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C. 性激素、胰岛素和抗体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 D. 淀粉、糖原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镁参与光合色素中叶绿素的组成,A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按相同的方式脱水缩合,B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C错误;淀粉、糖原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 生物膜能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广阔的反应场所 D. 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A正确;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与脂质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发达,B错误;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等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分隔开,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场所,C正确;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如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D正确。 考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 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 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 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有叶绿体,其它部位如根细胞没有叶绿体,故A项错误。 4.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C.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D. 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只有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项错误;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反应物的种类,B项正确;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C项错误;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磷酸基团,其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项错误。 5.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很多倍,丽藻细胞对K+的吸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 ①载体蛋白 ②ATP供能 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很多倍,据此可推知:丽藻细胞对K+的吸收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其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ATP供能,A正确,B、C、D均错误。 6.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的释放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 变化量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0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0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据表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苹果果肉细胞在0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 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C. 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D. 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苹果果肉细胞在02浓度为0~3%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5%~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当氧气浓度大于20%以后,0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不再增强,产生的ATP数量不在增多,B错误;分析表格中的几个氧气浓度可知,02浓度为5%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此时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是贮藏苹果时的最佳氧气浓度,C正确;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D错误。 7.如图表示是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人体产生的CO2来源于②④过程 B. 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发生①③过程 C. 乳酸菌无线粒体,但具有与②有关的酶 D. ①②③④都生产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图中①②过程代表有氧呼吸,①③、①④分别代表无氧呼吸,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途径不同。 【详解】剧烈运动中人体产生的CO2来源于②过程,人体的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项错误;马铃薯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B项正确;乳酸菌为厌氧菌,没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项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③④过程不产生ATP,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认识不清,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是产生乳酸。 8.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葡萄糖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 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D.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数学模型为背景考查跨膜运输方式、细胞中的水分、酶的活性和温度的关系及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考查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人体成熟红细胞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与O2浓度无关,A错误. 萌发的种子大量的吸水,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B正确. 当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C错误.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强后减弱,D错误. 【点睛】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力越强。 9.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由反应式可知,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A正确;吸收光能是由色素蛋白复合体来完成的,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病毒核酸的复制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的,需要的能量由宿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农谚说:“锄土出肥。”这一俗话的道理是 () A. 松土可以使根生得快,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B. 松土可以改良土壤 C. 松土可以促进根有氧呼吸,吸收更多的矿质元素 D. 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松土可增大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的有氧呼吸,吸收更多的矿质元素,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1.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 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C. 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 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光合色素,②是氧气,③是三碳化合物,④是ATP。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项正确;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项错误;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H]还原为(CH2O),C项错误;④是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生成,D项错误。 12.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人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B. 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C. 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一般高于结合水含量 D. 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剧烈运动中,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此时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并且产生的是乳酸,因此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氧气的消耗量相等,A错误;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内有有机物积累,说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B正确;细胞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所以含量一般高于结合水含量,C正确;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水的存在形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给植物全部供给18O2,最先在下列哪种物质中发现18O(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葡萄糖 D. 淀粉 【答案】A 【解析】 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含有放射性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放射性氧会进入二氧化碳中;含有放射性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葡萄糖和淀粉中,因此葡萄糖和淀粉也可能含有放射性。综上所述,最先出现18O的物质是水,故选A。 1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 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15.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 “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 C. “低温、干燥、无O2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农业生产上,,很多的生产生活实际都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人们应该按着植物的生长规律、生物学原理进行管理。 【详解】若一次施肥太多,则会造成土壤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即烧苗现象,A正确。“正其行,通其风”,也就是合理密植,一方面保证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保证空气流通,为叶面补充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种子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不能无氧储存,C错误。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在农业生产中应当适当的“露田,晒田”,可以为根系提供更多O2,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正确。 