种 D.植株Y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0条染色体 ‎18.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9.某人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Y,有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侧所致,此时的细胞名称为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20.下列不属于单倍体的是 A.四倍体和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六倍体小麦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成的个体 D.由卵细胞发育成的基因型为Ab的雄性蜜蜂 ‎2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遗传上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B.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都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22.下图是用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植物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B.植株A高度不育,有4种基因型 C.植株B为二倍体,均为纯合子 D.过程①常用花药离体培养,说明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23.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24.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C.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 ‎25.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出现过的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病 C.先天性疾病一定都是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 ‎26.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错误的是 遗传病 遗传方式 夫妻基因型 优生指导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XaXa×XAY 选择生男孩 B 红绿色盲症 X染色体隐性遗传 XbXb×XBY 选择生女孩 C 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a×Aa 选择生女孩 D 并指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t×tt 产前基因诊断 ‎27.为了研究原发性低血压这种遗传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 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亲代组别 ‎1组(一对蝇)‎ ‎2组(一对蝇)‎ ‎……n组(一对蝇)‎ 子代分 两份处理 A 施DDT B 无DDT A 施DDT B 无DDT A 施DDT B 无DDT 结果 存活较少 全部存活 存活较多 全部存活 存活很少 全部存活 选择 淘汰 淘汰 淘汰 保留 淘汰 淘汰 A.DDT具有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的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的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2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见下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31.2004年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大约在240万年前,人类的MYH16基因发生了突变,致使人类颌肌生长放慢,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对颅骨的束缚,使颅骨从此获得了解放,也使大脑有了更大的生长空间,最终进化成了大脑容量大、下颌肌肉少的现代人。据此分析,下列对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MYH16基因的突变为人类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突变的结果都是对生物有利的 C.MYH16基因突变因对人类发展有重要帮助而不可逆 D.MYH16基因的突变使人类朝着大脑容量大的方向进化 ‎32.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机制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3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子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3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C.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突触部位的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3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38.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39.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B.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C.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紫色反应 D.可用猪血代替菜花作为实验材料 ‎40.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建构法 D.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归纳法 第Ⅱ卷 二.简答题(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每空2分,共10分)关于DNA复制曾有三种假说,示意图如下:‎ 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HN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2)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实验结果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了____________复制: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了____________复制。‎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42.(每空1分,共7分)科研人员经过科学研究获得了乌金猪FTO基因(与肥胖相关基因)及其表达的相关结果,请据图回答:‎ ‎(1) FTO基因表达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 ‎(2)由图结果表明,FTO基因在乌金猪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普遍表达,但是____________存在差异,在____________中最高。‎ ‎(3)测定FTO基因表达量的方法是:首先提取待测组织中的RNA,利用RNA做模板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分子,然后将DNA分子经过体外大复制后测定其含量,此含量反映不同细胞中的RNA含量,即FT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4)经过DNA测序可获得FTO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通过此顺序可以推测出FTO蛋白的____________排列顺序,进而预测FTO蛋白的____________结构。‎ ‎43.(每空1分,共6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并回答问题:‎ ‎(1)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遗传系谱图如下:‎ ‎①该病为___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②小组同学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那么,该病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2)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1分,共7分)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籽,无法食用。在大约1万年前的东南亚,人们发现一种很少见的香蕉品种,这种香蕉无籽、可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食用的香蕉,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无籽香蕉是三倍体。‎ ‎(1)三倍体香蕉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之所以无籽是因为此香蕉在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2分),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2)由一种变异的致命真菌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在世界许多香蕉农场,每年多次、大量喷洒杀菌剂来抑制真菌的散播。但此做法未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杀菌剂的使用对真菌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3)生物学家到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如果找到具有抗真菌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可以尝试用____________育种方式,以获得____________倍体香蕉作母本,然后与二倍体野生香蕉杂交,从其后代的三倍体无籽香蕉中选育出抗病的品种。‎ ‎45.(每空2分,共10分)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 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 ‎46.(每空2分,共10分)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 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________________作用。‎ ‎(2)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____________(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3)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__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推测,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7.(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______________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____________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①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____________(写出两项)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___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_______(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2分)。‎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1‎ ‎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C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D ‎11.C ‎12.D ‎13.D ‎14.C ‎15.C ‎16.C ‎17.A ‎18.B ‎19.B ‎20.A ‎21.C ‎22.A ‎23.D ‎24.B ‎25.B ‎26.C ‎27.D ‎28.C ‎29.D ‎30.C ‎31.A ‎32.A ‎33.B ‎34.C ‎35.C ‎36.D ‎37.B ‎38.B ‎39.A ‎40.D 二.简答题(共60分)‎ ‎41.(每空2分,共10分)‎ ‎(1)脱氧核糖核苷酸 ‎(2)氢键 ‎(3)④ 全保留复制 弥散复制 ‎42.(每空1分,共7分)‎ ‎(1)转录 翻译 ‎(2)(FTO基因)相对表达量 肝 ‎(3)逆转录 ‎(4)氨基酸 空间 ‎43. (每空1分,共6分)‎ ‎(1)①常 显 ②G-C突变成A-T 减小 ‎(2)适龄生育 产前诊断 ‎44.(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染色体(数目)变异 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配对)(2分)‎ ‎(2)选择 ‎(3)低频性(不定向性) 多倍体 四 ‎45.(每空2分,共10分)‎ ‎(1)短喙 自然选择 ‎(2)下降 薄 ‎(3)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46.(每空2分,共10分)‎ ‎(1)(部分)抑制 ‎(2)后膜(或“后膜上的受体”)‎ ‎(3)突触小泡 抑制Ca2+内流 ‎(4)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 ‎47.(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 DNA(或“基因”)‎ ‎(2)不同 核糖体 ‎(3)①蛋白质和核酸 ②尿嘧啶 ‎③没有合成 底部 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4)如下表(2分)‎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1‎ ‎②‎ ‎③‎ ‎2‎ ‎①‎ ‎④‎ 注:1组与2组可整组互换位置,但全部填写正确才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