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5级第三学期期中试题 生 物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B.进化改变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 D.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2.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黑色桦尺蛾,黑色桦尺蛾是进化的结果,但不是新物种 C.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只有地理隔离,没有生殖隔离,还是同一物种 D.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4.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1/10000。请问,在人群中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 A. 1%, 1.98% B.1%, 99% C.1% , 1.89% D.1%, 98%‎ ‎5.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D内环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9.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O2、葡萄糖、 受体 B无机盐、CO2、胰岛素、淋巴因子 C激素、递质小泡、 氨基酸、抗体 D胃蛋白酶、尿素、胆固醇、糖原 ‎10.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 ‎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④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⑤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⑥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A. ①②③⑦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③⑦‎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B.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D.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12. 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D.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1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大脑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14.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结构①为效应器 B.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细胞体吸收 C.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D.若③处受到破坏,刺激b仍能引起②的反射活动 ‎15.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16.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乙 B.实验时两组大鼠年龄大小一致即可 C.实验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44(10分).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A-G代表各种细胞,①-⑧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A是 ,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 (填字母)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图中的细胞 (填字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图中 (填数字)免疫过程有关 ‎ ‎ (3).HIV通过攻击细胞 (填字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 ‎ (4).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 (填数字)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胞B、细胞C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E中含有控制合成抗体的基因 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细胞BCDF仍保留分裂能力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不能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再通过体液免疫清除抗原 B抗原既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再刺激B细胞,也可直接刺激B细胞 C.抗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 D.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答 案 ‎1 D 2 C 3A 4A 5C 6B 7C 8B 9B 10 D ‎ ‎11 A 12A 13B 14C 15B 16D 17C 18C 19C 20A ‎21A 22C 23D 24 A 25B 26B 27D 28C 29B 30A ‎31A 32C 33C 34C 35D 36A 37B 38D 39D 40C ‎41(每空1分)‎ ‎(1) 组织液、血浆、淋巴。‎ ‎(2) 提示 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3层。‎ ‎(3) a和b ‎(4) 血浆,增多,蛋白质、K+‎ ‎42(每空1分) ‎ ‎(1)  a和e 负; Na+,协助扩散。‎ ‎(2)胞吐。抑制,持续兴奋或抑制 ‎(3)1)静息 内负外正 ‎ ‎2)向右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排除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干扰)‎ ‎43 (每空1分)‎ ‎(1)神经—体液 ‎ ‎(2) ①⑥④ 胰高血糖素 ‎ ‎(3) ①⑥④ ‎ ‎(4).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5) A(2分)‎ ‎(6).  B(2分)‎ ‎44(每空1分)‎ ‎(1)吞噬细胞 B BCDFG ‎(2)①②⑥⑦或9‎ ‎(3) B ‎ ‎(4)⑦或⑧ ‎ ‎(5)B (2分)‎ ‎(6)D(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