【点睛】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要学会运用生物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科学、 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16.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B.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则把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D. 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决定于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 【详解】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项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少部分转移到ATP中,B项正确;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可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C项正确;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植物体内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D项正确。 1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部分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最终有[H]的积累 C. 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水分 D.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能根据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详解】好氧细菌不含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 正确;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H]在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为乳酸,没有[H]的积累,B错误;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水的吸收不需要能量,对水的吸收没有影响,C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18.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快 B. 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 C.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能量大部分未释放,其余都储存在ATP中 D. 无氧条件下,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ATP、细胞代谢,考查对ATP与ADP的转化、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联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分析ATP的形成途径和形成场所。 【详解】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在酶的催化下,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快,以便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项正确;线粒体内膜上存在ATP合成酶,B项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未释放,释放出的能量只有少部分形成ATP,C项错误;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项错误。 【点睛】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19.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光照时间相同,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净光合速率最高的对于的温度,分析图形可知是25℃,A错误。制造的有机物是真光合作用速率,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之和,分析图形可知温度高于2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没有减少,30℃的真光合作用强度是3+3.5=6.5,35℃的真光合作用3.5+3=6.5,所以B错误,C正确。两曲线相交的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细胞呼吸消耗的两倍,D错误。 点睛: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必须先区分曲线代表的含义,如代表的是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特别提醒:三种速率的表示方法 项目 表示方法 净光合速率(又称表观光合速率) O2的释放量、CO2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真正光合速率(又称实际光合速率) O2的产生量、CO2的固定量、有机物的制造量 呼吸速率(黑暗中测量) 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有机物的消耗量 20.下图可表示—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A. a→c B. b→d C. b→c D. e→f 【答案】B 【解析】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且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据此可知:图中的b→d、d→f均可表示—个完整细胞周期,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概念图或模式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解答时需抓住问题的实质:一个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开始、结束于分裂期,且分裂间期经历时间要大于分裂期。据此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21.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c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 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间是a、b、d C. 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D. 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间期,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表示有丝分裂完成产生的子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故A中期;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c、f,故B错;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故C错;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由上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即a到a,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和细胞周期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2.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B. 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 末期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均有染色体复制,A错误。高等植物细胞前期是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前期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均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将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是通过缢裂方式分裂为两个细胞,D正确。 【点睛】学生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混淆不清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 是否有中心体复制 前期:纺锤体形成机制不同 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分裂期 间期 高等 植物 细胞 无 两极 ↓ 纺锤丝 ↓ 纺锤体 细胞板 (高尔基体有关) ↓ 细胞壁 ↓ 分割细胞(质) 染色体完成复制 染色体 平均分 配到两 个子细 胞中 动物 细胞 有 两组中心粒 (复制于间期) ↓ 星射线 ↓ 纺锤体 细胞膜 ↓ 中央内陷 ↓ 缢裂细胞(质) 染色体完成复制 染色体 平均分 配到两 个子细 胞中 23.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B. 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同 C.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关键作用 D. 在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很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在凋亡基因的调控下死亡;A正确。功能不同的细胞凋亡速率不同,例如成熟的神经细胞可能一生都不凋亡,口腔上细胞则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凋亡;B正确。细胞凋亡可以用于细胞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生物的正常发育,对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C正确。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越有50%的细胞凋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4.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 ab段核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DNA复制 B. gh段核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C. 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是由于DNA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 D. fg段1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两个细胞核中;右图gh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导致的,A正确;gh段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B正确;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DNA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C正确;fg段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因此1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熟练掌握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能准确分析出cd、gh和ij段引起的原因。 25.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 解离时 B. 漂洗时 C. 染色时 D. 制片时 【答案】A 【解析】 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解离过程中,会杀死细胞,因此细胞分裂停止在解离过程,故选A。 26.下列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组合最合理的是( ) A. 以西瓜果肉为材料,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B. 以水绵为材料,证明叶绿体的功能 C. 观察线粒体实验宜选用黑藻细胞 D. 以紫色洋葱内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西瓜汁是红色的,会对还原糖的鉴定产生颜色干扰,影响砖红色沉淀的颜色观察,不能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材料,A错误;水绵的叶绿体大而呈螺旋形,便于观察,B正确;黑藻细胞中有叶绿体,会与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相混淆,影响实验的观察,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该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为材料,D错误。 27.如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D. 甲、丁、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有丝分裂的特点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属于有丝分裂,b过程使细胞种类增加,属于细胞分化,A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则染色体组成不变,所以乙和丙染色体组成相同,B正确;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丁与戊中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丁、戊中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 28.下列有关细狍的分化和全能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胞中检测到ATP合成酶不能作为判断细胞已经分化的依据 B.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会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 C.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离体的植物细胞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激发其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所有细胞都能合成ATP,因此检测到ATP合成酶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包括离体,营养物质,激素,无菌,适宜外界条件等。 【详解】A. 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含ATP合成酶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A正确; B.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会有新的蛋白质合成,B正确; C.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和白细胞是细胞分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 离体的植物细胞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激发其全能性,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并能根据概念做出判断,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生物学概念,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白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B. 衰老细胞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特征 C. 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D. 分化和癌变过程中均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等特点。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A正确;衰老细胞内具有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减小,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色素积累等特征,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3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及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 B. 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 C.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D.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是一种细胞的畸形分化,导致细胞只增殖,不分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通过核移植技术,可以发育为新个体,表明其保持着全能性,A项正确;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原癌基因调控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阻止癌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项正确;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种类,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D项正确。 3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3:1是属于假说演绎法中 “假说”的内容 B. 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 属于“演绎”的结果 C. 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比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D. 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解释现象→演绎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流程,发现了分离定律。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了杂交、自交、测交等不同的实验方法。 【详解】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3:1属于观察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演绎法中 “假说”的内容,A项错误;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这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项正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a个体产生配子时,A与a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C 项正确;演绎推理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D项正确。 32.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 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B.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 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实验结果不同 D. 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 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两个亲本是纯合的,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总表现一种性状——高茎,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F1进行自交,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称为性状分离。A. 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A正确;B.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B正确;C. 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即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C错;D. 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正。故选C符合题意。 33.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种植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这株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红茎对绿茎为显性,子代红茎比例为760/1000≈3/4,红茎:绿茎=3:1,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Rr×Rr→后代RR:Rr:rr=1:2:1,即红茎:绿茎=3:1,与题干相符,A正确;Rr×rr→后代Rr:rr=1:1,即红茎:绿茎=1:1,与题干不相符,B错误;Rr×RR→后代为RR:Rr=1:1,全都表现为红茎,与题干不相符,C错误;RR×rr→后代均为Rr,表现为红茎,这与题干不相符,D错误。 【点睛】把握题干信息中显隐性及比例关系是解题关键。 34. 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 ) A. EE×ee B. EE×Ee C. EE×EE D. Ee×Ee 【答案】D 【解析】 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考点定位】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据此答题. 35.一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夫)与一白化病患者(妻)结婚,某同学将这对夫妇产生子代的情况绘制成遗传图解(如图),下列对该遗传图解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漏写亲本的表现型 B. 漏写杂交符号“×” C. 卵细胞重复写了2个a D. 错写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答案】D 【解析】 根据书写遗传图解的一般要求,必须要有亲本及其表现型,交配方式,产生配子情况,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根据题意,本题中书写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并没有错,故答案选择D选项。 36.矮秆晚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F2中希望得到200株矮秆早熟纯种植株,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多少株 A. 800 B. 1000 C. 1600 D. 3200 【答案】D 【解析】 根据自由组合规律,ddEE和DDee杂交,F1是DdEe,其再自交得到F2,而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其中矮秆早熟纯种植株为ddee,占F2中的1/16,所以F2在理论上要有200÷1/16=3200株,故选D。 37.已知同一个体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量相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中 B. 甲、乙图分别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推演出子代 C. 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导致子代中基因型Aa所占的比例为1/2 D. 图乙中子代含有A的基因型种类数和子代表现型种类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②过程中基因A突变成了基因a,只产生含a基因的配子;图乙⑤过程中基因B突变成了基因b。同一个体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量相等,则①过程产生的含A和含a的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④过程产生的4种配子的比例相等,⑤过程产生的2种配子的比例相等。 【详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即分别体现在题图中的①②过程和④⑤过程中,甲、乙图分别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推演出子代,A项、B项正确。图甲中子代基因型Aa所占的比例为1/2,形成这一比例的原因是:①亲本中的一方只产生a一种类型的配子,而另一方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②受精过程的随机性,C项错误。图乙中子代含A的基因型共有4种,而所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也有4种,D项正确。 【点睛】“填空法”书写基因型:图乙中A Bb的空缺处可以填A或a,其基因型有两种;同样A bb的空缺处也可以填A或a,其基因型也有两种,则图乙中子代含A的基因型共有4种。 38.黄粒(A)高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3/8,黄粒矮杆占3/8,白粒高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后代表现型可知,后代中黄粒:白粒=(3/8+3/8):(1/8+1/8)=3:1,即杂合子自交的结果,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xAa;后代中高杆:矮杆=(3/8+1/8):(3/8+1/8)=1:1,即杂合子测交的结果,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bb;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xAabb,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9.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A. 2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 B. 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C. 2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 D. 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将两对基因独立考虑,其中AA×aa→Aa,表现型和基因型只有1种;BB×Bb→BB、Bb,表现型有1种,基因型有2 种。由于各对基因之间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F1表现型的种数为1×1=1种、基因型的种数为1×2=2种,故选D。 40.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A. 1/3 B. 4/7 C. 3/16 D. 3/7 【答案】D 【解析】 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有:9A_B_,3A_bb,3aaB_,1aabb,与亲本不同的类型(3A_bb,3aaB_,1aabb)中纯合子(AAbb,aaBB, aabb)所占的比例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及CO2的转移方向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2)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________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暗处中,叶绿体的C5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___。 (3)如图所示曲线中b、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图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b点对应________;c点对应____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18 (3). 下降 (4). 丙 (5). 丁 【解析】 【分析】 图示坐标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则a点的值代表呼吸速率,与图乙对应; 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曲线。甲~丁图中,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叶绿体消耗二氧化碳。 【详解】(1)在图中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9小时,每100 cm2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两位12×9=108mg,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置于黑暗中的时间为24—9=15小时,黑暗中释放二氧化碳量为5×15=90mg,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08—90=18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暗处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减慢,但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正常进行,叶绿体的C5含量短时间内将减少。 (3)如图所示曲线中,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叶绿体消耗,对应于图丙曲线;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此时叶绿体利用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对应于图丁。 【点睛】环境改变时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方法: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向综合分析。 示例: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 42.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 组一 实验 组二 实验 组三 实验 组四 实验 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 结果 光合速率/ mg 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为保证实验结论准确可信,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个条件)。 (2)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应该对上表中的哪几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答案】 (1). 温度和相对湿度 (2). CO2浓度、光照强度、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数量等 (3). 实验组二、三、四 (4). 相对湿度 (5). 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6). 增加 【解析】 【分析】 表格中实验组一、二、三的温度相同,相对湿度不同,据此可分析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组二、三、四的温度不同,相对湿度相同,据此可分析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详解】(1)探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为保证实验结论准确可信,对照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应适宜且相同,无关变量包括CO2浓度、光照强度、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数量等。 (2)探究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则温度为该实验的自变量,相对湿度为无关变量,应该对上表中的二、三、四组的光合速率进行比较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中午温度较高,达到36 ℃时,随相对湿度增大,光合速率增加,说明相对湿度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因此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程度的机理:降低了蒸腾作用,小麦失水减少,降低了气孔的关闭程度。 43.如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据图分析回答: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形态功能各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_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 (3)发生⑤过程的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减少,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 (4)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与该白血病患者的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信息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1). 细胞分化 (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4).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 糖蛋白 (6). 不同 【解析】 【分析】 图中①②表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的过程,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化,⑥⑦⑧表示将离体组织培养为试管苗的过程。 【详解】(1)③过程中形成了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该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的分化,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因此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F→G→H的过程把离体组织培养为试管苗。 (3)⑤过程为细胞的癌变,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 (4)白血病患者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来源于供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与该白血病患者的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信息不同。 【点睛】异体骨髓移植可以改变受体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受体的血型,但不会改变受体其他细胞的遗传物质。 44.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丙为雄兔,乙和丁为雌兔,甲、丙、丁兔均为黑毛,乙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乙交配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丙和乙交配的后代中有褐色子兔。用符号B和b表示,请回答: ⑴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甲、乙、丙、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鉴别丁兔的基因是纯种还是杂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黑毛对褐毛为显性 (2). BB bb Bb (3). 让丁兔与丙兔交配,看后代表现型 (2). (3). (4). (5).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通过分析甲、乙、丙、丁的性状和性别,再结合题意作答。 (1)甲兔与乙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是显性性状,褐毛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乙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乙兔为褐色,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丙和乙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因此甲、乙、丙、三只兔的基因型分别为BB 、bb、Bb。 (3)因为丁兔是雌兔,而在甲(BB)、丙(Bb)二雄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丁与丙交配,看后代表现型,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丁兔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丁兔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45.如图是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开花______(选填“前”、“后”)时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其目的_________。 (2)若甲为黄色圆粒(YyRr),乙为绿色皱粒,任意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概率为______。 (3)若甲为纯种绿粒普通型,乙为纯种黄粒半无叶型,F1自交获得的F2统计如下: 类型 绿粒半无叶型 绿粒普通型 黄粒半无叶型 黄粒普通型 数目 413 1251 141 421 根据结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进一步证明你的观点,最好让F1与F2中的______杂交加以验证,当出现______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______时,可支持上述观点。 【答案】 (1). 前 (2). 防止其它花粉使其授粉 (3). 1/8 (4). 是 (5). F2中出现性状组合现象且比例为9:3:3:1 (6). 黄粒半无叶型 (7). 4种 (8). 1:1:1:1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杂交过程用剪刀去掉甲的雄蕊,则甲应为母本;乙提供花粉,应为父本。豌豆的黄色和绿色、皱粒和圆粒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观察F1自交得到的F2中是否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或者观察F1测交后代中是否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详解】(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开花前去掉母本的雄蕊,以避免自花传粉;并套袋隔离,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 (2)若甲为黄色圆粒(YyRr),乙为绿色皱粒yyr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则后代中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概率均为(1/2)×(1/2)=1/4,任意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概率为2×1/4×1/4=1/8。 (3)纯种绿粒普通型与纯种黄粒半无叶型杂交,F1自交获得F2中出现性状重组现象且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可以借鉴孟德尔的测交方案,让F1与F2中的双隐性类型黄粒半无叶型杂交,若测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时,说明该结论成立。 【点睛】计算第(2)小题时,任意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情况包括两种:A是黄色圆粒B是绿色皱粒;A是绿色皱粒B是黄色圆粒。 查看更多